安万不幸,天生“花脸”。但没有因为容貌自卑,那些疤痕正如秦腔,深深地印在安万的脸上,烙在安万的心里,挥不去、抹不掉。
安万有幸,结缘秦腔,现在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也许一开始,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会因为秦腔火遍黄河两岸。
命运安排下
秦腔,中国最古老的戏剧之一,作为非物质文化,它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在华夏戏曲的灿烂星河中,秦腔宛如一颗古老而耀眼的星辰,闪耀着“百戏之祖”的光芒,雄踞“舞台之王”的宝座。
生、旦、净、末、丑,秦腔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大西北人命运的写照,在老辈人的眼里,秦腔已是特殊的基因,吼出了西北人的粗犷和豪爽。
在物资相对匮乏的时代印迹里,秦腔是人们的文化生活,是节庆的味道,是集体的狂欢。
安万,出生于会宁县东南部的老君坡镇,那里自古民风淳朴、文风鼎盛,因走出了“苏门三进士”被广为人知。
安万因为脸部有血管瘤,小时候一度很自卑。“我没有同桌,没有玩伴,走在路上总是躲着别人……”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唯有从收音机中听秦腔,才让他忘却所有,唯有自己。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作为顶替登上了戏台。脸上涂了油彩的安万,用翻跟头和劈叉赢得了掌声。他觉得只要画了脸,上了戏台,就可以当个“正常人”,获得掌声和尊严。
那刻起,安万下定决心:一定要唱戏!
奋斗的足迹,步步难忘。当其他学徒还在梦中时,他已经起床开始练功。等大家出早功时,再跟着练第二轮。日复一日,他的功底练得特别扎实。打杂间隙,演员们在台上吼秦腔,他就在台后悄悄学,看每一个身段、记每一句唱词。他学戏词,不挑角色不挑戏,整本整本地背,角色无论主配,他都会。
从13岁加入秦腔剧团,唱戏37年,无论是花脸、须生、丑角,乃至打鼓、吹唢呐,安万都能信手拈来。
回头看,“总算没白活!”
风云演绎里
多年的坚持,让安万声名日增。
2022年,安万在会宁成立了安万剧团,有了自己的演员团队和乐队,戏迷既可以到戏院看戏,也可以在直播间欣赏,团队还可以直播带货,收入用于演员的日常开销。
去年年初,安万更新组建了甘肃安万秦腔艺术剧院,踏上了传承秦腔文化的道路。“将这门古老艺术展示给广大群众,无论在网络的无限空间及实场演出中,都让我非常骄傲。”安万说。
去年8月,新成立的安万剧团首场演出在会宁县汉唐街举行。庞大的阵容、绚丽的舞美、精彩的表演,一经亮相便征服了现场观众,戏迷一传十、十传百,挤满了汉唐街。
为了方便现场戏迷观看,安万还特意在舞台前装了两个大屏,沉寂许久的会宁汉唐街热闹起来了。
安万剧团一炮打响!
没有哪种剧能比得上秦腔的刚烈,安万和他的团队唱得回肠荡气,声如裂帛,响遏行云。安万已经将秦腔融入自己的血脉,“在台上拿命唱拿命摔是敬业,让每一位戏迷朋友看得高兴,看得过瘾是追求。”
在近期演出的剧目中,安万分别饰演过《斩韩信》的韩信,“须生”;《兴汉图》里的吴汉,“红生”;《伍员逃国》里面的伍员,“武生”;《三对面》里的包拯,“花脸”;《大升官》里面的徐彦昭,“铜锤花脸”;《窦娥冤》里面的张驴儿,“丑”……
安万说,如果有机会,他还想再修复一下脸上疤痕,唱一回《周仁回府》里的“小生”!
时代脉搏中
十丈台前秦声嘹亮,五千万儿郎齐吼秦腔。
2024年末安万带着他158人的剧团奔赴西安交流演出,台上,安万高声唱起经典秦腔曲目《潼关》;台下,数千观众齐声应和,秦腔的苍凉与激昂穿透西安的剧院。这一唱,从2024年的最后一刻延续到2025年的第一声钟鸣,成为跨年夜最热烈的狂欢,一举得名“西北秦腔王”。
“我不是西北秦腔王,西北的秦腔才是王。”安万说。
2025年新年第二天,安万带着他的团队回到家乡,会宁为他举办了甘肃安万秦腔艺术剧院赴西安演出归来慰问暨戏迷粉丝见面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秦腔这一非遗项目,话传承,谋发展。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在会宁办一个秦腔大观园,包括秦腔博物馆、秦腔大剧院、秦腔培训学校,传承好秦腔这一非遗文化。”安万说,“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唱戏人,人们嘴里说的我‘火了’,但是我感觉我并没有‘火’,只是感觉压力大了、担子重了。”
“做好人,唱好戏”的同时,安万还要把会宁当地的农特产推向全国。
他的网络平台上有近百万粉丝,在2024年7月会宁县民俗文化月活动期间,线上线下共销售当地农文旅特色产品2800余万元;12月开展的会宁县迎新年秦腔惠民演出暨农文旅产品促销活动中,线上线下共销售600余万元。
相关数据显示,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快手平台上的传统戏剧类项目覆盖率达97.4%;秦腔既是TOP3最受欢迎的非遗项目,也是TOP3最受欢迎的非遗曲艺项目。
进入新时代,非遗戏曲的传承与传播突破传统,通过更加有活力、有效率的传播方式,使得线上线下相结合,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秦腔让安万有了信仰,安万也让秦腔走向新生!
安万带动的不仅仅是一帮人,而是一批产业、一个地方、一种文化、一种传承。
他相信,随着剧团规模的扩大,节目越丰富,就会有更多观众关注到他们的表演,秦腔等非遗技艺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安万的背后,还有一群人,他们风里雨里要唱、再苦再累要唱、放弃后回来接着唱!
秦腔要火了,因为安万,因为“安万”们。
更因为,秦腔值得!
长按图片扫码关注@甘肃青年
以上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电话:0931-8121582
投稿邮箱丨1287749141@qq.com
都看到这儿了
记得点个赞,
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