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人员是保密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因此,涉密人员管理是保密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
保密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以下简称涉密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那么,如何对涉密人员进行分类确定呢?密仔带你一起去了解!
一
确定原则
涉密人员确定遵循“以密定岗、以岗定人、人随岗变”的原则。
以密定岗
以岗定人
人随岗变
二
确定标准
科学、统一、操作性强的标准,是准确确定涉密人员的前提。
涉密岗位及涉密等级确定标准 涉密岗位采用定性标准、定量标准、特殊情况3种方式确定,可以有效避免漏定情形的发生。
01
定性标准 当工作岗位职责涉及有关保密事项范围规定事项的,使用定性标准进行确定。
02
定量标准 当工作岗位职责不涉及有关保密事项范围规定事项,但近3年内产生、办理、接触、使用秘密级、机密级、绝密级国家秘密达到相应的年均标准时,使用定量标准进行确定。
03
特殊情况 当工作岗位达不到定性、定量标准,但机关单位认为确需确定为涉密岗位时,为特殊情况确定,一般应经本机关单位保密委员会审批确定。
涉密人员及涉密等级确定标准 涉密人员及其涉密等级与涉密岗位及岗位涉密等级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在哪一等级的涉密岗位工作就要确定为哪一等级的涉密人员。在多个涉密岗位工作的涉密人员,应当按照最高涉密等级确定。
三
确定程序
机关单位一般按照明确工作岗位职责、拟定涉密岗位、拟定涉密人员、审核审查、研究审批5个程序进行。
涉密岗位及涉密人员的确定主要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进行,最后由机关单位保密委员会研究审批。
机关单位可以结合实际,明确本机关本单位初次确定、变更、调整涉密岗位和涉密人员的具体程序。
内容来源:保密观
刊 期:【江西国防动员】第 337 期
监 制:周小华
审 核:陈 婧
责 编:王皓锦
投稿邮箱:jxrfzhc@jiangxi.gov.cn
点个和
共同守护我们的“钢铁长城”“护民之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