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父亲曾居地
烽火岁月中,年届七旬的周贻能老先生,精神矍铄,步履稳健。时常穿一件阴丹布套衫,外加黑色马褂,头戴老人帽,爽朗健谈。他喜欢到南街石牌坊下散步,觉得这里的石板路有着家乡绍兴的味道。很快老人便同街坊结识,与卖水果的张树清成了好友,常到水果摊子上闲聊。周老先生生活清贫却乐善好施。他懂得一些医术,知道一些单方,经张树清一传,有病的穷苦百姓都喜欢来找老人看病要药。得知街坊刘月轩患水蛊病,老人家立即送去当时很难找到的藏青果和藏香,刘月轩服用后病情逐渐好转。杨振德老太太时年65岁,为人谦和,精通中医。在中央苏区时,老太太不仅是邓颖超的妈妈,更是红军队伍中的一名医生,为战士们治病、熬药,日夜操劳。 老人给青岩民众施医诊病时,无论贫富,无论谁找到她,她都一视同仁。房东家六岁小孩被开水烫伤,老人家心痛地为他找药敷治。老一辈的青岩人提到杨老太太,总是念叨一句:“是个心肠好得很的老太太呦。”1940年4月2日,安居青岩的杨振德给在回国途中的女儿邓颖超和女婿周恩来写下一封信,这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封杨振德寄给邓颖超的亲笔家书。她在信中写道:“四月一日接到你们三月十六日由兰州发来的信并相片三张,看见你们身体胖壮,喜慰之心非笔墨所能言宣。……我和老太爷一切为恒,均安适。可放心勿念。……此地民风,皆习惯勤劳,十之八九,均可自食其力。虽感生活太高之苦,但地方民情,尚称安静……”
李克农的双亲爽直公正。房东赵家婆媳时有口角,二老总是出面劝导。两位老人有时也喜欢烤点锅巴吃,遇到这种好机会,赵家的小孩总会得到“优惠”。老人们还常常到设在青岩文昌阁的社会教育实验区去走走坐坐,看书看报,打听着抗日前线的战况,期望着能听到亲人的一丁半点消息,默默念叨着战火中早已沧桑的故乡……这一年的中秋节,生活清寒的老人们凑份子做了几样家乡菜,把平日里经常看顾他们的宋怀中等几位老师硬拉到家中聚餐,略表对异乡朋友的感激之情。
黄依莉,贵阳市花溪文化旅游创新区管理委员会产业发展部部长、一级主任科员、副研究馆员,贵州省中共党史学会、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阳市历史学会理事。从事地方历史文化工作近三十年,主持编写《青岩往事》等图书专著18种约500万字,发表《红色卫士王会悟的花溪岁月》《文话花溪公园》等文章60余篇,荣获国家、省、市奖励1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