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男子在沙漠养鱼,折腾9年赔光10个亿,却因一场洪水逆天改命

文化   2024-12-07 12:23   贵州  

由于很多文章不能在这里发表,喜欢本号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卡片我们的新号,获取更多精彩好文。  

甘肃男子在沙漠养鱼,折腾9年赔光10个亿,却因一场洪水逆天改命。沙漠,是人类生存环境中最为恶劣的地形之一。

广袤的黄沙覆盖着陆地,毫无遮蔽,炎热少雨,没有丝毫绿意。

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生存发展已属不易,要在这里像江南水乡一样养殖鱼类,似乎是一场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甘肃籍男子何延忠却抱着这个“不可能的梦想”,在沙漠里执着地养殖起了鱼类。何延忠出生于甘肃永登县,这是靠近敦煌的戈壁沙漠边缘的一个县城。

何延忠从小就热爱钓鱼养鱼,他发现家乡有一口名叫“药王泉”的天然矿泉,泉水清澈甘甜,富含多种矿物质,非常适合养鱼。

于是,他选择了一种称为“虹鳟鱼”的鱼类进行养殖试验。这种鱼生长周期短,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属于高端经济鱼类,市场价格不菲。

由于其对水质和温度要求极高,南方地区无法大规模养殖。何延忠抓住这一优势,利用药王泉的水源养殖虹鳟,取得了巨大成功,年收入达千万元,成为当地鱼王。

养殖初期的成功没有使何延忠满足。他意识到药王泉的水量有限,不足以支持更大规模的养殖。于是他决定继续扩大鱼塘面积。

何延忠发现,药王泉的水源来自祁连山冰川融水。为了追寻更大的水量,他来到了祁连山脉尽头的阳关镇,开始了在这片“沙海”里实现养鱼梦的征程。

阳关镇处于戈壁沙漠深处,四周一望无际的滚滚黄沙,没有植被,水源稀少。何延忠租下3000亩荒地并改造成鱼塘,又架设输水管道。

他带领养殖队员在沙漠中开挖河道、铺设柏油路、建设相关配套设施,前后用了3年时间,投入5个亿资金,终于建成第一个试验基地。

此时距离他最初萌生在沙漠养鱼的梦想已经过去了9个年头。然而,何延忠并没有因此就能够轻松发家。

接踵而至的自然灾害和人祸使他的养鱼梦想屡屡受挫,甚至面临破灭的边缘。尽管基地得天独厚的地下水源来自祁连山冰川。

但水量波动很大,有时供水不足,有时供水过剩,水质也时好时坏。这让何延忠不得不频繁调整水源,以保证鱼塘水量和质量。

更让人头痛的是洪水问题。由于气候变化常有暴雨,洪水冲毁设施,淹死鱼苗的情况时有发生,损失惨重。

何延忠曾在一场洪灾中损失60万尾鱼苗,赔了7000万元。此外,阳关镇猖獗的沙尘暴也对养殖业造成了不小威胁。

狂风卷起的沙石掩埋鱼塘,堵塞水路,造成设施损坏和鱼苗窒息。何延忠甚至曾在一次沙尘暴中损失8000万元。更令他头疼不已的是捕鱼盗窃事件层出不穷。

在沙漠养鱼的9年间,何延忠历经无数困难和挫折,他的养殖梦想几乎成了一场噩梦。养殖场被洪水和沙尘暴摧毁再重建已是家常便饭。

自己也身心俱疲,亲朋好友也频频劝退。然而,何延忠就是不肯放弃。终于,就在他几乎绝望之时,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为他的梦想带来了机遇。

洪水过后,何延忠惊奇地发现,冲击过的鱼塘围栏居然变成了肥沃的耕地,淤积的泥沙让土壤变得异常肥沃。

冲散的鱼苗也分布到了周边水系,形成天然捕捞资源。设施设备也在洗刷中焕然一新。

这场洪水作为转折点,让阳关镇的地下水源变得更为丰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也招来了大批投资者。

何延忠敏锐地抓住了机遇,重新建立了养殖队伍,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积极开发品牌,给养殖业注入更大的经济价值。

他的沙漠养鱼梦如愿以偿,那片沙漠土地也变成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9年沙漠养鱼历程不仅让他本人获取了财富与荣誉,也给家乡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带来了巨大利益。

何延忠开辟的养殖模式改善了沙漠生态,增加了绿化面积,美化了景观,也带动了周边旅游业发展。

他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这片贫瘠之地带去了经济效益。何延忠的故事成为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的焦点,他本人也被称为“沙漠渔夫”。在无数人眼中,他的沙漠养鱼梦终成奇迹。

由于很多文章不能在这里发表,喜欢本号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卡片我们的新号,获取更多精彩好文。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下方评论。每日编辑不易,麻烦大家动动发财的小手,点赞、“分享”、“在看”,感激不尽


人生经典文摘
每天精选文章与您分享,经典好文,好书、美文、故事。愿经典与您为伍,愿经典与您长伴,用文化温暖人心,让好书滋养心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