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市场上,人们似乎特别偏爱那些年少成名的“天才”品牌。徕芬,似乎就是这样的品牌。
2021年,国产品牌徕芬凭借外界赋予的“戴森平替”名头发售第一台吹风机,2022年全年营业额达到了15.67亿元,2023年突破了30亿元。2024年,徕芬创始人叶洪新登上《财富》杂志发布的“2024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榜单,徕芬扫振电动牙刷也凭借创新性和实用性入选《时代周刊》“2024年度最佳发明”榜单。毋庸置疑的是,叶洪新创立的品牌徕芬,在消费电子领域也早已是一匹公认的“大黑马”。
当这些耀眼的数据、排名不断叠加,外界对徕芬的好奇程度也越来越高。除了研究其营销策略、技术创新之外,外界也在担忧:创办至今只推出了吹风机和电动牙刷两款产品,如此慢的更新速度,是创新力的疲软吗?网传徕芬在IFA(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上因涉嫌抄袭被“驱逐”,是真的吗?从大牌“平替”到引领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徕芬能否担得起中国品牌出海的“重担”?
近日,中国日报记者苑庆攀对话徕芬CEO叶洪新,就外界关注的问题深度对话。通过这次访谈,或许可以洞见叶洪新和徕芬的未来之路。
徕芬成立的前两年没有任何产品面世,一直处于研发阶段。如今成立五年,也只做出了吹风机和电动牙刷两款产品。在品牌更新换代不断加速的“流量时代”,徕芬为什么没有被市场淘汰呢?是创新的疲软吗?
在叶洪新看来,这恰恰是对创新的追求。在吹风机领域,徕芬是为数不多自己做核心部件——马达的吹风机公司。“你的电机就是你的产品,不是牙刷或吹风机是你的产品,所以我觉得这里面就是从‘0’到‘1’,确实会很艰难。有些东西我们自己开始都不知道要走向哪里。”
也正如此,供应商未必有耐心和徕芬一起慢慢做产品,徕芬只能自己做自己的上下游。据悉,徕芬在研发开始就自建了超级工厂,并在持续升级工厂的形态和产能,坚持每一个零件都自己生产,以便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不停地进行优化。
这种“慢”,也深刻地体现了徕芬骨子里的要强和“较劲”。“我们刚开始做吹风机的时候,大家会觉得你是戴森的平替,你是学习了别人的东西,借鉴别人的东西,所以我们总是想证明自己。”叶洪新表示,每生产一款产品,对徕芬而言都是一次宝贵的机会——可以耐心去打磨自己的产品,证明自己的创新和产品力。
“所以我觉得不是说赶紧上市,赶紧去卖货赚钱的问题,还是想拿出一些真正能够代表我们的产品力的东西。我们可以一年发三五款产品,但有可能每款产品大家都不会特别喜欢,所以还不如花足够长的时间,做一个足够让大家喜欢的产品,这样大家喜欢你的话,可能就会是很深刻地喜欢你。”
作为已经“走出去”的品牌,徕芬高速吹风机和扫振电动牙刷的海外热销,不仅为自身赢得发展空间,更为国货出海树立榜样。然而,在经营的品类中,戴森、松下、飞利浦、欧乐B等大牌企业的用户心智十分坚实,徕芬想要颠覆市场绝非易事,海外品牌也同样会筑起高高的壁垒。
据报道,在2024年IFA展会上,德国当地法院及相关部门应海外某品牌要求,以侵权为理由没收了徕芬展台的展出样品,徕芬也在第一时间对这一行为提起上诉,近期该案件初审结果出炉:徕芬胜诉、无侵权行为。
谈起这段经历,叶洪新淡然地表示:“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之前就发生过一次被驱赶的经历,我也觉得不意外。”在他看来,中国出海的企业天然有很多优势,比如成本优势、创新性,对外国企业的冲击是非常大的,所以外国企业天然对中国企业有一些防御性或恶意的行为。“过去其他的中国企业也都经历过,所以我还是有心理准备的。”
叶洪新说,当下的情绪可能最多的是难堪:“你想这是在一个展会上,我们受到这样的一个冲击,大家会怎么看待我们?甚至我们团队都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丢人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所以他们起诉了,也获胜被证实了清白,仅此而已。
修炼“内功”:
“我只要做得比别人强
市场自然就到我这里”
面对在国际上遭遇的不公平待遇,有想过通过一些方式反击回去吗?叶洪新说:“我始终觉得我们是一个很小的创业公司,其实我还没想太多,我总觉得我们应该进一步打磨好产品,进一步向全球的这些消费者去展示自身。”他表示,因为做的品类少,所以类似的冲突并不多。“如果未来发生一些非常不合理的事情,影响了企业的效率,也许我们得想想办法去反击。”
作为一个“虔诚”且“固执”的产品经理,他不断地强调产品的力量,相信好的产品就是最有力的回击。他认为,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做了一个好的产品,帮社会解决了一个问题,才能赢得消费者的支持,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对徕芬而言,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最重要的是修炼“内功”。“谁能把消费者服务好,市场就是谁的。徕芬现在整个思路是先修内功。一定要不停地问自己,我的东西真的更好吗?我的智能化是不是更高了?能耗是不是还有点高,再低一点?当这些参数你都拉出来,超过竞品之后,你就安心了。我只要做得比别人强,市场自然就到我这里。”
记者:苑庆攀
见习记者:王嘉洋
编辑:胡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