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音乐 | 阅读效果更佳
感谢 | 您对胶片的情怀的关注、阅读与分享
《胶个朋友》人物采访
1、请先简要的介绍一下自己吧!
答:我是80后,已经过了40岁了,是不是可以算一枚大叔了。
我主业是一名建筑师,最大的兴趣就是胶片和设计了。所以最近也在两者结合做一些产品。
2、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拍摄胶片的?
答:我从2010年开始拍摄胶片,其实也是那个时候开始学摄影。
当时用一台同事的Holga135BC瞎拍了一卷胶片,深深的迷住了我。从此开始学习摄影和使用胶片,是的,我学习摄影就是使用的胶片相机,虽然那个时候数码相机已经很普及了。
因为胶片相机没有那么智能,所以逼着我必须搞明白曝光的原理等一些基础知识,反而学的很快。
摄影入门之后,才开始转为使用数码为主,后来又玩了一段时间转接老镜头。大概从18年又慢慢回归使用胶片器材,直到现在基本只使用胶片相机。
3、为什么喜欢拍胶片呢?
答:每个拍摄过胶片的人,应该都能感受到胶片的魅力。除了画面色调的特殊性以外,那种放慢下来的状态也是跟数码拍摄非常不同的。
以往我出去旅行带着数码相机,可能会拍摄上千张照片,但大部分在回来之后都不会再看,数月以后我已经忘记了那张照片是在哪里拍摄的。而现在带着胶片旅行,我大概每天拍摄2-3卷120,或者1卷135,也就是三四十张照片,但是每张照片我都会清晰的记得拍摄时的状态、心情、甚至空气的味道。
其实我们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照片,我们需要的是用心去感受旅程。
4、目前主要使用的胶片器材和胶卷是什么?
答:如果长途旅行的话我首选的组合是富士GF670和蔡司ZM,这两部机很轻便,现代化,可靠性高。胶卷根据旅行目的地的特点,风光好的就多带反转,人文多的就多带黑白。
如果是平时扫街我更喜欢用有操作感的机器,比如禄来2.8E、哈苏2000FCW、徕卡iiif、禄来35等,一般也会是一台120搭配一台135,120相机装彩负或反转片,135相机装黑白。
还有一个场景是周末带娃玩的时候,这种时候带操作复杂的相机就不现实了,但GF670这种机器拍娃似乎浪费又无趣。我最近很喜欢带Konica的Autorex,这台机器可以在半格和全幅间随意切换,又有自动曝光档,拍起来好玩又毫无压力,真是非常适合日常带娃。
5、器材方面有没有什么心得或故事?
答:如上。
6、一般在哪冲扫?
答:目前冲洗反转片在上海的沸点影像,彩负和电影卷在武汉的时光胶卷工作室,黑白在深圳的海龟先生。扫描方面我都是尽量自己数码翻拍,方法正确以后数码翻拍获得的成片质量是远高于常规底片扫描的,同时翻拍的过程也是对每一张底片的检视和反思。
7、平时喜欢拍摄的题材是什么?
答:比较喜欢的是城市以外的人文风光,与日常生活有反差的。
8、有没有印象最深的一次拍摄或一张照片?
答:2023年11月的时候,一个人从西双版纳自驾到昆明,中间路过了几个小城镇。其中在元阳梯田的阿者科村拍摄的尤为过瘾,光线太好了,硬的像刀子一样,虽然反转片都过期了,但是在强大的光线下一点衰减都没有。那一趟旅程虽然只有800公里,中间相机出故障还有两卷翻车了,但是很尽兴。
9、同时也会用数码相机拍照吗?怎么看待胶片与数码的区别。
答:现在基本只有工作和翻拍会用到数码相机,以前旅行还会带一台M9,但现在就是用手机替代了。
从差异上讲,我痴迷于肉眼观看反转片时的那种感觉,那是数码介质无法带给我的体验。我觉得我看到的仍是拍摄时的那道光,经过了一系列物理和化学的反应,但它还是它,而不是经过电子信号转化后的一串字符。
同时我也喜欢操作那些中古相机,每个时期的相机都有自己的巧思,通过纯机械的结构去解决一个个技术问题,并且这种解决方案是你在操作过程中能看到摸到的,你能感受到那些相机设计大师的心血与骄傲,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10、部分胶片作品
将胶片进行到底
情怀常在
#欢迎胶片作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