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万款应用存在“明文传输”情况!《2024年上半年全国移动应用安全观测报告》下篇

科技   2024-08-02 16:50   北京  

前言

移动应用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我们见证了恶意软件的猖獗、数据泄露事件的频发以及隐私侵犯问题的严重性,这些不仅威胁到广大个人用户的信息安全,也会对企业的数据资产构成潜在的风险。

这些变化无疑为移动应用的开发、分发及运营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深入剖析这一复杂且多变的安全环境,爱加密利用在大数据分析和移动安全领域的专业知识,精心编撰了《2024年上半年全国移动应用安全观测报告》。
本报告基于对过去一年全国移动应用安全事件的监测与分析,旨在描绘出移动应用安全的全貌,揭示安全隐患,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报告内容涵盖了移动应用渠道分析、全国通报概况、跨境传输分析、应用漏洞风险分析、技术保护措施、政策法规环境等多个维度,力求从多角度全面反映移动应用安全领域的真实情况。本报告分为上下篇于公众号中发布节选片段,可于文末获取完整版。
本文核心观点:

15.9%应用涉嫌存在“将数据传输至境外服务器”,美国连续三年位居第一,且逐年呈现上升趋势。


近6万款应用存在“明文传输”情况,“个人常用设备信息”为主要传输类型。


2024年上半年全国总计通报977款,生活实用类、办公学习类应用占比约48%,监管部门注重民生类应用。


8千余款应用嵌入的境外SDK存在敏感行为。“删除文件”占比82.3%!





    

01


    
全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情况概述
1.1.个人信息人工深度检测违规情况

2024年上半年人工针对App的个人信息安全合规问题进行抽样性检测,根据《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国信办秘字〔2019〕191号)》(以下简称《191号文》),发现存在“未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问题的应用数量最多,占检测总量的58.8%,较之去年增加11.4%。降幅最大的是“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降幅超过了20%。详见下图:

App个人信息安全合规问题

1.2.个人信息自动化检测违规情况

2024年上半年移动应用大数据平台针对全国Android应用进行了个人信息合规性抽样检测,总计送检20万+款应用。其中,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占比22.0%,同比去年有所下降;存在“App频繁自启动和关联启动”的占比15.3%也呈现下降趋势;存在“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的占比为14.0%,相比前两年呈现上升趋势。开发企业、运营企业作为责任主体应坚持严格自律,而广大用户则需要增强隐私保护意识,不轻易安装来源不明的移动应用。

Android应用违规类型分布

1.3.应用申请使用权限情况

从Android应用申请的权限进行分析,其中“申请写入外部存储”的应用最多,占检测应用总量的98.4%;其次是“访问网络”的应用,占应用总量的95.7%;排名第三的是“访问网络信息”的应用,占应用总量的94.5%。大部分应用都需要进行向手机存储一定的数据或文件,也会从手机获取文件及向手机写入文件的权限,但很多应用会借缓存图片之名请求外部存储权限,实际上应用都有自己的单独存储空间,要外部权限就是想获取你的各种文件,比如相册等,只要不影响使用,就不要同意。如果影响使用了再结合实际情况考虑,不要将敏感信息(证件照等)存储在相册等开放区域。下图为各类型权限的详细信息:

Android应用申请权限TOP10
1.4.数据跨境传输目的地分布情况

对送检的20万+款Android应用的数据传输行为分析,发现涉嫌存在“将数据传输至境外服务器”的移动应用占比15.9%。数据流向多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第一的目的地是美国,占比65.5%;排名第二的是中国香港,占比26.3%;排名第三的是日本,占比20.3%。美国连续三年位居第一,且逐年呈现上升趋势。

Android应用数据跨境传输目的地TOP10

结合相关移动应用的功能分类来看,涉及数据跨境传输的移动应用中,游戏类应用占该类型检测总量的27.9%,排名第一;生活实用类应用占该类型检测总量的18.0%,排名第二;影音播放类应用占该类型检测总量的11.8%,排名第三。

涉及数据跨境传输Android应用的功能分类TOP10
1.5.数据明文传输类型情况

据个人信息合规性检测结果显示,有 的违规情况。从传输个人信息类型进行分析来看:存在“明文传输”的违规应用中传输“个人常用设备信息”的应用占比最高,达到了69.2%。相比前两年传输“个人基本资料”和“网络身份标识信息”降幅较大,传输“个人基本资料”相比去年有小幅降低,随着监管机构对数据安全,特别是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出台严格的数据保护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这些法规明确要求企业对个人数据应采取相应的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相关行业组织和机构也制定了数据安全的标准和指南,促进企业遵循规范进行数据传输。同时随着近两年来,加密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使得加密传输个人资料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下图为存在明文传输的Android应用中传输个人信息类型详情:

Android应用传输个人信息类型
1.6.应用敏感行为情况

移动应用大数据平台通过对应用的敏感行为分析,共发现近4万款应用存在敏感行为。具体来看,“监听通话状态”这一行为占比最高,为34.5%;排名第二的是“监听定位”,占比31.5%;排名第三的是“获取电话号码”,占比为7.6%。

Android应用敏感行为类型




    

02


    
全国通报应用概况
2.1.通报应用总量综合情况

2024年上半年全国总计通报977款,其中通报Android应用889款,占全国通报应用的91.0%;通报SDK 41款,占全国通报应用的4.2%;通报小程序30款,占全国通报应用的3.1%;通报iOS 17款,占全国通报应用的1.7%。

个人信息违规通报资产分布
2024年上半年全国总计通报的应用977款,其中,各地通管局通报应用549款,占全国通报应用的56.2%;工信部通报197款,占全国通报应用的20.2%;各地网信办通报192款,占全国通报应用的19.7%。

个人信息违规通报机构分布  
2.2.通报应用区域分布情况

根据通报应用所属区域来看,通报重庆市应用数量占总量的17.1%,位居第一;通报山东省应用数量占总量的12.5%,位居第二;通报浙江省应用数量占总量的6.4%,位居第三。下图为全国通报应用区域分布情况:

通报应用区域分布TOP10
2.3.通报应用功能类型分布情况

根据通报应用所属功能分类来看,生活实用类应用通报数量占总量的26.6%,位居第一;办公学习类应用通报数量占总量的21.6%,位居第二;旅游出行类应用通报数量占总量的9.4%,位居第三。与同期对比来看全国通报应用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的娱乐、生活和学习方面,监管机构对于民生、学习类应用密切关注,不仅仅是因为这类应用用户基数大,也是因为应用的功能性越来越多样化,用户的权益以及个人隐私数据都需要进行安全保障。下图为全国通报应用功能类型分布情况:

通报应用功能分类分布TOP10
2.4.通报个人信息问题类型分布情况

针对全国通报的应用进行个人信息违规类型统计,结果显示,45.3%的应用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25.0%的应用存在“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的情况;19.6%的应用存在“未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的情况。同期对比来看,总体比去年呈上升趋势,监管机构对于移动应用在个人信息问题方面越发严格,监管的力度也在逐步加强;具体违规详情如下:

个人信息违规类型分布TOP10
近年来总计通报SDK 41款,移动应用大数据平台针对通报的SDK进行了个人信息违规类型统计,结果显示,68.3%的SDK存在“SDK使用说明不完整”、“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61.0%的SDK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具体违规详情如下:

SDK的通报问题分析


    

03


    
境外SDK情况概述情况
3.1.嵌入境外SDK应用个人信息自动化检测违规情况

根据移动应用大数据平台提供的数据,截至到当前,共计收录境外SDK近5千款,2024年上半年更新的应用中嵌入了境外SDK应用总计4.4万款App,爱加密对其进行了个人信息合规性检测,其中58.6%存在个人信息自动化检测违规情况。这部分存在违规情况的应用中,由SDK引起的违规情况占比为18.8%

嵌入境外SDK应用个人信息自动化检测违规情况
3.2.嵌入境外SDK应用个人信息违规类型分析
由SDK引起的违规情况中,存在“App未见向用户明示SDK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未经用户同意,SDK存在收集IMEI、设备MAC地址和软件安装列表、通讯录和短信的行为”的占比31.4%;存在“App向用户明示SDK的收集使用规则,但未见清晰明示SDK收集设备MAC地址、软件安装列表等的目的方式范围,用户同意隐私政策后,SDK存在收集设备MAC地址、软件安装列表的行为”的占比12.0%。

SDK引起的个人信息违规类型分布
3.3境外SDK的敏感行为分析

移动应用大数据平台通过对部分境外SDK触发的敏感行为分析,共发现8305款应用嵌入的境外SDK存在敏感行为。具体来看,“删除文件”这一行为占比最高,为82.3%;排名第二的是“读取系统设置”,占比80.0%;排名第三的是“修改文件名”,占比为75.0%。

境外SDK的敏感行为


    

04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

4.1.移动应用个人信息安全分析

根据以上报告个人信息相关数据来看,自2019年至今工信部首次针对移动应用开展专项检查,已达到40批次,由此可见,监管在移动应用针对用户权益这一块的重视,而个人隐私不合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这些风险不仅关乎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还可能对用户的财产、名誉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其中包括隐私泄露、隐私侵犯、隐私滥用和法律责任风险等。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建议用户在使用移动应用时,仔细阅读应用的隐私政策,了解个人信息如何被收集和使用,并谨慎授权应用访问个人信息。同时,应用开发者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用户隐私保护意识,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护用户信息的安全和隐私。此外,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应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个人隐私不合规的行为,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由此可见,监管机构也在不断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为移动应用的安全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4.2.移动应用的数据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相关条例的颁布,创建绿色网络环境成为重要目标之一,而构建绿色网络环境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技术、政策、法规、用户教育等。监管需要制定明确的政策和法规,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优化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加强监管和审核;用户需要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积极参与产品的安全监督和反馈。只有形成多方共治的良好局面,才能推动互联网产品的健康发展。如下建议:

1、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管体系,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的网络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2、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加强个人信息保护,防止用户隐私泄露和滥用。

3、加强互联网产业内部的协作和合作,共同推动绿色网络环境的建设。


END

欢迎给我们留言或评论~

我们将持续发布技术解读、解决方案、行业报告

点击关注,不错过下次精彩内容




HISTORY
/
往期推荐

年度十佳!爱加密成功入选《新质·中国数字安全百强(2024)》荣获年度十佳案例!



汇编加固,助iOS应用抵抗高级逆向技术的金钟罩



政务类移动应用风险监测解决方案发布!协助落实四部委要求!


爱加密
爱加密是专业的移动信息安全服务提供商,专注于应用安全、大数据、业务合规、开发安全、数据安全及安全运营等领域。 品牌官网:www.ijiami.cn;服务电话: 4000-618-11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