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奋楫者先。2024年12月31日—2025年1月1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韩电智能家电制造及涟水兰钧新能源储能设备项目开工暨全市2024年第四次重特大产业项目攻坚拉练活动举行,以“跨年”拉练形式,传递“一年接着一年、一天接着一天”抓项目的鲜明导向。各县区(园区)再次登上项目比学赶超擂台,集中展示项目攻坚成效。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喜庆之年,也是淮安改革发展征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之年。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对淮安殷切嘱托,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紧扣“走在前列、勇争第一、多作贡献”目标,坚定实干实效、深化改革创新,聚焦更好展示“象征意义”五个方面价值内涵,聚力重抓“四件大事”和解决“五个方面重点问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落地见效,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以前‘少跑腿’,现在‘不跑腿’,这服务太赞了!”当代办员拿着施工许可证“送货上门”时,江苏众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贾飞喜出望外,“这种帮办服务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淮安有如此优质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对扩能增产信心满满!”
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理念,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聚焦破解项目审批“慢”、推进“堵”、手续“烦”等问题,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在淮投资、经营的便利度,项目建设的“淮安速度”不断刷新。
围绕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和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淮安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展示“象征意义”的决定》,明确了事关淮安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151”改革攻坚行动,对淮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思路进行了整体谋划、系统布局,重点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和解决好空间要素足不足、发展载体强不强、环境治理系统性够不够、县中振兴基础牢不牢、干部会不会干“五个方面重点问题”,统筹推进国有企业、科技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以及鼓励基层围绕破解发展瓶颈开展自主探索改革,培育形成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改革探索和原创性的改革品牌。市委深改委会议研究贯彻落实重点改革举措分工方案,确立50大项284条具体改革举措,以及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生态农业多元实现价值有效路径等16项重点改革课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三极”“四即”模式等31项改革创新成果获得省级以上表彰推广,30项国家级、62项省级改革试点有序实施,普惠金融、大数据监督、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等改革试点全国有影响。
2024年12月29日,淮安经开区与广东昱升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签约计划总投资30亿元的卫材产品生产项目。这是淮安经开区继引进卫材产品材料端链主项目——闽瑞股份0.8旦及以下微细旦复合纤维后,围绕产业链招商的又一重要成果。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我市明确提出成为江苏“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生力军的目标任务,强化以新质生产力催生新动能,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综合施策打好稳增长、扩投资、促消费“组合拳”,科学制定稳经济强信心“10条”、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22条”等政策,扎实推动各级各项存量政策有效落实、增量政策加快落地。
项目攻坚成效显著,旗帜鲜明把项目摆在高质量发展的头版头条,扎实推进项目招引“4833”和项目建设“1533”工程,大力推动招商选资,深化完善全员提供信息、专业化洽谈攻坚、分层次领导推进的机制和格局,深化项目“五新”全生命周期服务等机制,用好季度攻坚拉练、年度考核奖惩等措施,20个省重大项目、366个市重大项目均提前2个月以上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产业集群成长壮大,聚力壮总量、拓增量、提质量,工业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开票、工业用电量四项指标增幅始终保持全省领先;聚焦打造“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精准发力,智能装备及新能源产业集群突破千亿元,光伏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产业入选全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承载区域;大力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加快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新创成省级以上示范企业128个,超历史总和;超前谋划未来产业布局,“5+X”未来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科技创新加速推进,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7户,有效期高企数增幅位居苏北第一,科技招商评价体系获全省试点推广,制造业中试平台入选省重点培育库数量苏北第一,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近三年内实现两倍增长,首次实施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专项计划,新获批国家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国家海外人才项目,省级以上重大人才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
对外开放持续深化,积极谋划利用综合交通优势高质量发展枢纽经济,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宁淮高铁、机场三期、淮安港三期等重大枢纽工程加速推进,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深入推动宁淮、淮昆协作机制,全面提升自贸区联创区等开放载体平台能级,开发区区域评估成果应用全省第一,落实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十二条措施,研究制定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若干方式,出台推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淮阴区马头镇头庄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有0.8万亩,其中农田尾水循环再利用面积约0.4万亩。农田旁新建了泵站,通过灌溉渠将农田排水重新灌入农田,实现“养分再利用”,提高用水效率。据介绍,这片农田中的水稻种植区域实现“肥水不下河,退水不直排”,年节水量可达15万立方米,年化肥使用量可减少90吨,有效保护了运河水不再受污染。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市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中心城市能级稳步提升,深入实施9大类140个中心城市建设项目,开展“不淹不涝”城市建设、现代都市田园“一地三用”等工作,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健全完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机制,推动物管服务提质增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更加优化。
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层面《关于推进全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农田退水、渔业尾水、畜禽粪污“三大重点”,统筹生态乡村、生态农业、生态河道建设,针对生态稻米、生态渔业、生态农牧等不同类型选择16个单元开展试点,探索出“循环利用、高质高效、价值转换”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聚力打造现代农业五大产业集群,深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创成首批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70个,全力推进资源整合、高效盘活,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获全省推广。
生态环境质量日益改善,全省率先单独编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计划,认真抓好生态碧水三年行动、洪泽湖治理保护、黑臭水体整治、幸福河湖建设等工作,促进河湖管理范围与“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有机融合,持续擦亮“秀水长流”品牌。
在2024届淮安大学生集体毕业典礼上,我市向2024届淮安高校毕业生送上“青春留淮 未来有礼”综合服务礼包,包含就业岗位、交通出行、文旅观影、餐饮美食等多项内容。其中,就业创业专属礼包,以智能装备及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集群企业为主,征集950家企业、2700余个岗位共计9400余人的用工需求,近半数岗位月薪在8000元以上。
抓改革、促发展,是为了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我市着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高质高效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业创业工作提质扩容,充分发挥重特大项目促进就业作用,着力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高水平安全创业互促并进良好格局,推动建立乐业淮安“24365”保障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来淮、回淮、留淮创业就业;着重做好高校毕业生“留淮”文章,创新组建“先进制造业”就业服务联盟。
基本公共服务持续改善,坚持以县中振兴为引领,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14所重点高中高考一本达线率提高5.5%,清北录取改变一枝独秀局面;深入开展“健康淮安”建设,推动全市优质医疗资源“向上攀升、向下扎根”,职工医保人员长期护理险参保率达100%,国家紧密型医疗集团试点城市建设取得重要成果。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持续推进全民参保,实施“数据找人”扩面专项行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分别实现新增参保7.49万人、1.46万人、1.01万人;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改革,常态化开展关心关爱、医疗健康、法律援助、扶危帮困等,为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提供兜底保障。
点击 嗨购经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