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早远离这种“鸽界败类”!

幽默   2025-02-10 04:14   内蒙古  

趁 早远离这种“鸽界败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中国鸽界时兴拜师收徒,能者为师,弱者拜师,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惜如今却变了味。涯中也曾拜师,也曾收过徒,从而有些看法。所以在后来的日子里,虽然拜师人众多,但一律婉言拒绝,害怕误人子弟。对于拜师学艺,本人因在练武,养鸽的生

”往往具有哗众取宠的特点,他们的言论和行为通常借“出位” 引起大众的关注。他们的行为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包含一定的商业目的,与明星的炒作本质上并没有区别,都是为了引起大家的主意。 意外成名 这一类型的网络红人与第二类相对,他们主观并没有要刻意的炒作自己,而是自己不经意间的某一行为被网友通过照片或者视频传上网络,因为他们的身份与其表现同社会的一般印象具有较大的反差从而迅速引起广大网民的注意,成为“网络红人”。他们因为与其身份不符的“前卫” 而具有一两个闪光点,从而被某些眼观独到的网民所发现并传诸网络,大众在猎奇心理的驱动下给予关注,觉得新鲜有趣,作为消遣。但是他们自身往往并不知道自己在某一时刻已经成为了网络的焦点。 网络推手成名 这一类型的网络红人是通过精心策划,他们背后往往有一个团队,经过精心的策划, 一般选择在某个大众关注度很高的场合通过某些举动刻意彰显他们自身,给大众留下一个较深的印象,然后会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推动,在全国的各个人气论坛发帖讨论,造成一个很热的假象从而引起更多的网民关注。】


拜师是假 不要钱拿鸽子是真

现在许多养鸽人为了得到不要钱的鸽子,机关算尽,花样百出。也有一些人才养几天鸽子,对养鸽一窍不通,但他是土 豪,是老板,买了许多的名鸽,马上就有人找上门来,攀龙附凤,拜你为师。也有一些人凭着对养鸽的悟性,凭着几十年不断摸索的经验,在赛场上屡屡摘金夺银,成为一代名家,当然肯定也少不了拜师人的足迹在门口如雀。有些人收徒是为了沽名钓誉的面子,有些人收徒是为了钱,有些人收徒是推不开人情。而拜师人的心理大部分是想得到不要钱的鸽子,并且是好鸽子,当然也有少部分的人是诚心诚意地去学养鸽技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何况这是鱼龙混杂的鸽界。还有一些人本事不多,但口似悬河,也广收门徒。


什么是拜师?拜师就是让你觉得学问深的人做你的老师,把他的知识教给你。拜师是很严谨的事,徒弟选师父如此,师父选徒弟更如此。古时候拜师过程很复杂,拜师前,你得觉得他学问深,深得让你崇拜,又可以教你,剩下的就看你同不同意了。过去拜师是要收费的,费用多少就看师父的人品和所学业务怎样了。拜师后在古时候要出师,这样一对师徒就出现了。 拜师后要学习师父的东西,既然你拜师了,教的东西必须学,如果受不住,可以请求离开。拜师学习到一定程度了,也可以离开了。可还有种离开方式,这种方式是被动的,就是师傅赶你走 即“逐出师门”。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投师如投胎”。

拜师注意四要点:

第一点是老师养鸽理念好。理念不好,那些满口神异、云山雾罩、说理似是而非的老师,一定要警惕。有个条件,你本身要具备常识,才能鉴别,不然,拜了歪师,会引生很多麻烦。

第二点是要观颜察色看仪态。看老师的风度、气度、情绪、言谈、举止。有其内,必形诸于外。“相由心生”,可以通过一个人外在的行为看他的悟证。

第三点是了解他的修养、道德和人缘。一个人缘不好的人,往往问题很严重。我一直认为,老师要考察考验弟子,弟子同样要考察考验老师。双方都对人品负责。

第四点,最后才是看功夫、本领。理念错了,有功夫法术,反增魔障;理念对,即便修行上欠缺,只要其人道德也好,足以为师,理念和经验足以指导我们入门并修行。师傅教徒弟首先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然后才是养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生活中很多弟子在功夫上超越了老师,但老师能指导弟子修出高功夫,在于老师的理念对,方法对。

就像体育运动员的本事超过教练,但教练能指导他们取得更高的成就,这是因为教练掌握了方法。刘翔的短跑速度肯定超过他的教练,郭晶晶的跳水技术肯定超过了教练,但没有教练就没有他们的辉煌。修行中名师指导弟子的道理也如此,禅宗说:“但问见地,不问行履。”见地一错,行履就错。禅宗还说:“见与师齐,减师半德。”你超不过老师,就损了老师的德,老师希望看到你超过老师。


鸽子的奇趣
将生活中遇到好笑的事与你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