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清流,宋元符元年(1098)置县,漫长的千余年间,这片山明水秀之地,哺育和造就了一批耿介廉明、著书立说、捐躯报国、侠义救民、才艺超群之士。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龙年至,为了更好地展现清流人文,即日起,清流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开设“读名人、彰自信、勇争先”专栏,在读懂清流历史名人中,传承精神、开拓进取、奋力作为,并激励一代代的清流人成长成才。
本期推出
修志纪景 王 霖
王霖,清代清流仓盈里人,以拔贡二等历任江南吴县、山西马邑(今朔州)知县,敕封文林郎,致仕返乡后受邀为王士俊主修《清流县志》编纂。
清朝时江南吴县,其区域相当于现在的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此处的穹窿山下有一道独特风景——三堰二池五闸,是苏州唯一的高山水利工程,曾有效解决了山下农田沟渠灌溉问题。至今,尚存上下堰、圆荡池、过沙堰等遗迹。明清时曾几经修缮,清康熙二十年(1861)王霖任吴县知县时,为保证这一水利工程有效地灌溉山下农田,曾主持重修穹窿山麓堰闸池塘。
王霖在外宦游三十载,历任吴县、马邑两县知县,学识渊博、阅历极广、见识独到,因而在其告老还乡后,虽已年逾七旬高龄,仍受到当时清流知县王士俊的恳切之邀,参与康熙版《清流县志》编纂,并且“董其事”。王士俊在县志序中称他,“凡邑之习尚、兴废、治乱、因革,靡不若数计而独照者”。王霖对这部《清流县志》的采编贡献了重要力量。当时,清朝已定鼎六十余年,朝廷下令征诏天下舆图,而明嘉靖版清流县志舆图极简,于是借此契机大增图志。王霖亲作《图说》曰:“曩者诏征天下舆图,汇撰一统志,而清流以抄本进,讵非司土者之耻耶?”“阅尽山川,一一细绘”,新增清流县疆域图、儒学图、城池图、渔沧庙图,图文并茂,更加生动地展示清邑实况。王霖恭称,这些图作得以绘成,是因为知县王士俊“涵泳于秘阁、兰台者深也”。
在这次县志编修当中,王霖发挥了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对玉华洞及玉华书院的人文历史作了丰富记载。玉华洞位于永得里玉华铺之半岭、当孔道旁,来此游览题咏者尤多。因时任汀郡宪首王廷抡每次经此地,必登高眺远。王公捐俸重修山顶小亭,当地百姓感其捐赠之恩,将山下的玉华书院称为“王公书院”。王霖在外做官时,曾游览过石公、林屋、五泄、齐云等山水之景,感慨山水当以吴越为奇,康熙四十年(1701)秋,自三晋(即山西)归时,游览玉华洞,当他了解到玉华书院(即王公书院)的修建及命名的过程,写下《玉华洞王郡伯书院记》一文,感叹“王公守鄞江,政敷民安,百废俱举”,清流人以“王公书院”作为书院之名,正如白公塘、苏公堤、牛首张公祠、石湖韦公祠之名的由来,以名人为名,称得上是“山灵之幸也”。他将王源昌《玉华洞记》、汤传榘《玉华洞王郡伯书院记》,及副使何乔新、御史汪珊、漳南佥事王乔桂、汀州太守唐世涵、汀州太守王廷抡、浙江提学李于坚等人关于玉华洞的诗词文赋近30篇,收入《清流县志》中。遗憾的是,这座蕴含着清流丰富文化精髓的玉华洞,在1970年兴建玉华峡水泥厂时被毁,不复存在。今人只能通过王霖参修的康熙版《清流县志》,从有关玉华洞及玉华书院的文字记载中,领略其山奇洞秀、人文鼎盛的历史记忆。
来源:清流县党史和地方志
作者:张 华
编辑:吴建平
初审:罗 汉
复审:吴火招
终审:伍平位
投稿邮箱:1476150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