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 | 漂洋过海来看你

时事   2024-12-21 12:28   海南  

漂洋过海来看你

■符兹威

余建庭终于圆了几十年的寻友梦。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重逢的故事,更像是一条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串联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和无数的青春记忆。
回首往昔,1968年,在广州读书的余建庭踏上了前往原国营东平农场的旅程,开始了他上山下乡的生活。他被分配到了远离场部的南塘队,后来又调至塘南队。这两个因毗邻南塘水库而得名的生产队,虽有绿水青山的环绕,但工作和生活环境十分艰苦。那里交通不便,山路崎岖,出入全靠步行;住的是茅草房,睡的是木板床;吃的是大锅饭,难得见到荤腥,酱油和萝卜干拌饭是最常见的一日三餐。在那些日子里,垦荒挖穴种橡胶,深夜割胶上林段,砍树盖房搞基建,养猪种菜渡难关,成了余建庭和知青好友的日常。令人感到温暖的是,农场的老工人和知青们情同手足,在一起摸爬滚打,共同度过了那段不平凡的峥嵘岁月。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不仅种下了橡胶树,更种下了深厚的友谊。
1973年,余建庭终于有了回广州继续读书的机会。离别那天,他紧紧地握住朱金文、梁彬海等老工人的手,感谢他们的关心与照顾;与曾经的知青挚友廖家树挥泪惜别,心中充满了不舍。
岁月如梭,转眼间已是1988年,余建庭随家人一起到美国定居。起初,他还经常和广州的朋友通信,但随着住址变迁、联系电话变更,他们逐渐失去了联系。多年来,余建庭心中那份寻找昔日好友的渴望如同烈火般熊熊燃烧,却始终未能如愿。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美国生活的三十余载里,余建庭时常会梦见他与农场老职工、知青好友重逢的情景。这些梦境,让他更加坚定了寻找昔日好友的决心。
终于,在2023年12月,余建庭的妹妹通过朋友的帮助,向海南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发出了求助之声。这条温暖的纽带迅速将余建庭的诉求传递给了琼海市会山镇东平居。东平居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迅速找到了原南塘队的职工子弟朱永红。朱永红的父亲就是当年的老工人朱金文。当得知余建庭的寻友之愿后,朱永红毫不犹豫地提供了老知青廖家树的联系方式。
第二天,余建庭就和廖家树、周季生等昔日的知青好友取得了联系。他们在微信上建立了“东平南塘老友群”,诉说着彼此这些年的经历。这次跨越时空的重逢,让余建庭兴奋得彻夜难眠。
为了延续这份情谊,2024年国庆节后,余建庭携两位妹妹从美国回广州寻亲访友。一场“东平南塘老友”的欢聚在广州如期举行。酒桌上,酒不醉人人自醉,那份深厚的友谊在杯盏间碰撞。
访友之后,余建庭就迫不及待地要回访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他们一行人最终选择乘坐轮船跨越琼州海峡。一路上,海风拂面,当年乘坐“红卫轮”上山下乡到海南的场景在脑海中又生动起来,心中翻涌着对那段青葱岁月的无限感慨与怀念。
当他们回到农场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惊叹不已。昔日那个偏远的山旮旯已经蜕变成了一座小山城。在东平的几天里,朱永红带着回访的知青探望了健在的老职工,重返当年生活劳作的生产队,寻找昔日的住房、水井、林段……然而,历经五十多年的风雨沧桑,旧迹已难寻觅,唯有那南塘水库依然静静地躺在那里,堤坝加高加宽加固后的水库更加雄伟壮观、风景旖旎。朱永红找来机船,带领知青在水库中撒网捕鱼,这份纯真的快乐再次涌上心头,让他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那一刻,余建庭洒泪感慨:回访农场的旅程,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迁徙,更是一次心灵上的回归。在这里,他找到了那份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这是浩瀚的太平洋也难以隔断的海垦情……

声明:转载或者引用本公众号新闻,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吴天奥

责任编辑 | 伍祁榕

值班主任 | 徐薇



海南农垦报
海南农垦报在海南农垦发展改革、统一思想、增强信心、凝聚人心、弘扬正气、传承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舆论引导作用。在本土就是主流,就具权威,就显公信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