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拖垮一个人的是:习惯性反驳

财富   2024-12-27 23:59   浙江  

每个人都有“反驳的义务”,这是全球顶级咨询公司麦肯锡,对所有员工的行为要求,即对于自己不认同的看法和意见,明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提出反驳。麦肯锡认为,不同的意见充分交锋碰撞时,更容易出现深刻、全面、有效的创意和思路。

但现实中不少人却没有接受别人意见的雅量,但凡有人对自己提出一点不同意见,就会像一只好斗的公鸡,发起自己条件反射式的“反驳”。

我之前有位同事就是这样,他的学历、背景都不错,曾经被我当成重点培养的对象,但后来发现他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不能听取别人意见,太喜欢反驳了,他的一句口头语是“你不懂我意思”,不管跟上级还是其他同事说话,直接不同意他的观点,永远都是这句“你不懂我意思”开头,然后巴拉巴拉各种解释,根本不容别人插话。

这个缺陷太致命了,虽然他的底子不错,但几乎看不到成长,和他一起进公司的人都能独当一面了,他还沉迷于和别人争论、抬杠。每次考核,周围同事对他的评价也都很低。我中间找他谈过几次,本想让他改正一下,但每次又都是被他的“你不懂我意思”给“反弹”回来。我后来没办法,就让他离开了。

据说他后来接连去了好几家公司,都没有待太长,后来就没人关注他的去向了。他的职场道路之所以如此“坎坷”,我觉得和他接受不了别人意见,习惯性反驳的习惯,有着莫大关系。

一个人“习惯性反驳” 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习惯性反驳是怎么形成的呢?

1、自大心理,缺乏空杯心态

有些人对自己认识不清,总认为自己的经验、能力,别人无法相比;自己的高度和思路,别人也很难一下子get到,所以习惯性把别人的意见和不同观点,当成对自己的误会和不理解。永远都是一副“我懂的多,你知道啥”的态度,缺乏空杯心态,对待所有的意见,都缺乏容纳的“雅量”。杯满则溢,月盈则缺,于是机械性驳斥,成了这一类人“溢”的重要表现。

2、防卫式自卑心理

行为科学奠基人阿基里斯,曾经说过:“习惯性防卫的根源是惧怕暴露出我们想法背后的思维。防卫性的心理,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对多数人而言,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种威胁,因为我们害怕别人会发现它的错误。”

而习惯性反驳则是“防卫”的典型表现,其背后藏着的是不易察觉的自卑心理,比如有人说一句,“你方案的最后部分还需要再优化一下”,防卫型心理的人马上就会觉得,对方是在否定自己,是在指责自己没有能力,甚至轻视自己。瞬间引起的一系列联想,立马触发了自己的反驳模式,轻则为自己解释,重则否定对方作为报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其实是为了缓解自身焦虑和不安的应激反应。

3、过早形成“低层次的思维闭环”

过早形成低层次思维闭环,是阻碍一个人进步提升的重大障碍。因为对深陷其中的人来说,碰到的所有问题在他的逻辑闭环之中,都是可以解释的。并乐于沉溺在这种逻辑的完整性和固化的认知里。至于这种逻辑是不是有bug,具不具备现实意义,他是不在意、也不自知的。不光自己无法打破自己的逻辑闭环,还会对外部一些“捅破窗户纸”的言论、意见非常排斥,习惯性反驳也就成了他维护自身闭环合理性的重要手段。

4、心理学的“逆火效应”

当人们遇上与自身信念抵触的观点或证据时,除非它们足以完全摧毁原信念,否则这些会被忽视或被反驳,原信念反而会更加强化,这就是心理学上的逆火效应。

大家经常看到类似的新闻,说某地某人被骗子忽悠,非要给骗子打钱,家人、银行的人甚至是警察来了都拦不住。给他们讲其中的道理,他们还能各种反驳,振振有词。还有老年人相信各种所谓保健品,不惜花高价入手,即使子女再劝都不管用。这些看似难以理解的现象,其实就是“逆火效应”在作祟。

简单点说,反驳的欲望,是人的一种本能欲望。只是他的强烈程度,因人而异,和认知、经验、时空环境等有密切关系。

反驳是本能,反省是能力

富兰克林曾说:“如果你辩论、反驳,或许你会得到胜利,可那胜利是短暂、空虚的……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给你的好感。” 就像“逆火理论”所反映的那样,如果说反驳是人类的本能,那么反省则是人更高级的能力。当我们受到批评,或别人观点与自己不一致的时候,正确的打开方式,不是摆出一副“斗鸡”的姿态,而是应该更多思考,别人的话是不是有道理,对自己是不是有帮助。有时候不同的声音,才是让自己进步的能量。

通用汽车传奇CEO艾尔弗雷德·斯隆,在主持会议时,从来反感一面倒的声音,不出现观点交锋的场面,他的会议是不会终止的。

“在没有出现不同意见之前,我不会做出任何重大决策”,这句经典名言,充分反映了斯隆对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重视和渴望。

心理学上曾把人分为弱势价值观和强势价值观两类。前者遇事首先想到的是“凭什么?”,比如,你凭什么给我提意见?你凭什么觉得我不好?而后者遇到问题则会问自己“为什么?”,会思考自己之所以被提意见是哪里做的不够好,如何才能做的更好。

很明显,拥有“强势价值观”的人,面对问题是反省、剖析、改变、解决的心态。而“弱势价值观”的人,则是抱怨、责骂、过激的心态。一种是有利于自我提升,一种只会造成自我消耗,孰优孰劣,高下立判。

如何做到自省?

如何才能做到自省而不是沉溺于反驳的无意义消耗中。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开始做起:

1、向内归因,成长型思维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 “费斯汀格法则”,它指出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这一法则充分反映了心态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凡事喜欢向外归因,不知自省的人,心里总是充满了愤懑和抱怨,而这些负面情绪,会极大限制他的提升,只会让自己陷入越来越糟的恶性循环。而懂得向内归因,懂得从自身找原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型思维,才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强大。

2、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是一个社会人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社交态度。它不仅让说话者感受到了被尊重和被认可,也可以从别人的观点或意见中,认清自己的优劣,找到自己的不足。但阻止我们成为一名好的倾听者的,是我们内心的偏见,不必要的情绪化和不舍得“放下”的自己。只有摈弃这些,打开自己,才能真正打开耳朵,听到更丰富更有意义的声音。

3、空杯心态

空杯心态同样是心理学上的名词,是说要想不断进步,先要把自己变成成“一个空的杯子”,而不是长期处于“自满”的状态,这样的话,是装不进任何新东西的。

空杯心态不是否定过去,而是要心怀放空、放下的态度,面对新事物,适应新环境,获取新知识。不然,即使自己有些料,也难有大的发展,林则徐所说“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正是这个意思。

对不同意见,习惯性做出否定的思维,又被称为“红灯思维”,如果我们在行驶的路上不愿意被红灯拦停一样,我们的思维也要脱离“习惯性反驳,不赞成就杠”的严重局限性,兼听则明,摆脱故步自封,才能让我们有真正意义的进步和提升。

《VC/PE/MA金融圈》:做靠谱的金融人群体。

聚风投、创投、私募、投行、并购、上市公司、产业集团等朋友。感谢高盛、摩根、红杉、IDG复星等数千家机构朋友的鼎力支持。

21世纪的竞争是信息的竞争,订阅我们,占领投资信息高地。

商务合作】专用通道:请点击菜单栏或回复1查看。

回复 2 查看如何加入社群(知识星球)。

VC/PE/MA金融圈
21世纪的竞争是信息的竞争,关注本公共号,占领股权投资信息高地。汇聚上万股权投资精英,数千家机构朋友鼎力支持。私募股权投资、风投、创投、并购、投行、产业投资、上市公司等朋友的最爱!关注我们吧,打开通向投资的专业之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