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值班已成为基层干部的一个心头之患,经历了长时间的期待,终于迎来了假期,却不得不接受值班的安排。期间受到各种暗访和督查,为了避免被当作反面教材,只能无所事事地在办公室坚守岗位。虽然身体在这里,心思却早已游离,形成了一种形式主义,许多干部对此感到十分苦恼,纷纷抱怨过节还不如正常周末休息,至少不用值班的。
以前我也像那些媒体一样,“臭骂”地方一些领导,不管实际是否需要,到了节假日,让一些和应急管理、社会经济、民生没什么关系的部门工作人员也轮流值班,搞形式主义,给基层工作人员增加负担。但是跟一位乡镇书记聊天之后,才知道这种不管有没有实际需要,都一律安排节假日值班的形式主义,归根结底都是源自于体制内的免责思维。
如果真的万一发生了意外事件,有人值班,及时报告,虽然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鸟用没有。但是你值班了,及时报告了,那你的责任就小得多了,甚至没责任。就算不发生意外,平时给领导写报告,汇报工作时,说一句“节假日安排全局人员轮流值班,防范意外风险事件发生”,岂不是也是一个工作成绩?
《大明王朝1566》电视剧里杨金水这样说道,有些事不上秤没四两重,上了秤一千斤打不住。仔细读读,再咂摸咂摸想一想,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很有意思。结合乡镇书记所说的,现在大家干工作,90%的精力,都用在免责上。很多体制内的事情也就清楚了,比如说上面有文件精神,要及时传达学习,这就可以免责;上面安排了工作,市里县里开会部署下去了,这就可以免责了;工作不管做得怎么样,但有台账,有留痕记录,这就证明我尽到了职责义务,可以免责。
只要上面来检查,不管工作做得好与坏,台账是必须要有的,而且是越多越好。有人戏言,工作干得好不好,一看台账的数量就知道。一来至少表明自己态度端正;二来相对于实打实的干,补资料无论是人力成本还是时间成本相对要低得多;第三工作没做好责任一般是领导的,资料没整好就是你个人的事情了。用领导的话来说工作没干好可以理解,如果连资料都整不好那就说不过去了。
还有就是有些领导无论是开会还是平时安排工作,又或者是落实上级文件精神,讲话总是模棱两可,简单的一个事,很多时候既不否定也不肯定,感觉怎么都听不懂领导的意思,难道是不在一个“频道”?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实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就明白其中的“奥秘”了。领导承担着整个单位的各项工作安排部署,是整个单位的第一责任人,出了任何事是要被追责问责的,因此,为了避免责任全部落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又或者说是不想“背锅”,就会把话说得让你听不懂,一旦出了问题,那就是你理解落实方面有问题,领导成功“甩锅”。
上不上称领导们决定不了,所以他们就竭尽所能,想把一切意外和事情,扼杀在摇篮中,不要让事情发生。过度追责,造成体制内免责文化盛行,危害甚大!基层政府陷入“悬浮的内卷”,做实事肯定有不合规,肯定有不确定性,就少做。但又要体现自己在做事,就做一些表面工作。做形式主义工作是最安全的。办一个活动,歌唱得不好不会追责。但修一条路,被举报不合规,可能被信访和追责。所以,基层宁愿躺平也不干实事,其积极只是悬在社会上,在体制内部向上表态和避责上,可以说是一种积极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