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数学那些事》
牛顿与莱布尼茨分享创建微积分的荣耀,在数学界很难想象比此更大的荣誉了。但两人却也因此发生过激烈争吵,就连各自的粉圈也齐齐上阵,唇枪舌剑弥漫整个英吉利海峡。
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作者:[美] 威廉·邓纳姆
译者:冯速
01
地狱开局,封神收尾
1705 年 4 月 16 日, 在一次庄严的剑桥大学授爵仪式上,英国安妮女王封艾萨克·牛顿为爵士。借此,这位女王把不列颠的最高荣誉授予了她最重要的国民之一。
关于牛顿爵士的一大事实就是他是跨越两门学科的神一样的人物。让任何一位数学家说出三四位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他们无一例外都要提到牛顿。让任何一位物理学家说出三四位伟大的物理学家,这其中肯定还会包括牛顿。
的确,牛顿生活在学科之间还没有竖起不可逾越的高墙的时代。在他那个时代,数学和物理学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它们拥有共同的方法、问题和从业者。那是一个把诸如光学、天文学、力学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的时代。
科学发展到今天,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常常发现他们各自太专业而已无法彼此交流,因此很难想象三个世纪之前,他们之间的界限竟能模糊到不存在的程度。所以,你也许小看了牛顿的这种跨越学科的卓越。
然而,这也许漏掉了关键的一点。被两个学科的从业者如此高看的人物的确非常少有。类似的人物还有剧作家兼诗人莎士比亚,或者画家兼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但是他们的双重卓越还是不能与牛顿媲美。牛顿的身份的确是非同寻常。
对于牛顿来说,生命之初是那样地不稳定。1642 年,牛顿出生于英格兰的伍尔索普,他是个早产儿,因此活下来的机会很小。另外,他的父亲在他出生的几个月前去世了。但是, 更大的冲击即将来临。就在他3 岁那年,牛顿的寡母再婚, 并搬到她新丈夫的家。深思熟虑之后,她还是决定抛下牛顿不管。几年之后她又回到牛顿身边,但是很多心理历史学家相信,这期间,小艾萨克受到的伤害已经无法挽回。关于这个话题,一本非常畅销的书说:“牛顿近期的所有传记作家都认为,在三岁到十岁与母亲的这种分离是造成成年牛顿多疑、神经质和扭曲个性的关键因素。”
不管牛顿是不是神经质,他都显示出了无可争议的天才迹象。这表明他应该进入大学,与此同时他显然对于成为乡绅不感兴趣。于是在1661 年他进入了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 开始了他非同寻常的学术生涯。
02
在荣耀面前,选择沉默
一个事实可能促成了这样的学术旅程:剑桥大学的教授对教学不感兴趣,就像牛顿自己对农业技术不感兴趣一样。因此牛顿可以自由地跟着自己的兴趣走,不久,这些兴趣就远远偏离了代表着当时正式课程特点的希腊语和拉丁语的繁重学习,转向了在那个时代令人兴奋的数学和其他科学门类的进步上来。
牛顿,这位孤独的学者,贪婪地学习这些科目, 直到他能够开始原创性的研究,虽说当时他还是一名大学生。
在 1665 年到 1667 年暴发了瘟疫,这使剑桥大学两次闭校, 在这段空暇时期,他的工作仍在继续。为了躲避瘟疫,牛顿不得不返回伍尔索普的家,但他很难把这次返乡看成悠闲的度假。
正是在伍尔索普,牛顿才遇到了那只苹果。据传说,当时他正在一棵树下休息,差点儿被一只掉下来的果子打到。他沉思着,既然地球能用力拉拽这只苹果,那么它不也能拉更远的天体吗?牛顿回忆道:“我开始考虑把万有引力扩展到月球轨道ye上。”这就是你能查寻到的万有引力的简短导言。
现代学者认为,那只掉下来的苹果能砸中牛顿未免神乎其神,但是这个故事本身却很吸引人。拜伦勋爵因此这样写牛顿:
自亚当之后,凡人中仅此一位,他抓住了坠落,或一只苹果。
正如上面的插图所展示的那样,在公众的想象中,这只苹果已经是牛顿超凡能力的符号,甚至被印到邮票上了。
这场瘟疫平息下来之后,牛顿返回三一学院。1669 年,尽管他还相当年轻,而且也不知名,却担任了剑桥大学享有盛誉的卢卡斯讲座数学教授。
他众所周知的伟大成就发生在 1687 年,当时在埃德蒙·哈雷(Edmund Halley)的鼓励之下,牛顿最终同意发表他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本著作用精确、详细的数学语言陈述了牛顿力学。在这本书中,他引入了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的原理,并以数学方式推断了从潮汐流到行星轨道的每一件事情。《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被很多人视为至今最伟大的科学著作。
由于获得这样的成功,牛顿成了科学界令人瞩目的人物。当然, 公众对此不甚了解,但是非常像 20 世纪的爱因斯坦,牛顿成为新科学的活符号。伏尔泰称牛顿是“至今最伟大的人”,并评论说像牛顿那样的天才一千年只能出现一个。
在这次闪耀登场之后,牛顿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689 年,他代表剑桥大学参加英国“国会会议”。1696 年, 他担任皇家造币厂的监督,并搬到伦敦度过了他的余生。1703 年,他当选皇家学会的会长,并于次年发表了另一份伟大的手稿《光学》。到了 1727 年他去世的时候,艾萨克·牛顿先生已经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科学家、富有的政府官员,是有资格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名人堂中的英国民族英雄。
对于数学家来说,他最伟大的发现源于大约 17 世纪 60 年代中期被他称为“流数”的这门学科,但是后来人们采用了莱布尼茨为它起的名字“微积分”。出于现代人可能永远无法理解的原因,牛顿没有发表他的发现。在拥有可能是历史中最伟大的数学成果的荣耀面前,他却选择了沉默。
03
沉默求静,反引骚乱
牛顿古怪和神秘的个性对他并没有帮助。在他的一生中, 牛顿可能多次发现其他人正在走着他几年前已经走过的思想路线。如果他总是迟迟不对外公布自己是第一发现者, 这自然就会引起学术界的骚乱。对他来说,假如在刚做出成果的时候交流工作,事情会更简单,这样既能保证他的影响力,还能维护他的名声。
至于他为什么讨厌发表研究成果,人们总是归结为他怪癖的个性:他不信任别人,他讨厌批评,他“不想卷入麻烦和毫无意义的争论之中”。在下面的评论中他的观点表露得很清楚:“我希望回避所有有关哲学方面的争论,而没有哪种争执能够比刊印出的争执更麻烦。”
因此,我们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很在意他的名声,却不情愿公开他的发现。甚至对于为私下交流而准备的手稿,牛顿也力求控制其发放范围。“我的数学论文,请一篇也不要发表,”他在给一位有一份其没有发表的手稿的同事的信中写道, “这必须得到我的特别许可。”其实,即使不是牛顿这样级别的天才也能够预见这样的行为会带来不愉快的后果。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开始卷入关于优先权的纷争之中,与其他科学家展开了“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的令人厌恶的争吵。他与他的同胞罗伯特·胡克及约翰·弗拉姆斯蒂德发生了冲突,但是他所卷入的最激烈的争论是与莱布尼茨关于谁先创建了微积分的论战。
纵观这段历史,这一事件的基本事实是下面这样的。
(1) 在 17 世纪 60 年代中期,牛顿已经发现了他的流数方法。他在1669 年修改完成的一篇名为《运用无穷多项方程的分析学》的论文中描述了它,到了 1671 年,这一论文被扩充为《流数术与无穷级数》。这些论文都是在英国数学家特定的圈子里交流的,而且没有发表,因此并没有很多人知道。看到过这些东西的人立即意识到牛顿的强大,有人把他描述为“非常年轻……却非同寻常的天才和行家”。
(2) 在 17 世纪 70 年代中期,也就是足足十年后,莱布尼茨提出了本质上相同的方法。由于一次外交任务,1676 年他来到伦敦,看到了一份牛顿的《运用无穷多项方程的分析学》的手稿。
(3) 大约就在这个时候,莱布尼茨收到了牛顿的两封信,就是现在所说的《前信》和《后信》。在这两封信中,牛顿阐述了他关于无穷级数的一些思想以及关于流数的一些思想, 但是相当隐晦。
(4) 1684 年,莱布尼茨发表了关于微分学的第一篇论文,就是我们在第 D 章一开始介绍的那篇。在这篇论文中,莱布尼茨只字未提早在八年前他看过牛顿的手稿或者与他的书信往来。当然也完全没有提到牛顿这个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莱布尼茨剽窃了牛顿的东西(尽管这正是很多英国数学家表明的态度)。这份手稿的形迹确定莱布尼茨尽管与牛顿接触过,但是他独立发现了微积分原理,而且堂堂正正地分享这一发现的荣誉。因为牛顿习惯秘而不宣,所以莱布尼茨在 1684 年的论文毫无疑问成了学术界了解这一优美学科的源头。
显然,两位当事人都有错。如果牛顿在他完成相关发现与莱布尼茨发表论文这中间的二十年里的任何时候发表他的研究成果,那么优先权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因为保持沉默, 牛顿招来了麻烦。对于莱布尼茨来说,如果他承认接触过牛顿的文件,那么他就能更令人信服地得到他应该得到的这份信任。又是因为沉默,莱布尼茨让整个世界都以为他是唯一的发现者。随着这场争吵不断升温,他不断承受着自己的不诚实带来的困扰。
在 1684 年莱布尼茨发表论文之后,牛顿开始抱怨优先权的事,而且这些牢骚渐渐演变成一触即发的愤怒。在牛顿看来,只有第一发现者才有资格得到认可(即使发现者花费了很大努力来隐蔽他的工作以避开公众的视线)。1699年,牛顿在1676年给莱布尼茨的两封信被公之于众,英国人都相信他们已经发现了“确凿的证据”,或者用一句当时的行话,即发现了“确定的武器”来证明后者的学术剽窃行为。
在那之后,局势逐渐恶化,一片混乱。谴责之声如潮水般涌来,各自忠实的粉丝分别加入这两个主要人物的阵营,他们之间的唇枪舌剑弥漫整个英吉利海峡。
反思这段历史,所有时代中最伟大的两位数学家之间的这种相互谴责在欧洲知识史中写下了悲伤的一章。如此天才之人做出这种相互人身攻击的无耻行径,不会给后世更谦逊的知识分子带来好影响。整个事件给牛顿、莱布尼茨、数学 乃至整个学术界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这样极不体面的争吵使牛顿的形象受损,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这样的。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他的注意力转到了炼金术和神学。
当然,炼金术是中世纪人们从事的研究,科学家和魔术师想要把普通的化学制品变成金子。牛顿阅读了大量关于这一问题的资料,在他自己制造的炉子旁边花费了大量时间,坚持不懈地把化学制品加热,然后寻找黄金的闪光。与流数研究相比,牛顿对他的炼金术似乎更遮遮掩掩,尽管如此,他的炼金术笔记最终达到近一百万字。
他的神学作品同样数量众多。牛顿是仔细研读《圣经》的大师,喜欢识别预言,联结似乎不相关的段落。他的笔记包含耶路撒冷的神庙的平面设计图,这是他依据《圣经》的相关段落整合而成的。他还发表了《但以理书》和《圣·约翰启示录》两卷本等著作。这显然是他主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遗憾的是,尽管无论是数学还是物理学都因牛顿的著作而彻底丰富起来,但是他在神学方面的遗产却没有保存下来,而且今人把炼金术士都看成江湖骗子。人们很想知道:如果牛顿在这些事情上投入的时间少一些,那么他还可能取得哪些科学成就?
作者:[美] 威廉·邓纳姆(William Dunham)
译者:冯速
张景中院士作序
《思考的乐趣》《浴缸里的惊叹》作者Matrix67强力推荐
了解数学悖论与三次数学危机,感知数学的趣味与变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唤醒心中的数学家:帮你爱上数学的生活手账》
作者:[美] 苏珊·达戈斯蒂诺(Susan D'Agostino)
译者:何婧誉
01
趣味小说+物理科普!
让你爱上物理的有趣的话题:跷跷板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大漠孤烟直”不总是对的?为什么太阳会变成弯弯的?时间是什么?为什么杯口的水是弧形的?为什么瓶底的番茄酱不好倒?为什么空调必须安装在高处?为什么说宇宙是“一锅热汤”?
理论物理学博士、百万粉丝(@弦论世界)科普达人周思益的物理启蒙书,带你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物理之美。
李 淼 王 一 袁岚峰 严伯钧 李永乐 朱一明 妈咪说MommyTalk 联袂推荐
02
《费曼传:天才的人生与思想世界》
作者:[美] 詹姆斯·格雷克 译者:高爽 赵晓蕊
他是天才,更是众人难以企及的“魔法师”,总有新点子来解决难题;
他凭着一股“超能力”,在游戏的精神和探索的智慧之间自如穿梭;
令人目眩的人生经历、率真的态度、永不枯竭的热情,他是科学家们的偶像;……
这就是费曼——好奇的大男孩、多情的爱人、诺贝尔奖得主、原子弹制造者、“挑战者号”事故调查委员、邦戈鼓手、开锁大师……他为20世纪的物理学开辟了一条非凡的道路。从顶级科学家到满怀好奇的大众,在他参与的每一件事和接触过的每一个人身上,费曼都留下了非凡的印记。
03
《物理是什么》
作者:朝永振一郎 译者:周自恒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知名物理学家朝永振一郎科普作品,日本物理学启蒙名作。
本书为著名日本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朝永振一郎先生的物理启蒙科普作品,书中以思索“物理是什么”为线索,以宏阔视野、精深笔触,通俗讲述了从早期哲学思辨到炼金术、占星术,再到近代科学的物理体系的发展,并重点讲解了物理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原理。
04
《科学的画廊:图片里的科学史》
作者:约翰•D. 巴罗 译者:唐静 李盼
欣赏包罗万象的艺术珍宝,见证科学发展史中一座座里程碑,领略科学的美感和力量。讲述人类如何通过视觉艺术展现自己的思维火花,再现自然的壮美,见证科学发展史中一座座里程,再现人类思想的高光时刻。
本汇集了200余幅科学史上的图片,这些图片代表着科学发展史中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从简单的图表到第一张世界地图,从手绘图、照片到计算机成像,本书回顾了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历史转折点,以图片讲解知识,展现人类科学思想发展史中的高光时刻。
01
《数学的雨伞下》
作者:[法] 米卡埃尔•洛奈(Mickaël Launay)
译者:欧瑜
===============
科学,人类引以为傲的智慧结晶。而改变时代、推动历史进程的大科学家们,如同智慧之光,照亮万古长夜。
而数学家高斯说:“数学是科学的女王。”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数学受到高度尊崇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恰恰是数学,给精密的自然科学提供了无可置疑的可靠保证,没有数学,它们无法达到这样的可靠程度。”
数学是宇宙的语言,从厨房的水龙头到使电视机正常播放的家庭卫生,甚至在路边买菜,数学无处不在。今天,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生活每一个角落,而这些成果的幕后英雄,正是数学!
因此,伟大的数学家,被载入史册,永远被后人铭记。今天推荐的20本数学家相关著作,不仅仅展现他们在伟大时刻的思考,也同时贯彻着他们一生的思维方式,这将成为所有人的宝藏。学好数学的前提,是学会数学的思维。
01
《改变世界的17个方程》
作者:[英] 伊恩•斯图尔特
译者:劳佳
•英国数学科普名家伊恩•斯图尔特经典名作,译为多国语言
•李永乐推荐科普名作,“欧拉图书奖”获奖作品
•美国数学学会(AMS)&美国数学协会(MMA)联袂推荐
了解世界运转的深层道理,看懂科学发展的规律
方程是一首首数学的诗,言简意赅,却充满意义。阐释自然与社会现象,连接数学与物理现实,是方程的力量与美之所在。
02
《数学那些事:伟大的问题与非凡的人》
作者:威廉·邓纳姆
译者:冯速
无需动用纸笔,纵览数学世界不可不谈的伟大定理、难题和争论;好奇心大满足,纵览数学的核心知识和历史八卦。
本书是一部短文集,文章以各自英文标题的首字母按照A到Z的顺序排列,每一篇短文都讲述了一个特定的数学主题,介绍了数学世界不可不谈的伟大定理、难题、争论和不解之谜。
03
《微积分溯源:伟大思想的历程》
作者:戴维·M. 布雷苏
译者:陈见柯 林开亮 叶卢庆
从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和欧洲等地的微积分思想,到牛顿、莱布尼茨、伯努利兄弟、黎曼等伟大数学家的辉煌成就,看一看微积分这座“数学宝藏”是如何被塑造成今天的模样的。
04
《微积分的历程:从牛顿到勒贝格》
作者:邓纳姆
译者:李伯民 汪军 张怀勇
本书荣获“第七届文津图书奖推荐书目”。
这不是一本数学家的传记,而是一座展示微积分宏伟画卷的陈列室。书中的每一个结果,从牛顿的正弦函数的推导,到伽玛函数的表示,再到贝尔的分类定理,无一不处于各个时代的研究前沿,至今还闪烁着耀眼夺目的光芒。
05
《不可能的几何挑战:数学求索两千年》
作者:大卫•S. 里奇森
译者:姜喆
数学历史新角度,作者旁征博引,发掘了之前数学书未曾留意的历史细节。
本书以数学史上四大著名的“古典问题”——化圆为方、倍立方、作正多边形、三等分角为基础,展现了两千多年来,数学家们为解决这些问题而留下的令人拍案叫绝的思想与成就。
06
《贝叶斯的博弈:数学、思维与人工智能》
作者:黄黎原
译者:方弦
法国数学类科普书、大学数学参考及教材类图书畅销书目,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逻辑学和哲学等众多领域中,探索贝叶斯定理蕴藏的智慧与哲理。
贝叶斯定理一旦与算法相结合,就不再是一套枯燥的数学理论或认识论,而变成了应用广泛的知识宝库,催生了众多现代数学定理,以及令人称道的实践成果。
07
《代数的历史:人类对未知量的不舍追踪(修订版)》
作者:约翰·德比希尔
译者:张浩
更严谨、更翔实、更好读,全面展现代数自诞生至今的面貌。
这是一部恢宏的数学史和人类思想史,一本阐明代数基本知识的“数学入门书”,一册数学家的趣味故事集。
08
《最后的数学问题》
作者:马里奥·利维奥
译者:黄征
畅销世界的数学哲学史经典著作,科学和哲学巨匠们充满智慧的传奇故事,数学、物理、天文学和哲学的恢弘历史画卷。
本书讲述了数学概念的演化过程,引经据典地从哲学、历史、文化角度全方位地探讨了数学的本质,揭示了数学与物质世界、与人类思维之间的微妙关系,讨论了困惑几代思想家的重大问题,讲述了数学、哲学和物理学巨匠们的生活经历与思想。
09
《悠扬的素数:二百年数学绝唱黎曼假设》
作者:马库斯•杜•索托伊
译者:柏华元
牛津大学数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马库斯•杜•索托伊科普力作,带你一同探索黎曼假设,讲述数学家求知路上的苦与乐。
黎曼假设,即素数的未解谜题,被视为数学研究的“珠峰”,吸引了一代代数学家投身于数论研究中,其中不乏数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而破解这一谜题过程中的发现,已经给电子商务、量子力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带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10
《世界是概率的:伊藤清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作者:[日]伊藤清
译者:刘婷婷
伊藤清是如何学习和思考数学的?
数学家如何看待“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直观与逻辑”?
现代概率论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沃尔夫奖、高斯奖得主,现代随机分析之父日本数学大家伊藤清
讲述数学思想与方法 激发关于概率与世界的深层呈现日本数学发展的另类线索
11
《数学与创造:广中平祐自传》
作者:广中平祐
译者:逸宁
菲尔兹奖、日本学士院奖、日本文化勋章得主日本数学大家广中平祐亲笔自传
作者以解决“奇点解消问题”的故事为线索,讲述了自己如何学习数学、走上数学研究道路的历程,分享了在挑战数学难题过程中的思考方法与感悟,并就“数学与创造”“创造与情绪”“分析与大局观”等话题做了深入阐述。
12
《春夜十话:数学与情绪》
作者:冈洁
译者:林明月
天才数学家的极意文集、影响几代人的不朽名作。
本书从“情绪与心智”的角度,论述了认知发展、义务教育中的深层问题,同时阐述了对人性的细微考察与独到理解,是一本影响了日本几代人的经典名作。
13
《一个定理的诞生:我与菲尔茨奖的一千个日夜》
作者:塞德里克•维拉尼
译者:马跃 杨苑艺
畅销世界的当代数学家传记,知名数学家塞德里克·维拉尼荣膺菲尔茨奖的精彩历程,真切感受数学研究生涯的艰辛与乐趣,了解数学家的日常工作与思维方式。
14
《牛顿传:科学天才的浮生一梦》
作者:詹姆斯•格雷克
译者:欧瑜
文津奖获得者、科普作家、百万级畅销书作者詹姆斯·格雷克所著传记,故事、历史与科学的结合,展现牛顿辉煌的科学成就,剖析其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在这本传记中,格雷克借助牛顿的重要信件和未出版的笔记,记述了这位科学界最伟大人物之一的生活经历、与他有关联的人物,以及对他产生影响的重要事件,并勾勒出他所处的历史时期的全貌。
15
《我只会算术:小平邦彦自传》
作者:[日]小平邦彦
译者:尤斌斌
小平邦彦“抄书学数学”的传闻是真的吗?宽松的教育,是否会影响思考能力,又该如何改善?日本的现代数学研究是如何传承和发展的?
菲尔兹奖、沃尔夫奖、日本文化勋章得主日本数学大家——小平邦彦, 亲笔自传
澄清“抄书学数学”之传言,评判日本“宽松教育”的利弊得失
还原“懒惰凡人”到“菲尔兹奖得主”的真实样貌
讲述小平邦彦的数学学习心得与感悟,展现日本数学与科学发展的隐性脉络
16
《一个数学家的辩白(双语版)》
作者:戈弗雷·哈罗德·哈代
译者:何生
英国数学家戈弗雷·哈罗德·哈代的经典名篇,被称为是“用优雅的语言对数学真谛进行了完美的揭示”。
本书是哈代于1940年写成的心得之作,展现了数学之美、数学的持久性和数学的重要性三大主题。
17
《一个应用数学家的辩白》
作者:[美]劳埃德•尼克•特雷费森(Lloyd Nick Trefethen)
译者:何生
1940年,哈代出版了《一个数学家的辩白》,这是一位领先的纯数学家对数学的沉思。82年后,《一个应用数学家的辩白》是一位具有哲学倾向的数值分析师的沉思,也是他的个人回忆录。作者在数值分析的工作中找到了极大的乐趣,但对它与其他数学领域的关系感到困惑。本书更准确的书名应该是《一个数值分析师的自白》,它包含更多的传记材料和更多的数学内容,尤其是在后半部分。但两本书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从作者自己的角度对数学进行严肃的沉思。
物理学
18
《费曼传:天才的人生与思想世界》
作者:[美] 詹姆斯·格雷克
译者:高爽 赵晓蕊
中国文津图书奖得主、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詹姆斯•格雷克新作《费曼传:天才的人生与思想世界》,有趣的灵魂,天才的魔术师,科学家们的偶像,盛名之下理查德·费曼的真实人生。
他是天才,更是众人难以企及的“魔法师”,总有新点子来解决难题;
他凭着一股“超能力”,在游戏的精神和探索的智慧之间自如穿梭;
令人目眩的人生经历、率真的态度、永不枯竭的热情,他是科学家们的偶像;
……
这就是费曼——好奇的大男孩、多情的爱人、诺贝尔奖得主、原子弹制造者、“挑战者号”事故调查委员、邦戈鼓手、开锁大师……他为20世纪的物理学开辟了一条非凡的道路。从顶级科学家到满怀好奇的大众,在他参与的每一件事和接触过的每一个人身上,费曼都留下了非凡的印记。
教材
19
《复分析:可视化方法》
作者:[美]特里斯坦·尼达姆
译者:齐民友
本书用一种真正不同寻常的、独具创造性的视角和可以看得见的论证方式解释初等复分析的理论,公开挑战当前占统治地位的纯符号逻辑推理。
本书是在复分析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一本著作。作者独辟蹊径,用丰富的图例展示各种概念、定理和证明思路,十分便于读者理解,充分揭示了复分析的数学美。
20
《可视化微分几何和形式:一部五幕数学正剧》
作者:[美]特里斯坦·尼达姆(Tristan Needham)
译者:刘伟安
尼达姆新作上市!
1.旧金山大学数学系教授,理学院副院长,牛津大学博士,与霍金齐名的诺奖得主罗杰·彭罗斯弟子特里斯坦·尼达姆经典巨作!
2.200多幅手绘示意图,将“微分几何”回归为“几何”,运用牛顿的几何方法对经典结果做出了几何解释。
3.原著豆瓣高达9.9分!被认为是“小说一般流畅的数学教材!”
4.译者为国内著名偏微分方程专家,武汉大学原校长齐民友老师弟子、武汉大学数学教授刘伟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