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推进会在广西玉林市召开。会议总结了过去一段时期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情况,分析当前国家储备林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重点谋划聚焦“四个创新”推动广西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广西作为我国首批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试点省(区),坚持把国家储备林建设作为践行“两山”理论和维护国家木材安全战略、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推动全区国家储备林建设取得新突破。“十四五”以来,全区累计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802.34万亩,任务完成率达114.62%,超额完成国家安排的广西“十四五”国家储备林建设700万亩的目标任务。
图为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推进会现场
会议介绍了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集中呈现出的“四个新”的突出亮点:助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新突破、绿色金融支持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科学经营支撑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果。目前,广西流转集体林地林木362万亩,助农增收超过100亿元,并吸纳了超过500亿元的金融资本和社会投资参与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陆志星在讲话中指出:通过近10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国家储备林已成为广西林业投资规模最大、金融支持最强的标志性工程,覆盖了全区最优质的千万亩林地,汇聚了最优秀的林业专业队伍,吸纳了超过500亿元的金融资本和社会投资,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玉林市副市长马少华在讲话中提到,近年来,玉林市认真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决策部署和自治区林业局的工作安排,市、县并举,全面推进玉林市国家储备林建设,目前,全市国储林项目19个(其中市直项目9个),建设规模147.88万亩,项目总投资176.8亿元,已完成融资16个,获授信101.75亿元,已获贷款19.6亿元,已流转林地38.9万亩,已办理林权类不动产证18.06万亩,项目个数、建设规模、融资进度、办证进度均位居全区前列,国储林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效,为玉林市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此次全区国家储备林建设推进会在玉林召开,是对玉林工作的肯定,更是一种鞭策,必将推动我市国家储备林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会议重点谋划和部署了2025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广西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向。当前我国已将国家储备林建设列入“两重”建设范围,广西将抢抓政策窗口期,坚持创新引领,重点聚焦“四个创新”推动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
一是创新林权确权方式,破解“森林资源变现难”的难题。利用国家储备林项目资金补充确权登记经费,着力破解集体林权确权登记发证到户率不高及经费短缺等现实难题。同时转变“单家申请、独户办理”的传统确权思路,大力推广“整村(屯)流转、批量发证”模式,积极探索和推广办理“集体大证”“联户中证”,提高确权登记效率,同时为规模发展和集约经营奠定基础。
二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破解“集体林权流转难”的难题。始终坚持“让利于民”,因地制宜探索和创新共建共享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在集体林地资源相对集中、地上林木预期收益较高的地区,推广“林木变现、林地入股、收益分红”等模式;在群众积极性和配合度高的区域,推广“整村(镇)推进、产业带动”模式;在大户连片经营、林地流转积极性不高的区域,探索创新“返租倒包”模式,即项目业主以“林地林木直接变现”方式获得林权,再切块返租给大户继续负责经营管护并提供生产技术、生产资料等支持,提升建设质效。
三是创新森林经营模式,破解“还本付息压力大”的难题。依托国家储备林项目大力推动多树种混交近自然化经营、林下经济立体复合经营模式。同时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原则,挖掘更多高价值国家储备林树种,重点推广桉树与珍贵树种、油茶与珍贵树种等“最快+最贵”的“两最”混交模式,以“最快的树种”短期经营收入确保支付贷款利息,以“最贵的树种”长期巨大收益确保归还贷款本金,实现林地经营效益最大化。
四是创新项目管理方式,破解“建设管理质效低”的难题。项目谋划方面,在营造林的同时一体化布局林区水、电、路、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经营措施方面,加强宜机化改造,推动水肥一体化等集约经营技术运用,推广林业种植、抚育、采收作业机械装备等领域创新成果,同时从人工经营逐步向近自然经营过渡。项目管理方面,充分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远程控制等前沿技术,着力推动项目管理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
据统计,目前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面积已超过1500万亩,建设规模稳居全国首位。国家储备林项目已成为广西林业领域投资规模最大、金融支持最强的“牵引性”工程。
来源丨中国经济网
编辑丨杨依
审核丨蒋军林
阅读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