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中国绿色时报》发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蔡中平署名文章《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壮大林业产业》,全文如下: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壮大林业产业
蔡中平
广西作为全国首个央地共建的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初步统计显示,2024年林草产业总产值实现1.05万亿元,或将成为全国首个林草产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的省份。进一步发展壮大林业产业,广西必须高效能推动林业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林业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林业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培育发展林业新质生产力,全面构建“企强园兴、链聚群集、量质齐升”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
加强林业原创性革命性科技创新。加大林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新材料、新装备等“五新”科技创新力度,组建原创性革命性技术创新中心,开展“林业+人工智能”“林业+数字经济”“林业+新材料制造”“林业+生物医药”“林业+现代信息技术”“林业+自动化智能装备”等原创性、革命性技术研究。深化广西林科院改革,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跨区域集聚顶级科研力量,建好用好广西林业实验室。
加强林业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营林生产、木材加工、木本粮油、香精香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瓶颈和共性难题。坚持“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搭建专业化、智能化林草种质资源基因挖掘及共享平台,加强对速生珍贵树种、乡土树种、珍稀濒危树种的良种选育研究,调整优化林木良种基地树种结构,年产良种苗木10亿株以上,聚力造好林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
加强林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行首席专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三级技术岗位制度,完善林业科研院所、推广机构与国有林场、企业合作共建机制,组建营林技术创新、人造板技术革新、林机装备制造等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推动林业科技成果向“山间地头”延伸。力争未来3年,林业技术合同年成交额年均增长10%以上、林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升10%以上,加快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坚持以林业产业创新构建发展新体系
打造国家级林业产业集群。优化“拳头”产业“点状”布局,重点打造贵港市港南区木材加工、桂林市荔浦市木衣架家居、玉林市北流市实木家具、防城港市东兴市香料香精等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优化主导产业“条状”布局,以西江为主轴培育打造林木竹材加工与家具家居产业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北海、钦州、南宁、贵港等地培育打造林浆纸一体化产业集群;优化特色产业“片状”布局,依托六万大山等山脉走向和漓江等重点流域培育打造林下经济发展带和森林旅游康养集群;在桂西北传统产区、桂东南新兴产区培育打造油茶种植加工产业集群。力争未来3年,打造100亿元级园区5个以上、50亿元级园区10个以上,林业产业集群产值超10000亿元,产值占比达到75%以上。
加快传统产业智能高端转型。实施人造板产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建立一批智能家具家居产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木本油料、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林源生物医药“种养加”“林文旅”一体融合、“林工贸”“产供销”一体发展。力争未来3年,造纸和木材加工产业产值达到6000亿元以上;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林下经济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森林旅游产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林业二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到50%以上。
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构建“以竹代塑”“以竹代木”“以竹代钢”产业链,加快发展全屋定制家具、功能性家具、智能家居产业以及装配式木结构建筑。研发木竹材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发适合南方丘陵地形的林业新机械。建设金毛狗脊等药用野生植物培育基地,加快蛇养殖药用转型,推动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医学实验服务和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提升发展林业专业交易市场、生产性技术服务、林业会展等现代林业服务业。力争未来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
科学谋划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因地制宜谋划林业智能制造、生物制造、循环制造以及林业生态感知网络、林产工业碳足迹管理等重点建设。研究开发林业生物质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积极发展林业生物质燃料、油料生物质能以及生物质燃料气体,科学利用细胞和基因技术开展合成生物、生物育种、高端健康用品,孵化出数字林业、零碳循环林产工业、林草生物种业、林草生物质能源业、林源生物医药、林草生物质材料制造业、现代信息技术林业场景应用等新业态。
厚植生态环境优势。统筹林业生态保护修复。量质并重推动国土绿化扩面增效,力争未来3年,国家储备林建设面积超过2000万亩,累计撬动投资超过1000亿元。稳步推进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聚焦桂西南山地、桂西黔南石灰岩等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突出药用植物和岩溶植物特色,加快创建南宁国家植物园,全面提升植物迁地保护和资源利用水平。
提高绿色生产效能。大力推广近自然、全周期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和林业沃土保育技术,创新“林上、林中、林下”全空间立体多元复合经营模式。一体布局林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林业生产经营模式宜机化改造,强化水肥一体化等集约经营技术推广应用。加强绿色材料、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应用,推广水性涂饰、静电粉末涂饰、光固化涂饰等工艺和装备;推动家具家居包装材料减量化、环保化。
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建立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具有广西特色、系统完备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筹划开发CCER林业碳汇项目,建立区域性林业碳汇交易机制。创新林业碳汇地方应用场景,推广“林业碳票”模式。加快推进天然林、公益林并轨管理,探索建立公益林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差异化补偿、动态增长等机制。
持续增强林业改革活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广西国家储备林林票”制度改革“提点扩面、提标升级、提质增效”,建好“林下生金”的“绿色银行”。深入开展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推动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行林农个人小额人工商品林采伐告知承诺制审批、“简易设计+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建设要素齐全、全域覆盖、互通共享、智慧决策的林业信息感知系统和协同治理体系。
持续增强林业开放活力。创新开展离岸交易、期现联动、跨境交易等业务模式,推进建设北部湾纸浆进口基地、储运基地和国际性进口木材加工基地、交易市场。充分发挥世界林木业大会等高能级平台作用,大力开展高端绿色家居、香精香料、木竹制品、林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招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关键节点。支持重点企业(林场)开展国际商品林建设、桉树种业和林业装备制造合作,培育海外生产基地、原料保供基地、产品海外仓。
持续增强林业市场活力。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建设林业数据、技术、碳交易、金融市场。加强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建好用好广西林联网平台,大力发展林业数字经济。积极探索“银行+担保+保险+收储+森林经营”组合开发模式,创新设立林业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将油茶等特色经济林、珍贵树种、香精香料等资源培育工程包装转化为长短结合、预期收益可持续的投资项目。推动林业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林业耐心资本。
高质量建设林业教育体系。优化区内涉林高校学科设置,建设一批林业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专业特色学院,加强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工程、林业机械等专业研究生培养。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探索林业校企双导师制、校企项目合作等新模式,创新培养懂技术、懂行业的林业高端人才。
多元化培养林业优秀人才。统筹实施林业战略科学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卓越工程师、工匠劳模等重点人才培养工程,常态化举办林业领域“院士广西行”系列活动,探索“离岸引才”“飞地引才”“项目引才”,开展基层林特特岗生订单定向培养,力争未来3年,培养林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名以上、高水平研究团队30个以上、科技创新人才600人以上。
全方位鼓励林业人才创新。建立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和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建立完善林业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推动评优评先、绩效工资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等向作出突出贡献的林业科技人才倾斜,重奖获得国家、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和业绩突出的创新人才,强化以林业人才向“新”而育、推动生产力向“新”而行。
来源丨中国绿色时报 2025-01-16 001版
编辑丨杨依
审核丨蒋军林
阅读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