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争先 行而不辍——2024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政务   2025-01-09 11:27   河北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改革,是时代的强音,是发展的关键,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进取之路。

回望2024,沧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亮点纷呈:渤海新区黄骅市推出“信用修复”一件事自动提醒服务典型经验,被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全国推广;任丘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突破性制度创新工作经验,入选自然资源部“农地入市”收益分配科学可持续类典型案例;青县整合资源推进环京津雄设施蔬菜特色产业集群提质扩面经验做法,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

成绩,见证着沧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前行的轨迹;突破,激荡起沧州脚踏实地、砥砺奋进的铿锵足音。

我市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少跑腿”“好办事 ”。图为渤海新区黄骅市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协助办事群众高效完成企业信用修复业务。徐士昌 摄

善作善成,推动大事要事落实落地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强调要“在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明确,“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以改革的思路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持续打通政策堵点、破解发展难点、回应民生关切,以争创一流的雄心壮志,锐意创新,奋发进取,改革呈现出纵深挺进、系统集成、亮点纷呈的良好局面。

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我市健全承接疏解服务机制,抓住新一轮疏解机遇,加强与京津常态化对接,在服从服务大局中加快发展。新签约京津项目55个、总投资336.5亿元,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揭牌成立;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21家,与京津共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36家,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60亿元。

聚焦黄骅港规划建设,我市创新港口管理体制机制,立足港口实际,持续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黄骅港总体规划》完成修订,正待批复中;世界物流护照计划全面启动;雄安新区等内陆港实现挂牌;新开通5条外贸航线,集装箱内外贸航线达20条,通达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

聚焦盐碱地综合利用,我市坚持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创新,建立健全以旱碱麦为重点的盐碱地特色农作物育种、种植、推广、加工体系,扎实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加快打造盐碱地综合利用“沧州模式”。去年夏季,154.7万亩旱碱麦总产量40.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54%、64%。“黄骅旱碱麦”区域公用品牌获批,“黄骅冬枣”“黄骅苜蓿”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盐碱地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36亿元。

改革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总投资1.23亿元的河北建新新型复合材料研发中心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致力于研发与生产用于无人机制造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金属合金等,项目投产后,预计培养工程类技术人员50人、新增发明专利10项,为沧州低空经济未来发展注入新动能。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我市坚持创新引领、产业强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企业、项目、平台等资源布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去年,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24个,其中30亿元以上10个、超百亿元2个,带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稳中向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省第三。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工业强市”的重要支撑。一年来,我市围绕绿色化工、管道装备等传统主导产业,着力做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大文章,打造集聚创新、质量引航的管道及装备产业,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市政、核电、电力等专用复合管道和石油化工装备、电子装备、专用设备及配套装备等系列产品,不断增加产品类别,扩大应用领域,加强标准建设,形成规模化、高端化的产业集群。

入园升规技改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一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入园升规技改行动,推动中小企业集中入园、扩大规模,助力小微企业“小升规”。东光县于桥塑料包装产业园采取“工业上楼”新模式,通过对楼层承重、层高、柱网间距、生产辅助设施等建筑工艺提升标准,实现不同工序设备安全上楼,提升园区容积率。肃宁县推进产业协作,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一栋厂房整合门店、直播、生产多种功能,打造四季服饰产业及电商产业园区融合发展模式,推动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低空经济是产业发展的新赛道、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全球竞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坚持“创场景—建产业—立保障”工作思路,设立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印发《沧州市低空经济发展规划(2024—2030年)》《沧州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专件,从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壮大低空经济核心产业、完善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低空科技创新力度、强化各类要素支撑保障五个方面,推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和提档升级。截至目前,我市低空应用场景已涵盖农林植保、医疗物流、飞行安防、巡查巡检等领域,鲨鱼飞机、飞行汽车等低空经济项目共26个,总投资规模达89.2亿元。

惠企利民,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坚决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更要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打破一些坛坛罐罐,突破一些条条框框。

前不久,单女士在运河区数据和政务服务局“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轻松完成河北光德立坤阀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注册用户名、登录系统、按提示录入变更信息、电子签名提交……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整个流程简单便捷。“原来需要跑5个单位办理的事项,现在只需在1个窗口提交1次资料,1个工作日就拿到了变更后的营业执照,真是太方便了。”单女士高兴地说。

从“一堆事”变成“一件事”,从“多次跑”变成“高效办”。2024年,我市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通过整合政务服务资源、推动业务部门联动、创新场景应用、加强政务数据共享、再造业务流程等方式,深入推进线上线下功能融合,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一次办结”。目前,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部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并上线了13个“一件事”服务事项。

拒绝“熟面孔”,不打“人情分”,我市全面推行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所有项目、标段“双盲率”达到100%;依托“金融超市”,深入推进首贷续贷服务中心建设,破解企业融资难;推广“智慧选址”平台,优化招商云图、指尖选址、智能找地、标准地超市及移动审批等服务应用,实现项目和用地“双向奔赴”……坚持以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市场预期和发展信心,2024年全市经营主体净增3.52万户。

傍晚时分,行走在沧州市中心城区刚刚贯通的海丰大道(行沧路—工农路),车辆穿梭、人员往来,一幅“人畅其行、物畅其流”的崭新图景映入眼帘。去年以来,我市不断完善城市更新推进机制,进一步畅通城市“微循环”,使困扰市民多年的出行难题在改革中逐一被破解。

融通“制”与“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日前,在新华区维康社区运输一厂平房区,社区党委书记邢超召集居民代表及燃气公司工作人员,聚在一起召开即时议事会,大家一边围着胡同转,一边商量天然气安装事宜。短短十几分钟,就商议出了解决方案。

这种“家门口”议事社区治理模式,第一时间收集社情民意,有效提高了为民服务精准度。我市坚持把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的基础性、前沿性工作,从解决网格标准不一、力量薄弱、职责繁杂等问题入手,创新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双微”工作,建强微网格、做优微治理,推动风险隐患“一网捞尽”、大事小情“一网联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我市持续开展排污权交易改革,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为完善空气质量提升长效机制,我市制定《沧州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聚焦工业企业深度治理、移动源管控等重点任务,开展晨会调度,实施常态化督导检查,强化末端落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科学开展造林绿化、森林经营,谋划中央财政支持的滨海盐碱地国土绿化示范项目,完成营造林11.99万亩,超额4.79万亩。

一年来,聚焦高质量发展所需,我市坚持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推动各领域重点改革持续深化,一项项改革措施相继出台,一项项试点成果先行先试,覆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生态等各个领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东风已起筑澜阔,行而不辍更可期。从推动经济发展,到创新社会治理,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沧州干部群众以“闯”的决心、“拼”的劲头,向关键处挺进,在最难处攻坚,各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正风生水起,一个个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创新机制正持续发挥效用。



来源:沧州日报
记者:李倩


沧州发布
本市新闻发布,对外形象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