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於本月12日當選2025年「東亞文化之都」,成功增添一張亮麗的「金名片」,並期望以進一步拓展城市文化內涵,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及設施建設為目標。然而,近日本澳接連發現公共建設及基礎設施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諸如西灣大橋兩側欄杆「甩漆」、年初完成新油過漆的大橋主塔被發現多處露出疑似舊的油漆底,更甚的是被列入本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葡萄牙瓷磚畫製作工藝的街道名牌竟「甩膠」,激發全城熱議並引起當局的高度關注。
西灣大橋使用已接近20年,日常車輛使用率十分高,為維持可正常使用,翻新工程現時有序分階段進行,期望爭取於10月1日國慶日前完工。在街道名牌問題上,當局稱有關工程仍未驗收,按工程批給文件規定,街道名牌須使用釉下彩方法製造,且明確列明釉下彩製法須遵守的工藝規則,現時當局懷疑承建商涉及欺詐並已報警及展開內部調查。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質量強國」的要求,指出品質是發展之基、轉型之要、強國之策。故此,當局在外判公共工程時,必須緊緊抓住品質關,從源頭上剷除這種弄虛作假、偷工減料的作弊行為。政府各工程部門,如工務局、公建局、市政署,應統一質量監管及驗收流程。本澳榮獲「東亞文化之都」金名片,靠的是優質的服務及旅遊基礎設施的完善,令大眾對本澳旅遊文化形象的肯定,因此當局必須抓緊工程質量大關,穩固發展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
故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一、政府各工程部門會否有統一的工程監管和審批程序,以及制定一致的驗收流程和準則?
二、請問當局對大型基建的使用年限、翻新次數與成本方面有預計的準則嗎?例如對大橋油漆耐用度、鋼材塗層的定期維修保養上,會否考慮長期的維修及隱藏成本?
三、若工程涉嫌承建商欺詐或偷工減料的行為,除部分涉及刑事,當局應怎樣跟進程序進行處罰及按制度展開調查?以及會否公布予大眾相關的調查資訊及情況,從而增加透明度並預防再次產生質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