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兴庆区第二小学,有一群充满激情的小学花灯组老师和学生,怀揣着对传统工艺的热爱,从新手“小白”一步步蜕变,踏上了一段制作大型花灯的征程。
起初,他们对花灯制作并不了解,于是从最基础的技巧学起,一丝不苟地设计构思、绘制草图、裁剪纸张、粘贴框架。他们手中的工具略显生疏,纸和颜料也似乎不听使唤。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挑战,但他们相互鼓励,共同探索。
他们时而分工明确。老师们精心挑选着纸张、颜料等,仿佛在为作品的诞生挑选最适合的元素。学生们则在老师的指导下,仔细研究着设计图纸,想象着作品最终呈现的样子,分头准备好各个“零部件”。
他们时而又配合默契。在搭建“宁夏地图”的框架时,老师们带着学生小心翼翼地将细钢丝弯曲、拼接,用耐心和技巧构建出“宁夏地图”的轮廓。每一个连接处都经过仔细斟酌,确保骨架的稳固与平衡。
框架完成后,他们又开始相互配合粘贴“零部件”。“中华鼓”上的十二生肖剪纸,地图上西夏王陵、多宝塔、滩羊、六盘山、沙坡头等宁夏五市风貌的蜡染,包括彩灯装扮的呈流动状态的黄河水,都是老师与同学们合力完成的。这个过程需要高度的专注和细致,每一个“零部件”的贴合都关乎着作品最后的完美呈现。
“我们制作花灯的创意来源于学校传统文化课程特色扎蜡染与剪纸相结合,希望在传承蜡染及剪纸手工艺的同时发扬宁夏本土文化,构建文化自信。”花灯制作带队老师韩建忠表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中华传统工艺的乐趣,运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装扮着美好生活,展示了星光二小莘莘学子智慧、创造、育美的良好风貌,也体现了学校“一校两品”的特色理念。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日夜奋战,仔细雕琢每一个细节。用汗水和智慧,赋予了这座大型原创花灯生命。日夜兼程,辛勤付出,终于,在银川老城首届海宝福灯会上精彩亮相。点点灯海中,“塞上江南 神奇宁夏”花灯竖立在威严而庄重的中华鼓上,宁夏五市风貌在地图上亮眼呈现,黄河水贯穿其中缓缓流淌,整座花灯美好又喜庆,吸引人们纷纷驻足观赏,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这不仅仅是一盏花灯,更是兴庆区第二小学花灯制作组老师们和学生们共同努力和智慧的结晶。他们用双手创造了奇迹,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他们的故事,将如同这盏大型花灯一样,永远照亮着海宝公园的夜空,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梦想之路。
兴庆区融媒体中心
文|李喆
监制|于凌 编审|高星 编辑|王昕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