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丨毛竹之乡的他们在竹林里忙忙碌碌寻宝藏

旅行   2024-09-12 18:22   广西  
金秋时节,行驶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山间道路,两旁皆是翠竹。

融水现有竹林面积25.7万亩,竹林总蓄积量约为4800万根,素有“毛竹之乡”之美誉。如何让“沉睡”的竹林资源变成“绿色银行”?融水积极发挥竹优势、做好竹文章,努力将一根竹子“吃干榨净”,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位于融水镇麻洞屯的何合和竹业有限公司,每天运输竹子的车辆络绎不绝,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一根根竹子经过破竹、冲条、碳化、烘干等一系列程序后,变成了一块块竹地板条。
“竹地板条生产能耗更低、生产效率更高,也更受欢迎。”该公司负责人何辉茂表示,竹地板条占据公司竹业业务的70%,目前产品供不应求,主要销往浙江、福建等地,运用于家具装修等。
“融水毛竹材质优良,弹性好、硬度大,生长迅速、成材率高,适合加工各式竹制品。”何辉茂来自福建,谈到为何会选择在融水成立竹子加工产业公司,他看中的是丰富的竹林资源。

除了竹地板条,该公司还制作一次性筷子。2023年,该公司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

“下一步扩大规模,二期项目已经在建设当中,争取明年上规入统。”何辉茂打算在融水继续干下去。

来自香粉乡的云朋清从事竹制品加工已有4年,平均月工资达到了4000元,家里脱了贫,也让小木楼变成了平房,两个小孩还可以跟在身边,顺利在县城读书。绿色竹山真正成为了群众的幸福“靠山”。

目前,全县登记在册竹产品加工企业17家,均分布在有毛竹资源较多的林区乡镇。
在融水,将竹子编织成各种生活用具和工艺品的技艺也养活了一批又一批的手艺人。竹编技艺非遗传承人贾茜萍就是其中之一。

贾茜萍说:“从小就看着父亲在做竹编之类的家具,所以对竹编艺术情有独钟,成年后便顺理成章学起了竹编手艺。”

“我知道融水的竹子资源很多,但是看到竹编作画还是很惊叹于非遗技艺的神奇。”外地游客李女士看到贾茜萍的作品后连连称赞。

贾茜萍的竹编画多取材于自己熟悉的苗山风光和苗族风情,这些“苗山故事”深受人们喜爱,她近年创作的100多幅作品还卖出了国外。

为了更好地推广非遗竹编工艺,贾茜萍还扩大了生产规模,运用“合作社+公司+线上线下宣传营销+体验+传承”的模式,在风情苗乡景区打造了“非遗竹编工艺观赏体验区”,让全县人民和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和欣赏到竹编工艺。

“每个月努努力能拿到差不多3000元的工资。”手艺人罗满龙说。如今,越来越多人也积极加入到学习和传承竹编技艺的队伍中来,贾茜萍的合作社现在汇聚了30余名手艺人参与其中,辐射带动技能培训200多人。

融水的竹子除了能做成竹制品之外,竹笋产业也因螺蛳粉的火爆迅速发展了起来。

在和睦镇安塘村麻竹种植基地,翠绿茂盛的竹林里每天都有村民忙碌采收竹笋的身影。“每天可以采收2000多斤,企业直接上门装车。”基地负责人吴华水表示。

融水竹笋种类众多,其中可食用的竹笋有10余种,主要有毛竹、麻竹、箭竹等。
竹笋是加工酸笋的原料,而酸笋是柳州螺蛳粉的“灵魂”。依托螺蛳粉产业,结合种植实际,融水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对麻竹笋等螺蛳粉原材料种养认定标准和条件进行了规定,扶持麻竹笋初加工,提升加工能力。

融水现有竹笋加工重点企业3家,从事竹笋交易的经销户23户,涉及8个乡镇,从事竹笋种植、加工、销售等行业有2.5万人。
一大早,一辆满载酸笋的货车缓缓驶出广西蒙方兴食品产业园区。
该企业位于康田工业园区,从事酸笋加工,记者走进厂房,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20余名工人正穿戴着整洁的工业衣帽、口罩,抓紧时间清洗、腌制、打包装袋酸笋,每个生产环节都井井有条、干净卫生。每天都是这样忙碌。

“工厂目前各条生产线都已投入运行,每天至少生产20吨,主要是供应给全国各地螺蛳粉实体店。去年销售量6000吨,产值3000万元左右。”广西蒙方兴食品产业园区总经理蒙小攀和我们聊起了酸笋经济账。

截至今年5月,全县鲜竹笋总收购量达到5600吨,收购总额达1400万元,销售总额为6500万元,净利润达455万元。
“融水将毛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招商引资建设竹产业加工项目,积极引入竹笋加工、竹板材、竹家居等企业。”融水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龙馑森道出了下一步竹业发展规划。

一根竹子从头到脚都是宝,它联农带农致富的故事还在继续……

图文记者丨梁立明 欧振波 通讯员:潘瑜洁

值班校对丨黄杏俏

责任编辑丨梁立明

责任审核丨何   成

责任监制丨龚祥友 

出品单位丨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醉美融水》APP、《秀美融水 风情苗乡》微信公众号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该作品。

秀美融水风情苗乡
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为您提供融水最权威、最新鲜的官方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