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民画如何登上大雅之堂

文摘   2024-12-26 20:05   江西  


芦溪农民画是以赣西民间民俗文化为根基,以乡土人情、日常生活为创作题材,创造出来的色彩明艳的艺术作品。它聚焦的是农业、农村、农民,展示的是农民的梦想、农民的话语、农民的心声、农民的精神境界,将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之美流注于画笔之下。


作者 | 易伟刚

题图 | 年年有余


2024年10月23日,“生活交响——江西现代乡土绘画展”在新西兰远北大区开幕。此次展出的70余幅现代乡土绘画作品,有28幅来自芦溪,由芦溪的15位农民画家创作。
这也是本世纪以来芦溪农民画首次大规模走出国门参加海外展览。据悉,参展的芦溪农民画作品中有20幅将由新西兰远北大区政府收藏。
事实上,芦溪农民画的高光时刻远不止于此。作为当地一个发展历程仅40多年的新画种,它已为芦溪赢得了诸多荣誉。1987年,该县被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2008年被授予“中国农民画之乡”。
据不完全统计,芦溪农民画至今参加国家级展出的有300余幅,参加省市级展出的近600幅,获国家级奖项的有30幅,国家级馆藏的有59幅,并曾先后走进联合国总部和奥地利参展,以“土”神韵赢得了“洋”口碑。

《祖国处处有美景》。


来自民间,散发芬芳


芦溪农民画成形于改革开放前,它是以赣西民间民俗文化为根基,以乡土人情、日常生活为创作题材,创造出来的色彩明艳的艺术作品。它聚焦的是农业、农村、农民,展示的是农民的梦想、农民的话语、农民的心声、农民的精神境界,将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生态之美流注于画笔之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积淀,芦溪农民画已成为一门较成熟的民间艺术。它本身特色鲜明、风格独特,构图新颖、线条流畅,着色大胆、对比强烈,不注重审美客体的如实描绘,而突出作者自身的感觉和意念。
走进源南学校,一面以农民画形式绘制而成的文化墙颇为引人注目,包含了二十四节气、孝老敬亲、廉政文化等多种题材,画风古拙、色彩浓烈,令人耳目一新。


《糍粑香万家》。

芦溪县第四届教育名师刘婧是这些画作的主创人员之一,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她曾为推广农民画,在2013年申报省级课题——《农民画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得到了省教育厅的重视并作为培育项目重点打造。
此后,刘婧又精心编排了一套名为《学画农民画》的教材,成为当地学生学习农民画的入门首选。在她看来,芦溪农民画起于乡土,必须厚植发展的土壤,只有先培养热爱农村的人,农民画的精气神才不会丢!
在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15岁的女孩芳芳(化名)用一幅名为《姜》的农民画,描绘了一片丰收的景象。画作中,身着花衣的妇女笑逐颜开,丛丛姜枝傲然挺立,一筐筐鲜嫩的生姜令人爱不释手。在该校画室里,还有许多学生的习作生动传神。很难想象,这些农民画是一群原本没有绘画基础的残障少年绘制而成。
如今,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已成为芦溪农民画传承基地,给不少残障学子传授了一门受用终生的生存技能。该校校长刘小清自豪地说:“这些作品已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学校也在思考如何让这些作品‘变现’,用于帮扶和资助困难学生。”
文化墙。

备受追捧,绽放精彩


在芦溪农民画第三代传承人周炳涛的个人画室里,笔者看到了一幅长6米、高0.6米的农民画《乡村娃的亚运梦》,画面热烈奔放,放风筝、舞缩龙、赛龙舟等六个体育项目动感十足,460个人物栩栩如生。
据悉,这幅作品是周炳涛去年6月底收到浙江省文化馆《关于举办浙江七地市农民画千米长卷迎亚运展览活动》邀请函后,历时三个月创作而成。周炳涛也是此次唯一被邀请参与创作的浙江省外画家。
说起农民画,周炳涛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开始我特别不喜欢农民画,甚至觉得幼稚。但别人让我画一幅试试看,结果我画了一个星期也没画出来。这才觉得原来农民画还有这么大的学问,从此以后潜心钻研,大胆创作。”

周炳涛和孩子们。


他是2014年开始画农民画的,第三幅作品就被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选中去联合国展览,当时非常有成就感。“以前画国画、油画,画什么像什么,还很受欢迎。但是自从画农民画后,那些我都不画了,只画农民画。”
周炳涛对农民画态度的转变并非个例,它其实更好说明了农民画不光是个画种,更是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让人洞见更为广阔的天地。这或许可以解释芦溪农民画为什么会拥有越来越多的“粉丝”。
从1987年首次进京,到跻身全国各地展厅,芦溪农民画的足迹愈走愈远,甚至已漂洋过海,受到众多外国友人追捧。
2014年在“世界情·中国梦——中国农民画精品赴联合国总部大展”中,芦溪县李海平创作的《糍粑香万家》、周炳涛创作的《丰收牛舞》成功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展出;在“2015年奥地利中国农民画展”活动中,甘勋优创作的《洞房花烛夜》《荷塘欢歌》《年年有余》,周炳涛创作的《傩舞闹春》《丰收牛舞》,李海平创作的《吉祥如意》入选;2019年在“壮丽70年·阔步新时代”全国农民画创作展活动中,甘勋优创作的作品《祖国处处有美景》荣获金奖……
党的十九大代表、芦溪县源南乡源南学校党支部书记龚德凌也曾在党的十九大江西代表团举行会议期间,骄傲地亮出了这一“名片”——两幅芦溪农民画,向与会代表解读画作用意,引得大家纷纷点赞。
常常亮相,频频获奖,让农民画成为了芦溪的一张亮丽名片,芦溪农民画也得以在越来越大的舞台上绽放华彩。

周炳涛正在创作农民画。


注重传承,聚力发展


“笔含千载貌,纸绽百花娇。”在第一代传承人陈光墅的眼里,芦溪农民画鲜明的艺术特点是没有既定框架,色彩随心而欲,但每一笔都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激情与活力。
第二代传承人甘勋优较好地传承了这点,他年少时便矢志“用五颜六色拼写农村生活”,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农民画创作展中荣获金奖。作为当地农民画的代表性创作者,他也亲眼见证了芦溪农民画的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他和李海平、李月生等六七十位志同道合的美术爱好者一起,接受美术老师陈光墅的启蒙,开始尝试农民画的创作,被视为芦溪农民画的最早传承。
“芦溪农民画代代相传,我父亲陈光墅是第一代,甘勋优、李海平、李月生就是第二代,我自己应属第三代了!”陈雨青是该县美术馆馆长,也是位创作颇丰的农民画家。据她介绍,甘勋优曾是她父亲陈光墅的学生,现在她又师从甘勋优学农民画,而自2017年开始学习农民画创作的都可归属第四代。

《傩舞闹春》。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2019年12月5日,芦溪县农民画协会在东阳村正式成立,同时设立农民画创作基地。揭牌仪式上,当地政府号召协会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积极参与芦溪经济社会发展,当好芦溪对外交流的窗口,擦亮芦溪文化“软实力”的名片。
据悉,自芦溪县农民画协会成立以来至今,其创作队伍不断扩大,现长期从事创作的有30余人。作品的数量与质量都有了较大提升,近几年来参与国家级、省级展览的作品多达200多幅,获奖作品明显增加。
为提升创作能力与水平,协会每年还组织会员外出开展采风、培训活动。每遇赛事或展览活动,协会便引导鼓励会员积极参赛或提交作品,为芦溪农民画走出去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
“这些可喜的变化都说明芦溪农民画已突破了以往单打独斗的模式,正呈现出向上向好的积极态势,相信芦溪农民画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芦溪县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悦读推荐
恰“十大罗碗”去
我们为什么执着于上岸

“取消公摊”为何登上热搜榜


上埠微讯
发布权威信息,关注社会民生,传播上埠声音,呈现精彩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