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着午睡会胃下垂?真相是......

百科   2024-11-14 17:13   广东  


“趴着午睡会胃下垂”


网上有视频称#趴着午睡会引发胃下垂#,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表示,自己常用这样的姿势午睡。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比较片面。胃下垂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非单纯的午休姿势不当。



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午间小憩已成为许多人恢复精力、提高工作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而,由于环境或条件的限制,不少人只能选择在办公桌上趴着午睡,醒来后却常感到胃部不适,手脚麻木。这不禁让人心生疑虑:午休趴着睡是否会导致胃下垂等健康问题呢?对此说法,网上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谣言,有人却说确实有此情况。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一话题,揭开真相。


什么原因会导致胃下垂?


胃下垂,即胃在腹腔内的正常位置发生下移,通常是由于膈肌悬吊力量减弱、支撑内脏的韧带松弛,或是腹内压力下降及腹肌松弛所致。

当人体直立时,如果胃大弯下降至盆腔,胃小弯弧线的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便构成了胃下垂。轻度患者或许无明显不适,但严重者会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嗳气、易饱胀、食欲不振及便秘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事实上,胃下垂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非单纯的午休姿势不当。其病因主要包括:


1

先天性结构异常

遗传因素或先天发育不全可能导致胃部周围韧带松弛,无法有效支撑胃部。


2

消瘦体型

长期消瘦或营养不良导致腹部脂肪和肌肉减少,无法为胃提供足够支撑。


3

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缺乏体育锻炼或因病长期卧床,导致腹肌松弛,胃周围韧带张力减弱。


4

慢性消耗性疾病

如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长期处于消耗状态,造成腹壁和韧带张力下降。


午休趴睡对身体

会有哪些潜在影响?


1

眼压升高

长时间趴睡会压迫眼球,导致眼内压升高,影响眼球内的血液循环,可能出现暂时性视力模糊,加深近视度数,长期如此还可能诱发青光眼等眼部疾病。


2

面部皮肤受压

趴睡时面部皮肤受到桌面直接压迫,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皮肤代谢不畅,油脂、汗液等代谢产物无法及时排出,容易堵塞毛孔,引发痘痘、粉刺等皮肤问题。


3

压迫心脏

趴睡会压迫心脏,减少回心血流量,可能导致心脏缺血缺氧,长期如此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4

影响呼吸

趴睡时面部贴近抱枕或桌面,限制呼吸,可能导致呼吸不畅,对于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容易导致呼吸困难和血氧交换功能下降。


5

脊椎变形

趴睡与脊椎的生理曲度相悖,长期如此会给脊椎带来极大压力,导致韧带和肌肉受到过度牵拉。


6

颈部肌肉劳损

趴睡时颈部肌肉一直处
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颈部肌肉劳损和疼痛。


7

影响消化

趴睡可能干扰胃肠的正常消化吸收,尤其是饭后立即趴睡,易引发消化不良、胃部胀气等症状。


8

手臂麻木

长时间受压,手臂血液循环不畅,神经传导受影响,导致手臂局部缺血、麻木、酸痛等不适感。


如何打开健康午睡的方式?


1

避免饭后立即午休

最好在饭后散步或站立活动 15~30 分钟后再午休,这样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减少胃部不适。


2

选择合适的午休时间和地点

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午休,避免嘈杂或光线过强,午休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既达到午休目的,又减轻趴睡对身体的不利影响。


3

选择正确的午休姿势

仰卧或侧卧是最佳选择,能够减少对胸腔和腹腔的压迫。条件受限时,可选用U型充气颈枕,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小憩。实在想趴着睡,建议使用抱枕等缓冲压力,减少对身体的压迫。


4

使用折叠床或躺椅

条件允许时,使用折叠床或躺椅等舒适设备提高午休效果,让身体得到更好的放松和恢复。


5

注意保暖

避免在空调或风扇直吹的地方午睡,以防感冒或其他疾病,可以在身上盖条毛毯或衣服,保持体温。


6

注意午休后的恢复

午休结束后不要立即起身活动,先在床上坐一会儿再逐渐适应清醒状态,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或深呼吸练习有助于身体恢复活力。


虽然午休趴睡通常不会直接导致胃下垂,但它确实会对胃部的正常消化运作以及其他身体器官的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我们应大力推广更为健康、科学的午睡方式和健康的生活习惯,确保身体能够得到充分的放松与恢复。此外,对于那些经常感到胃部胀气或面临其他消化问题的人来说,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以排除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午休成为真正的健康加油站!



照“谣”镜


这类谣言往往是“某种习惯或情况”会导致“某种疾病”的句式。实际上,大多数疾病的发生都需结合多种因素来讨论。这种简单的归因类谣言,往往忽视了疾病的复杂性,很容易让人对疾病产生误解。


生活中,我们要避免被这类信息误导。看到类似的谣言,要懂得辨别,疑惑时可向专业人士咨询。






转载自:科学辟谣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蚪五线谱网站”阅读更多科普信息~

蝌蚪五线谱
蝌蚪五线谱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专注做权威、有趣、贴近生活的互联网科学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