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刻】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

政务   2024-11-06 14:23   黑龙江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到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时特别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70多年前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看作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在他们的许多著作中从各个不同方面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作了分析。

应当说,马克思主义是严整科学性与崇高价值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其价值性在于高扬人的主体地位,确立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崇高价值目标。这二者缺少一个都不能构成马克思主义。不了解其科学性而只讲其价值性,就容易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一般的人道主义;只讲其科学性而不讲其价值性又很容易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见物不见人”的经济决定论。

十月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最基本的就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列宁指出,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战胜资本主义,就是因为“社会主义能创造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极大地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列宁强调,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必须取得全部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以此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他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分重视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他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特别是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发展文艺事业的“双百”方针。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推进“两个文明”建设思想。他强调,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推进“两个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正是在“两个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在经济和文化基础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创造了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奇迹,中国的综合国力以及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区别,与先前马克思主义者的有关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充分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特别是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始终把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同时,把中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统一起来,开创了人类现代化建设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充分体现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发展经济,打牢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同时,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极大促进了我国物质文明发展,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包括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越来越现代化、国际化、全球化,与发达国家差距日益缩小,在有些物质文明发展领域(如网络支付等方面)已处于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抓精神文明建设,打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柱。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既抓物质文明,又抓精神文明,使二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让全体人民始终拥有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开拓进取的主动精神、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始终坚持顺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出更多优秀的思想成果、文艺作品等,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旅游事业、文化产业等,满足人民多样化的文化发展需求。始终坚持加强社会文明、家庭文明等教育,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始终坚持现代化建设既要造福中国又要造福世界的理念,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

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与人的合目的性发展规律的统一,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展现了光明前景。

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无论从理论和实践,还是从中国和世界的视角上看,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理论上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特别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展现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同时,这一崇高价值目标的提出也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突破。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恰恰在于创造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只有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价值目标前进,世界现代化理论的发展才有希望。

从实践上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对于中国发展、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继续前进,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党制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为世界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实现现代化,就不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而必须走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这方面提供了经验。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它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又有别于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而同时吸收了二者所包含的合理成分。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给人类的不仅是走向现代化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对发展中国家有借鉴意义,对发达国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系中央编译局原秘书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   源:学习时报

编   辑:黄永林

统   筹:刘   洋

责   编:陈博峰

编   审:訾立民、徐光昊

监   制:陈广垠


东宁发布




东宁发布
弘扬东宁人文精神——敢为善成 开放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