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布鲁氏菌病防治小知识

政务   2024-12-19 17:49   宁夏  

“布鲁氏菌病”

知识及其防控


图为布鲁氏菌



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
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布病是急性传染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为乙类传染病。感染布病的家畜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或污染物而感染发病,能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损害,尤其是骨关节系统的损害较为明显,而且容易由急性转为慢性。人患布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牲畜患病可发生流产、死胎、不孕和睾丸炎等症。该病名称很多,如波状热、马尔他热及地中海热等,俗称蔫巴病、千日病、懒汉病等等。布病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布氏菌既侵犯人又伤害畜(牛、羊、猪、鹿、骆驼和犬等),人感染此病主要来自染疫的家畜。人患此病,病期可长达数日、数年、甚至几十年,严重的丧失劳动能力,威胁着广大群众的健康。家畜患布病后出现流产、死胎、不孕、乳腺炎和睾丸炎,牲畜因布病流产高达50--80%,乳肉产量减少各占15-20%,并影响皮、毛质量,严重地影响畜牧业发展。


1


  动物感染布病的症状  



  • 动物的潜伏期大约14到180天。

  • 怀孕的母畜不仅会保不住宝宝,由此引发的子宫内膜炎等后遗症很要命,就算是万幸保住了,胎儿也会出现败血症,以及出血,发炎等毛病。

  • 而公畜就更郁闷了,常常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和关节炎等毛病,会影响生育,更可怕的是他会传染给同群的母畜。

2


  人感染布病的症状 


  • 发烧:病人发热常伴有寒战、关节肌肉酸痛、头痛、食欲减退以及大量出汗等症状。

  • 多汗:是布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尤其以急性期患者为甚。

  • 乏力:由于乏力症状在布病患者中表现比较突出,所以有人将此病称为“懒汉病”。

  • 骨关节和肌肉疼痛:疼痛多呈游走性,与风湿热颇为相似,多见于慢性期病人。

  • 其他: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头痛、神经痛等症状,男性患者可引起睾丸炎,少数女性患者可见乳房肿痛和流产等现象。

3


   布病的传播途径   



  • 布鲁氏菌可以悄悄地通过奶、精液、阴道分泌物特别是流产物等方式排菌。带菌母畜生宝宝时,排出的胎儿、羊水、胎衣是最最危险的传染源。

  • 布鲁氏菌可以通过生殖道、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及破损的皮肤黏膜等多种途径感染动物。

  • 人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病死动物、病菌污染物,流产物或食入生鲜乳等病畜产品而感染。

  • 人还可以通过吸入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


4


   易感人群   


  • 过去,布病感染者主要是职业人群也就是根牛羊养殖生产密切接触的人员,譬如说牛羊饲养人员、屠宰加工人员、兽医和检疫员等,这些人员的感染概率最高。从事上述职业的朋友们要提高警惕。

  • 这些年,随着人们消费模式、生活方式的改变,布病患者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除农牧区从业人员外,城区人群感染风险有增加趋势。


5


  防范和控制 



  • 据调查得知,布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被动物感染最为常见,所以追本溯源抓好源头控制是关键!

  • 第一 购买家畜必须经过检疫,确保家畜没有布病。引种、补栏、贩运、屠宰或利用牛羊进行实验研究时,首先要看这批牛羊有无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 第二,养殖家畜必须经过定期检测,实施布病剔除净化。目前,国家针对布病制定了专门控制计划:

  • 1.定期对畜群实施抽血检测。2.对感染动物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消灭病菌源。3.在布病流行严重地区实施免疫政策,防止牛羊感染布病。4.对养殖场实施定期消毒,饲养圈舍要经常清扫,容易沾染病菌的东西要经常清洗消毒,家畜粪便要堆积发酵。

  • 作为养殖者一定要主动落实相关防疫措施。此外,如果家畜出现大面积流产要及时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兽医部门确诊感染布病的,要配合做好处置措施


  • 第三,要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做好自我卫生防护。不管你是养殖者、贩运销售、屠宰加工、卫生防疫人员,还是消费、参观访问、旅游观光人员,只要你接触牛羊等家畜,就得多学习点布病防治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职业人员

参观旅游

消费者

6


   布病防治   


  • 布病防治工作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在技术措施上,畜间采取“因地制宜、免疫、检疫、病畜淘汰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人间抓好“三早”,即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基本方法是控制和清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及畜群。控制和清除传染源:在疫区内对各种家畜进行检疫,凡达到阳性标准者一律做为病畜对待,予以淘汰。



健康西吉
西吉卫计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