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文摘   2024-11-14 22:55   北京  


金沟河上始通流,海子桥边系客舟。却到江南春水涨,拍天波浪泛轻鸥。


元代诗人杨载笔下的这座“海子桥”,就是今天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的万宁桥。它横亘南北、跨越古今,被誉为“中轴线上第一桥”,是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构成要素之一,也是北京唯一还在为社会交通服务的元代桥梁。


2024年7月,这座700多岁的古桥迎来了一群年轻学子,作为北京建筑大学“万宁重现旧时景,数字架桥连古今”实践团队的成员,他们在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专家和学校老师的辅导协助下,对万宁桥及镇水兽本体提出数字化保护研究方案,并对其进行数字化复原。这项活动正是“‘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古都行”机制的落地项目之一。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志愿者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观摩文物。


文化育人开新局


2023年5月,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培育、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北京市创新推出“‘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


在中宣部的指导支持下,北京市委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密切配合、统筹推动,整合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优质资源,精准对接首都高校文化建设需求和学科、人才优势,建立“信仰行”“红色行”“古都行”“文艺行”“志愿行”“园区行”“书香行”等多项工作机制,围绕理论研究与宣传、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播、历史文化保护与活化、文艺创作与演出、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文化产业与创新创意、出版发展与阅读共建等方面,扎实开展一系列文化实践活动,开启了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双向互动、相互赋能的“首都实践”。


这是意义深远之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回望过去,青年始终在中华文脉传承与发展中担当独特的文化使命。展望未来,中华文明的青春华彩必将在代代青年的文化担当中绽放荣光。行动计划发挥党对青年文化工作的引领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青年成长“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滋养高校学子,加深他们对历史经验和文化规律的认识,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汇聚青春力量。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说:“完善大学治理体系需要制度、文化一起抓,行动计划极大地提高了文化育人和大学自身文化建设的高度。”


这是因势利导之举。新时代,全民族文化自信空前增强,年轻一代平视世界,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百万首都高校学子,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式审美”的自信与日俱增。让这千万颗自信的“种子”成长壮大,不仅要靠从书本到课堂的理论学习,更要让青年学子置身历史坐标系、站上时代最前沿,从历史和现实的交织中感悟“两个结合”带来的文化主动和精神力量,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和蓬勃生机。行动计划立足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为高校学子打开时代这本大书,让他们在社会大课堂中强化使命担当,进一步把文化自信融入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塑造更加自信自强的新时代新青年。


这是守正创新之举。“大学生青春洋溢、创造力强,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天然助力,而北京丰厚的文化资源,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但在过去,高校和文化机构互动,主要是一对一联系,要靠‘人头熟’才行,一直缺乏制度化、系统性精准对接的机制。”中国传媒大学团委副书记吉也提及的,正是行动计划所破解的难题。围绕服务人才培养、丰富文化生活、促进文化建设,行动计划深化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与教育战线的协同机制,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项目共建、措施一体,共同探索新机制、新形式、新载体,有组织地把文化机构和专业力量送进校园,同时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为学生提供常态化实践机会,一举打开了文化育人和文化建设共赢的新局面。


▲图为北京外国语大学“话中轴·语世界”项目组参加在先农坛庆成宫举行的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群众性主题活动。


“双向奔赴”结硕果


“‘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启动以来,1700余场活动覆盖26所参与高校,12万余人次学生直接参与,亮点纷呈、成果丰硕,彰显出强大生命力:一方面,一大批理论专家、文化名家走进高校,一大批经典剧目、文艺佳作走近学生,一大批身边榜样、时代楷模走上讲台,新时代文化建设成果为高校学子所充分共享;另一方面,数万名同学基于兴趣志向、结合专业所学,或深情讲述红色故事,或深入开展文物研究,或热情参与志愿服务,或积极献策园区发展,在首都文化建设实践中一试身手……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成为文化研究、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重要力量,首都文化和高校师生彼此奔赴、相互赋能释放出巨大活力。


——服务立德树人,让大思政课更加鲜活


行动计划是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重要创新。通过参与行动计划,青年学生在沉浸式体验和亲身实践中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感悟党的革命理想的信仰之光,在广阔天地间,在思想碰撞中,上好一堂堂鲜活的思政课。


“信仰行”机制策划“文化之旅”“科创之旅”“城市更新之旅”“魅力冬奥之旅”等十余条打卡线路,组织近6300名大学生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石景山首钢园、怀柔科学城等首都新地标,亲身体验新时代首都发展的蓬勃生机;依托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开展近500场“理”赞青春读书会,引导高校学子围绕阅读《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学真知、悟真谛、求真理,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邀请北京冬残奥会冠军刘玉坤、蓝天救援队队员罗洋洋等榜样入校开展百余场宣讲报告和座谈交流,老师和同学们听后纷纷感叹,“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指导各高校推出大学生理“响”轻骑兵走基层宣讲180余场,“校园理论”结合“胡同实践”“大先生”携手“小先生”,共同唱响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青春之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媒介研究”“李大钊与北方各地党团组织创建研究”“《新青年》等期刊杂志研究”……这是高校学子参与“红色行”机制“觉醒年代”研学行活动的课题。文以载道,物鉴初心。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联合旧址片区端出“红色家底”,邀请北京大学等19所高校师生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赓续红色血脉。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焉祯把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称为在北大红楼探究“第二个结合”,她说:“在探寻红色记忆、感悟峥嵘岁月的过程中,我不自觉地再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从百年前的《新青年》到当代的‘研学行’,我真切感受到一代青年勇往直前的奋进与担当!”目前,在研课题总数达22项,推出《新青年觉醒年代研学行专号》等6部书籍,形成40余篇学术论文。


▲组图为“纪念馆之星”培育计划开展情况。


“纪念馆之星”培育计划是“红色行”机制的重要项目,自去年启动以来,已经培育了200余名青年宣讲员。今年暑期,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2024年度首批20余名“纪念馆之星”在香山革命纪念馆上岗,同学们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姿态,将进京赶考的红色记忆和蕴含其中的革命精神传递到每一位观众心中。这些“纪念馆之星”还通过“巡展进校园”的方式,走到师生身边讲述红色故事,带动更多莘莘学子学史明志,以史增智。北京印刷学院2023级研究生张微微说:“在实际讲解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不同参观群体对于不同的文物、不同革命故事的共鸣与思考,这种互动让我更加珍惜传递历史记忆的机会。”


从理论到实践,从研习到传承,首都高校学子在对中国奇迹和厚重历史的感悟中,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厚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积极探索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自觉做“两个结合”的践行者、促进者。


——丰富校园生活,让“文化大餐”触手可及


在行动计划中,青年学子的文化需求被用心倾听、精准满足,越来越多代表首都水准的文化资源与服务被送到学生身边,转化为得天独厚的文化滋养,丰盈充实了师生们的精神世界。


“文艺行”机制把大戏送进校园,各类演出活动覆盖师生5万余人次。音乐剧《觉醒年代》、京剧《盗仙草》、昆曲《河东狮吼》、话剧《香山之夜》等一大批精品剧目走进高校;北京人艺经典话剧《天之骄子》《日出》《张居正》等为大学生开辟公益专场;冯远征、杨凤一等文化名家把“艺术大师课”带到学生身边;“大团小团手拉手”项目促成9家市属文艺院团与17所高校文艺社团结对27校次,北京大学音乐剧《大钊先生》、中国人民大学话剧《陕北公学》、北京理工大学话剧《大道更光》、北京舞蹈学院原创舞剧《巍巍正阳》等校园剧作,经过专业力量指导打磨,在京城舞台轮番上演。


“雷声越来越近了,甚至可以看到闪电……”2023年10月,历经3个月精心排练,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社结对创排的学生版话剧《雷雨》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上演。随着大幕缓缓降落,观众席间掌声、喝彩声响成一片。这版由学生戏剧社团主创的话剧是在“大团小团手拉手”活动中打磨而成的,几乎所有演职人员都是来自北师大的学生。北京人艺按照正式演出标准,全方位配备资深导演、编剧、舞美、服装等专业力量,助力学生社团首次成功登上我国话剧艺术殿堂。


行动计划改变了以往艺术进校园的单向输出模式,通过“结对子”创排作品的方式,让专业艺术团体直接赋能高校文艺社团。2024年,北京人艺与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结对共建,分别排演话剧《陕北公学》和《天之骄子》。刚刚结束的暑假,首师大剧组的同学们把时间全都留给了《天之骄子》,美术学院的李则言同学感慨道,“我深知,这样的排练时光是无价的,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慧眼识文物、探秘北京城、三山五园体验行……高校学子在一场场“古都行”活动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学们走进首都博物馆库房,观摩研究100余件(组)珍贵文物,从西晋时期萨珊波斯风格玻璃钵等文物中发现了北京多元文化荟萃的更多实证,创作出以珍贵文物“铜坐龙”为原型的鲁班锁等400余件文创“潮玩”。“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走进14所高校,线下覆盖2000余名师生,激发同学们保护传承中轴线文化遗产的热情。“百馆千展万人观”活动组织116家博物馆参与,推介近千场展览,让广大学子尽享博物馆之城的“超级福利”。百余名校园网络达人“重走进京赶考之路”,千余名大一新生走进颐和园等园林苑囿,感受三山五园的古韵新颜。中国人民大学学生陈子玥说:“北京这座千年古都,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我通过‘古都行’深度探寻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


“书香行”是今年新增的机制,包括首都高校学生参与古籍修复、阅读共建、版权宣传和名师名家校园行等项目。如何将一本残破的古籍修复如初?在“妙手换书颜 指尖传文脉”活动中,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近60名同学,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古籍修复技艺。这种体验让北京科技大学学生陆韩欣阳感到,文化不仅是静态的存在,更是动态的传承,她也开始思考,如何将自己的专业与文化传承结合起来,为这座城市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在“书润青春 阅见未来”首都名师名家校园行项目中,同学们与周国平、杨庆祥等文化名家面对面交流,感悟经典的常读常新,收获深刻的哲学、文学启迪。


看大戏、上舞台、挖宝藏、做文创、修古籍、品书香……一项项内涵丰富、生动多彩的文化实践在京华大地上开展,妙趣无穷的中华文化与新奇多样的体验活动相得益彰,给予高校学子更为丰沛的文化浸润、感染和熏陶,大大激发了他们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热情。


——助力首都发展,为全国文化中心注入青春活力


2023年5月,北京新宫遗址挖掘工作启动。现场参与考古发掘工作的,除了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的专业团队,还有100多名来自首都不同高校的大学生。新宫遗址是首次在北京城区发现的相当于夏商时期的大坨头文化遗址,填补了北京城区夏商时期历史的空白,是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的有力实证。


如此重要的考古工作让高校学子参与,显示了北京市推动行动计划落地的坚定决心和长远考量。


首次负责此项工作的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中华的心路历程耐人寻味:“说实话,院里是比较忐忑的,这些学生很年轻,都是00后,当时正值盛夏,考古现场酷暑难耐。而且,考古是不可逆的工作,我主管业务,第一担心照顾不好学生们;第二担心在工地上教不好他们;第三担心学生们吃不了这种苦;第四担心给我们挖坏了。没想到他们既能吃苦,又勤学好问,弥补了我们人员力量的不足。我们每天和同学们‘摸爬滚打’在一起,会被问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自己在无形中也得到了进步。来自不同高校、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在广阔的田野大地上产生思维的碰撞,助力了考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古都行”机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高校师生进一步参与到中轴线申遗保护、长城保护修缮等工作中来。北建大学子深入先农坛、万宁桥、中轴线水系以及天桥街道历史文化街区等地,运用三维激光扫描、高清影像采集、AR/VR等技术手段以及城市设计等专业特长,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青春之力。各校同学积极参加“百馆千品万人赞”活动,为从北京100家博物馆中精选的1000件成熟文物,撰写文物和展览宣传推介词、制作短视频,探索文物传播新的“打开方式”,已创作完成百余部作品,青春创意与千年文明碰撞出绚丽火花。


“园区行”机制中,郎园Station等园区为高校学子提供了200余个战略发展、运营管理、品牌传播、策划设计等部门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实践中长才干、增本领。去年以来,近千名师生组成“园区导师团”“园区小助教”“园区体验官”深入文化产业园区,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他们在20余次园区调研基础上,就园区发展提出真知灼见,贡献了一批“金点子”。清华大学团队建议隆福寺园区进一步丰富文化、创意、科技类办公业态,中国传媒大学团队建议798园区建设“智慧云园区”。751园区副总经理严明丹表示,同学们和学者们的思考,对于在产业界做实践的人来说很有启发。


名人故居义务讲解、公益广告设计、“书香未来”绘本讲述……一场场“志愿行”活动彰显着首都高校学子的担当。3000余名大学生参与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23北京文化论坛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不断擦亮国际交往中心的“最美名片”,2000余名大学生深入基层开展日常志愿服务,展现青年风采。


北京给青年广阔舞台,青年给北京无限惊喜。同学们不仅在首都北京红色文化、古都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的滋养中,深刻领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和底蕴,更以守正创新的精神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打开宽广的创新空间,不断以青春之力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图为中国音乐学院《“‘京彩文化’中外经典进校园”专场音乐会》走进北京服装学院。


“一招激活”聚动能


2023年春天,围绕“‘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一系列调研工作紧锣密鼓推进: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相关负责同志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首都多所高校,与近千名师生代表面对面交流。在深入调研高校文化需求及专业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首批联合16所高校开展试点,“一校一策”量身定制合作协议,配套形成132个子协议。5月23日,行动计划签约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堂举办,行动一经启动就点燃各方巨大热情,截至年底,仅7个月时间,就落地1000余场活动,大学生参与达5万人次。


2024年4月10日,“‘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推进会召开。这次会上,参会代表都收到了一本厚厚的《项目指南》。这是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会同各单位创新推出的行动计划“总菜单”。《项目指南》囊括7项机制、25个项目、65项具体实践活动,以“一本通”形式,介绍活动内容、参与对象、基本流程、报名方式等,供高校根据实际确定参与意向。经过一年试点,行动计划进一步提档升级: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覆盖面更加广泛、经典项目持续深化,新增10所参与高校,直接参与学生数量预计实现翻倍……


正如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董宁所言,“近一年来,北京市属文艺院团和各大高校的互动次数,相当于过去10年总和。”行动计划“一招激活”了城校互动的“一池春水”。北京市坚持思想引领、以文化人,坚持贴近实际、效果导向,坚持加强统筹、协调联动,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不断把这项互促互进、共建共赢的开创性工作落到实处。


实现“一招激活”,关键在于完善统筹机制。行动计划通过建立7大机制,围绕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精心设计项目内容,压紧压实文化单位责任,清晰梳理工作流程,全面落实清单化供给、项目化管理,实现对文化资源的有效统筹、打包供给。各高校与文化机构对接效率大幅提升,不少项目“一拍即合”。同时,各高校将行动计划与学校育人工作紧密结合,推动其向入学教育、毕业教育、暑期实践、主题教育等方面全方位深度融入,向院系、党班团、学生社团、学生骨干、青年志愿者等多群体全面覆盖,让行动计划落地生根。实践证明,文化机构和首都高校在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承上目标一致,优势互补,要进一步完善资源统筹机制,优化工作协同机制,不断把高校和文化机构间分散、随机的互动变为组织化、常态化的互动,形成强大育人合力。


实现“一招激活”,重点在于搭建实践平台。通过“一校一策”的合作协议、具体可行的项目载体,首都各类文化机构和高校精准对接、共同策划,将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拆分为具体任务、转化为实施路径。截至目前,行动计划已设置1000余个文化实践岗位,或结合高校优势学科“量身定制”,或与学生专业所学紧密联系,推动高校学子自觉将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等贯通起来,变“要我实践”为“我要实践”。同时,这些实践岗位也为实现高校对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资源赋能、学科赋能、人才赋能打通了路径。实践证明,实习实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要积极创造条件让青年学子走进实践、投身实践,把所学转化为所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前进。


实现“一招激活”,要害在于融入中心工作。行动计划紧紧围绕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首善之区目标,通过机制建设、资源重组和项目管理,打通制约文化机构与高校互动的堵点卡点。特别是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点任务设计项目活动,将高校学子看做文化建设“接棒人”,让学生投身到中轴线申遗保护、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博物馆之城”“书香京城”“演艺之都”建设、重大活动服务保障等火热实践中去,激发了文化机构人才培养的使命感和青年学子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实践证明,新时代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要尊重青春的价值,相信青年的力量,为高校学子提供更多直面前沿问题、感知时代脉搏的机会,引领同学们扛起肩上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正不断加入到“‘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当中来。文化的浸润无声无形,但文化的涟漪层层扩散、持续赋能,定将激荡起澎湃的时代浪潮!


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6年召开的新时代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北京市将把行动计划作为一项常态长效机制,聚焦高校人才培养需求,高效整合文化资源力量,完善效果评价和创意转化机制,使行动计划有机融入高校思政教学、学生党建团建和德育美育培养,助推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努力打造在高校师生中深得人心的立德树人品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在新征程上,广大青年将行动起来,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在担当新的文化使命中绽放青春风采!

·
·

来源:前线客户端

制作:香山革命纪念馆网络信息平台

·
·
·
·

·
·
·

·

·

·

·

·

·

·

·


延伸阅读



倾听您的心声——香山革命纪念馆数字化建设观众满意度调查问卷


赶考“金句” | 第十一期


藏品征集和捐赠启事

香山革命纪念馆
香山革命纪念馆是集中展示香山革命历史的重要场馆、传承弘扬首都红色文化的重要抓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