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医院带来灭顶之灾!河南信阳固始县某医院人员被刑事立案!

文摘   2025-02-08 09:48   北京  


01

检察院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例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一起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典型案例。

该案件发生在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涉及一医院工作人员在未经过专业培训的情况下,擅自为他人接种假冒的宫颈癌疫苗,疫苗的成分竟是生理盐水。


02

案件调查过程


固始县人民检察院在处理一起非法经营的刑事案件时,发现了这一线索。

检察院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检查,走访了固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32家接种单位,详细查阅了疫苗的出入库记录、接种记录以及生产厂家的资质证书等相关材料,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询问。

经过调查,检察院确认该医院的工作人员李某某(已被立案)在没有接受专业培训的情况下,使用生理盐水自制假冒宫颈癌疫苗进行接种。


03

监管责任与整改措施


调查还发现,固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疫苗的储存、配送和供应记录方面存在不真实、不准确和不完整的问题,部分疫苗的去向不明,接种单位未如实记录医疗卫生人员的信息,也未按规定保存相关记录。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固始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对辖区内的疫苗接种工作负有监管责任。

经过评估,固始县检察院于2023年11月17日对该卫健委立案。

在2023年11月20日,检察院向卫健委发出诉前检察建议,要求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处理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员,开展行业治理,建立完善的疫苗记录体系,并加强日常监管,确保疫苗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


04

整改落实与后续跟踪


固始县卫健委在收到检察建议后,依据法律规定对相关部门和医院进行了警告,并对直接负责的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

卫健委还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开展全面排查和专业培训,督促各接种单位建立内部规范,接受社会监督。

2023年12月5日,卫健委向检察院书面回复整改情况,次日,检察院邀请志愿者和人民监督员进行跟踪回访,确认接种单位已整改存在的疫苗接种不规范问题。


05

医院声誉的影响


医疗行业的每一次负面事件都可能对医院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固始县的这起假冒疫苗事件,不仅让患者对医院失去信任,也引发了社会对医疗行业诚信的质疑。

医院的声誉建立在公众的信任之上,一旦管理失范,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受到挑战,这种信任便会迅速崩溃。

在信息化时代,负面事件的传播速度极快,医疗纠纷或管理失误可能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舆论压力不仅会导致医院面临公关危机,还可能对其长期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医院必须重视管理,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以维护自身的声誉和患者的权益。

- END -

推荐阅读

💡添加关注,获取更多AI热点资讯~💡

感谢您的阅读,辛苦您 点赞、在看、分享!

AI说热点
AI说热点,说实时资讯,助你快速了解时事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