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收购是全年粮食收购“重头戏”,当前安徽秋粮收购已进入旺季。
12月16日,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安徽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着力稳价格、稳市场、稳预期,全省秋粮购销形势持续向好、市场流通顺畅有序。据预测,全省全社会入统企业收购中晚稻1000万吨以上,旺季收购量约850万吨。截至12月15日,全省全社会收购中晚稻591万吨。
——切实做到“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秋粮收购以来,安徽各地主动作为、协同联动,统筹作好产购预测、腾仓并库、资金筹措等各项准备,切实做到“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
据预测,全省全社会入统企业收购中晚稻1000万吨以上,旺季收购量约850万吨。前期,已准备空仓容1753万吨,收购资金353亿元,协调收购企业1804家,完全能够满足中晚稻收购需要。
为优化秋粮收购环境,安徽着力发挥“智慧皖粮”“惠三农”综合服务平台作用,积极推广预约收购,让数据多跑路、农民少跑腿。利用各类社会资源为农民提供清理、干燥、储存、加工等产后服务,促进减损增收。
在资金保障方面,安徽农发行已安排200亿元信贷规模专项用于秋粮收购,力促粮食“颗粒归仓”。8月上旬该行便对全省参与秋粮收购的客户进行摸底,及早做好收购贷款需求预测工作,同时全行上下联动,前中后台配合,开辟绿色办贷通道,加快推进授信及用信流程,切实做到“钱等粮”。
此外,安徽还建立粮食、市场监管、农发行、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协同联动监管机制,依法打击涉粮违法违规问题。今年以来,共作出行政处罚86件,帮助兑付售粮款539万元,有力维护种粮农民利益。
“当前,正值秋粮收购高峰,我们正在聚焦打白条、压级压价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努力维护良好的粮食收购秩序。”安徽省粮食和储备局副局长曹越方说。
——发挥最低价收购托底作用,牢守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加强粮食质量、价格监测,有针对性做好政策性粮食收储工作,才能发挥政策性收购“压舱石”作用。
据悉,最低收购价收购的中晚稻为2024年生产且符合三等及以上国家标准要求,国标三等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29元和131元。
曹越方表示,从9月底开始,安徽就陆续协调安排91个中央和省市县政府储备库点,按不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挂牌收购100万吨三等及以上稻谷,有效稳定价格、提振信心、引导预期,目前进度达98%。
“最低收购价粮收购仓容不能满足需要时,中储粮安徽分公司可按有关规定租用社会仓容收储,探索建立长期租仓模式。”中储粮安徽分公司副总经理董建锴介绍,今年最低收购价收购工作将由中储粮直属企业以“自收、自管、自出”为主要方式租仓开展收储。
为统筹考虑农民售粮便利、租仓管理能力、可利用仓容状况和预期收购数量等情况,目前安徽已确定四批最低收购价收购库点64个,合计仓容122.6万吨,覆盖13个地市,37个县(市、区)。遵循精准弹性启动原则,已先行在滁州、六安、合肥、马鞍山、蚌埠、阜阳市13个主产县启动收购库点15个,仓容39.6万吨。
董建锴表示,中储粮安徽分公司将认真履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主体责任,后续将根据市场情况、售粮需求和自身管理能力,分批公布启动库点,做到点开人齐、始终在市收购,切实发挥政策托底作用。
——坚持市场化收购为主导,及时充分供应信贷资金
安徽充分发挥中晚稻市场化收购“主导作用”,督促各地提升收购能力,做好分类施策,积极引导在皖央企、省属企业以及粮食收储、加工、贸易骨干企业主动入市,多渠道收购农户余粮。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5日,全省全社会收购中晚稻591万吨,其中,市场化收购488万吨,市场化率达83%。在此过程中,主动引导粮食加工、贸易、转化、饲料养殖等企业参与不达标(四等及以下)粮食收购。目前,全省全社会入统企业已收购四等及以下粮食230万吨左右。
此外,安徽还积极搭建农户、企业购销对接平台,并因地制宜开展粮食产销洽谈活动,促进皖粮外销。先后举办“皖美粮油”武汉、温州两场推介会,现场达成采购意向超20万吨,实现粮源与市场精准高效对接。
市场化收购是今后粮食信贷工作的主基调。值得注意的是,为支持市场化收购,安徽农发行积极支持涉粮央企、省企等重点客户在粮食主产区建立“卫星库点”,布点收购,发挥其对市场收购的引领作用。今年已对17家央企、省企重点客户发放市场化收购贷款30亿元。
“我们积极助力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支持其开展产销合作和定向销售业务,鼓励其不断在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今年已对参与市场化收购的64家地方国有粮食企业贷款83亿元。”安徽农发行副行长项彩霞介绍,同时,该行还积极支持聚焦从事粮食主业的民营企业稳健经营,今年已向73户民营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4亿元,收购粮食50多万吨。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