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9-21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共同发起,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主办,我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承办的第364期东方科技论坛“新质生产力赋能玉米重大品种创制”学术研讨会(暨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系列讲堂&“智慧之光”院士系列讲座)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邀请玉米种质资源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遗传育种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适用于鲜食玉米生物育种前沿技术研发、优异基因资源挖掘和重大品种分子精准设计的研究策略,指导鲜食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本次东方科技论坛执行主席戴景瑞院士致欢迎辞。他表示,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构建现代种业创新体系,是实现我国种源自主可控的根本路径,并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举措。本次论坛聚焦玉米生物育种创新能力提升和重大品种创制,邀请多领域专家进行学术交流,期望大家畅所欲言,献言建策,共同为我国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我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打造国家生物技术战略科技力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也在加强和优化科研布局,聚焦种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国之大者”,顺应发展大健康的时代理念,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高品质的食物和营养需求,在粮油作物生物育种技术利用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2018年3月20日,我院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在上海联合建立了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这是我院创新国际合作模式、有组织地提升上海玉米研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深入开展玉米基因组学、分子育种和品质营养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同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上海鲜食玉米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期待借助本次论坛,进一步加强我院与国内外科研单位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也热切期盼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充分交流,为我院玉米学科的发展出谋划策,助力上海玉米生物育种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党委书记张余表示,在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新的技术蓝图、新的生产要素、新的装备产品等方面。生物技术作为农业的革命性技术,在解决全球粮食短缺、资源限制、环境污染等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全球农业生物技术迭代升级,生物育种竞争加剧,重大基因挖掘与功能解析等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驱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等新技术正在以越来越快的周期出现。期待借助本次论坛,进一步加强国内研究单位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面向未来农业的前沿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高召兵指出,东方科技论坛已成为上海乃至我国科技界高层次跨学科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精品学术论坛。本次论坛上学术领军人才汇聚一堂,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的宝贵建议,能为我国和上海市玉米重大品种创制的布局和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科教处处长徐杰表示,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农业科技创新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和上海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需求,坚持前瞻性和实效性相结合,加强统筹谋划,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持续发力,重点聚焦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单倍体育种、生物育种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科技攻关和战略布局,推动农业生物技术产品产业化应用和成果转化。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局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新海作题为“玉米生物育种技术发展与产业化”的主题报告。他指出,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生物育种是提升玉米生产能力的源头,关键核心技术是生物育种的核心,当前第四次技术变革正在兴起,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驱动基因编辑、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快速发展,推动生物育种朝智能化、精准化、工厂化方向变革。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基础源头创新、工程化技术研发、原创种质创制和高产耐密宜机收新品种培育,有力支撑我国高水平玉米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玉米产能提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何祖华带领团队找到了国际上第一个证明可持久抗稻瘟病的基因,并将其机理广泛用于育种,建立起水稻抗病分子育种网络。何祖华在报告中提出,植物的抗病性与高产量都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就好像一对矛盾体,寻找高抗、广谱/持久、产量平衡的抗病基因就成了亟需突破的瓶颈。何祖华详细介绍了团队在水稻抗病育种基础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探索,以及和国内科研单位合作开展育种应用上取得的进展。
围绕“玉米生物育种前沿关键技术创新”“玉米优异基因资源高效挖掘与利用”“玉米突破性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等三个中心议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赖锦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长赵久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小红、副教授刘晨旭,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慧慧,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李林,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研究员巫永睿和我院作物所关媛研究员等8位专家分别作了专题报告。20多位领域内与会知名专家进行深入研讨和建言献策,从多种视角评估玉米生物育种前沿技术和育种实践的关系,促进生物育种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的交流合作,共同探讨适用于鲜食玉米生物育种前沿技术研发、优异基因资源挖掘和重大品种分子精准设计的研究策略,指导鲜食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研讨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了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玉米育种基地,考察了上海鲜食玉米优质新品种。近年来,我院作物所玉米中心针对特用玉米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和城乡居民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加强特用玉米种质资源评价利用,开展特用玉米应用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研究,研发推广营养健康功能鲜食玉米新品种。作为我国最早从事特用玉米研究和应用的单位之一,我院在特用玉米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区域优势和特色,先后育成了 “沪玉糯”“沪甜”和“申科”等系列优质多抗、营养健康、绿色高效的甜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新品种50余个,其中超甜水果玉米品种“申科甜811”连续入选2023年和2024年度全国农业主导品种。新品种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南亚、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生产种植,应用面积1000多万亩。
供稿|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