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七叔影片推荐:韩国四大典型连续杀人案!

体娱   2024-10-25 20:51   广东  

内容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网飞入局后,韩剧越拍越生单单杀人犯题材,就拍出N种花样。
 
什么杀人魔的基因能遗传、什么杀人犯伪装小白花,和警察结婚…



这不
短短一集就放出两个高能场面。
第一个场景:
公园游湖上,一名三四岁男孩跌落水中。


众人正设法施救,猝不及防,“惊吓”来了——
湖底竟藏着一具女性尸体


意外死亡还是蓄意谋杀?
仔细瞧,死者死不瞑目,脸上还留有淤青。
难不成是被活活打死后抛尸


第二个场景:
漆黑雨夜,某栋住宅内,惊现裸体女尸


先奸后杀
但尸体却明显没有被性侵的痕迹。
凶手很谨慎,四周都没有留下犯罪证据。

到底是熟人作案?还是高智商犯罪?
究竟是什么人,杀人不够,还要暴尸羞辱



这一连串的问题
咱慢慢道来——
解读恶之心的人们

打个预防针:

这不是一部肾上腺素狂飙的爽剧。
半集一高能,一集一反转的套路统统没有。
但看完依旧让人瘆得慌,细思极恐。



监狱内,某碎尸案的凶手。
正兴致勃勃地炫耀自己作案手段的高明。
顺带拉踩警方废物,连自己分尸的数量都能算错
但警方左右确认后的确只有23块

那么漏算的尸块到底去哪了?
被凶手生生地放入嘴中,一点一点嚼碎了。


如果小编再告诉你。

这些耸人听闻的案件都真实发生过,你敢信吗?
80、90年代,韩国社会最黑暗的时期。
连环杀手一个接一个,基本上一起案件未完,另一起案件又生。



比如,最有名的华城连环凶杀案
14名受害人均为女性。

有未成年的花季少女,也有体弱多病的七旬老人。

凶手杀人随机性高,无迹可寻。

且作案手段精明,没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直到30多年后,案件已过追溯时效,警方才寻获真凶


与之相对的是警方调查方式的落后
仍旧是老一套:排查受害者关系网,或者扮女装、钓鱼执法
面对恶性犯罪,这一套做法无疑是在浪费警力。


束手无奈下,自然催生出破案新手段——
犯罪侧写。
本剧的原型就是韩国首位犯罪侧写师权日勇。
剧情改编自其纪实类作品《追逐怪物的人》,每一起案件都有现实的对应。

回到开头的女性被杀案。
由于警方故步自封,整整一年,真凶都在逍遥法外。
突破口在哪?
被撬的门锁和墙上的标记

本以为只是一起普通的凶杀案。
但抽丝剥茧后,这竟是一起针对独居女性的连环恐怖杀人案。
数字标记里:1代表小孩,2代表成年女性,3代表成年男性。


短时间内,对范围内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究竟什么人能做到?
根据现有资料,男主宋河英很快侧写出凶手画像

体型瘦小,身高和女性差不多,大概1米6多。
有过盗窃的经历,能熟练地撬锁入室。
送过外卖,因此能熟悉附近各家各户的情况。

某一天,警察局内发生一起入室偷窃案。
经过信息比对,宋河英意外发现,这名小偷竟和凶手画像十分符合。

下来的审问戏就很精彩,堪称教科书级别。

宋河英故意不谈凶杀案,通过盗窃案来旁敲侧击

假装漫不经心,接连给犯人设下“圈套”,得出关键信息。


然后,拿出一大堆无关资料拍在桌上。

让犯人以为和自己有关,猜测警方查到什么程度,掌握了多少证据。
到了这一步,基本不需要再说什么,犯人心态已经崩了。


最后,亮出杀招。

骗取犯人字迹后,放出关键证据,戳穿犯人的伪装。


从下套设伏、引犯人露馅;

到心理震慑、搞垮犯人心态;
再到摆出关键证据,逼犯人自曝。

整段审问戏几乎没有一个废词,每个环节都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相比粗暴硬核的办案法,侧写师的特点在于攻心

如同宋河英所说:

犯罪侧写师不是警察一样的心理学家,而是像心理学家的警察。

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和变态杀人魔谈话。

“罪犯的心理,罪犯最清楚。”

站在罪犯的角度,分析其变态行为背后的心理。

比如,为什么要脱光女性受害者的衣服?

源自儿时的记忆:

父亲醉酒后,扒光母亲的衣服,对她拳打脚踢。


为什么要嚼碎女死者的舌头?

只是为了舒缓杀人后不安的情绪。


是不是很离谱?很匪夷所思?

但侧写师每天要面对的正是这些人性的阴暗面。

多数情况下,人们习惯于把这些阴暗面定义为“天生邪恶”

就像剧中的组长,简单地将犯人作案动归因为天生如此。

但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前面提到的华城连环凶杀案。

凶手李春宰落网时,其父母和身边的人都十分震惊。

毕竟,在他们眼里李春宰一直是善良老实的“好好先生”形象。

可就是这位“好好先生”手中却沾满了鲜血。

因为“华城”案件,韩国正式引入了犯罪侧写的破案手法。

跳脱出探讨“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框架。

侧写师的作用是结合深刻的社会背景,探究变态恶行产生的原因。

仇杀、财杀、情杀,三大典型的谋杀案动机。

它们尚在常人可以理解的范围,但对于杀人魔来说,这能适用吗?


比如,剧中的彰义洞碎尸案。

凶手为何对5岁的小女孩下此毒手?

几年前,凶手因为工作意外,缺失了两根手指。

被别人当作残废,女人更是十分嫌弃他。


但,小孩子们不会。

小孩子们很单纯,也很善良。

即使对方缺少手指,他们也愿意释放善意。

然而,讽刺的是这份善良却激发了凶手的恶。

显然,这个作案动机已经超出正常情理。


某种程度而言,侧写师其实是最接近恶的一方。

他们不仅窥见了犯人内心的黑暗,更看见了黑暗背后的秘密。

罪犯究竟是社会造成的,还是天生的?

为什么相同的情况下,有的人会犯罪,有的人不会犯罪?


借用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的观点:

心理因素是炸药桶,外部刺激是导火索。

如果桶里有炸药,不需要导火索,什么东西都能引爆炸药。

而这部剧瞄准的正是人内心的问题。


正因如此,它能在众多犯罪题材中脱颖而出。

而不是走上类似的套路:追求刺激、猎奇的效果。

把人物塑造得残忍尖锐,导致精神病患杀手仿佛批发量产。

而是抽丝剥茧地去剖析恶行产生的原因。

以及犯罪侧写是如何成为科学搜查的必要手段。


更重要的是这部剧没有一昧塑造凶杀案的残忍。

而是带有人文关怀的视角,去展现面对生命消散时,人们的伤痛。

就像宋河英每次结案后,都会慰问受害者家属。

那不仅是工作职责与使命感,更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总而言之,在追求快节奏、高能反转的热潮里。

这是一部值得耐心观看的良心剧。

点击下方进入观看

进入观看《解读恶之心的人们》


七叔新电影
每天推荐精彩电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