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原阻击战谁的功劳最大?傅崇碧:虽是彭总指挥,但毛主席更高明

职场   2024-12-22 00:02   湖南  

铁原阻击战,打到第63军188师只剩下247人,这代价到底值不值?

1951年,朝鲜战场硝烟弥漫,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博弈进入白热化。李奇微的“礼拜攻势”让志愿军后勤压力陡增,战线危在旦夕。而铁原,这个地图上不起眼的小地方,却成了双方争夺的关键点。一旦铁原失守,美军就能撕裂整个战线,志愿军的努力可能付诸东流。于是,彭德怀下令:死守铁原!第63军临危受命,付出了全军伤亡2.2万人的代价,硬是拖住了美军十天。这场战斗背后,却有着更加复杂的故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毛主席的战略眼光:铁原是险棋,但必须下!

在当时,志愿军正处于推进汉城的关键阶段,很多人主张趁胜追击,但毛主席却冷静地指出:铁原是破局的关键!他在地图上圈出铁原,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里要丢了,后果不堪设想。”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对的。李奇微的计划正是通过铁原中路突破,切断志愿军战线。如果铁原失守,志愿军的整个战局可能全盘崩溃。可以说,没有毛主席的战略眼光,第63军可能连“阻击”的命令都接不到。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高明”的战略,也让第63军的官兵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全军几乎打光。


2. 彭德怀的决策:为何选第63军?

按理说,第63军刚刚入朝,部队对战场环境还不熟悉,临时让他们顶上去,怎么看都不是最优解。但彭德怀还是拍了板。为什么?一方面,第63军的装备和兵力在当时还算齐整,能扛得住十天。另一方面,这支部队的前身是冀中纵队,游击战经验丰富,打硬仗有一股狠劲儿。再加上军长傅崇碧是个“老红军”,政治觉悟和战斗经验都过硬,彭总觉得他能顶住压力。这次决策也让第63军陷入了绝境。在火力和兵力完全不对等的情况下,他们硬生生扛住了四倍于己的敌人。傅崇碧最后一句“打到剩最后一个人,也决不能让敌人前进一步”,听着让人敬佩,可背后却是全军伤亡2.2万人的代价。


3. 美军火力的碾压: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

铁原阻击战中,美军集结了四个师,五万人,1300门火炮,400多辆坦克,还有随叫随到的空军。而第63军呢?全军总人数不过2.4万,没有空军,没有坦克,火炮还以小口径为主。这不是战斗,是硬扛!189师师长蔡长元让部队“化整为零”,用一个个“萝卜阵地”拖住美军进攻,这种战术确实奏效了,让美军进展缓慢,但同时也意味着每个“萝卜”都被集中火力拔掉。比如炸一辆坦克,往往要用一个班的生命去换。这种“不对等”让第63军的伤亡数字触目惊心。打到188师撤回时只剩下247人,基本等于打废了。

铁原阻击战的胜利,靠的是毛主席的战略决断,彭德怀的果敢指挥,以及第63军的血肉之躯。毛主席看得远,彭德怀想得准,但第63军的官兵却是用命在填这个战略空子。傅崇碧一句“给我兵,我要重建第63军”,背后藏着多少苦涩?这场战斗的代价无疑是惨烈的,但如果铁原失守,后果可能更不堪设想。战争没有“值不值”,只有“赢不赢”。

眾説烽耘
weixin:zhangguolvshi16888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