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尤其是在商用车领域。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政策的推动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新能源商用车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尤其是对于商用车板块的民营企业来说,竞争压力过大。
价格战的短期效果可能会带来销量的提升,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行为会导致企业利润的持续压缩,研发投入不足,最终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创新。商用车行业需要认识到,低端竞争不仅无法带来真正的市场优势,还可能导致行业整体的衰退。
不过,日前,中央经济会议也提出反内卷的理念,并强调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还要求有力制止行业内头部企业以优势地位为筹码,将整个行业风气带偏。
这意味什么?意味着各行各业都需要转变思路,推动高质量发展。商用车企业必须从价格竞争中解脱出来,注重技术创新、服务提升和品牌建设。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服务质量,企业可以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例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购车补贴等政策为新能源商用车的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国家还加大了对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为电动商用车的使用提供了便利。
新能源商用车本身相比传统燃油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首先,新能源车的运营成本较低,尤其是电动商用车,电费远低于燃油成本。另外,新能源车的环保性能优越,符合国家的环保法规,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不仅如此,新能源车辆在技术上也在不断进步,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都有了显著提升。
而从市场需求方面,消费者和企业对环保的关注日益增强,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需求正在快速增长。一些物流企业和运输公司已经开始逐步替换燃油车,以降低运营成本和环境影响。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预测,未来几年内,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份额将显著上升。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北斗数据来看,参考2024年1-11月份的销量总额,前十排名分别为:解放、重汽、东风、北汽、三一、徐工、江淮、其他、上汽。
但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一,排名前十当中,目前仅有三一属于民营企业。以前还有一个大运能挤进前十,现在再看看,也是强弩之末了。
第二,徐工和三一的快速增幅主要得益于在新能源市场销量的爆发。从1-11月北斗新增量榜单来看,三一稳坐第一的宝座,其次是徐工、解放。但具体来看,解放、重汽、陕汽的体量也不小,只是相对于总量来说,增幅可能不是太明显。
这也验证了新能源是下一个阶段商用车发展的重要趋势,甚至可以预判,下一阶段,如果商用车企业内部还没有达成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共识、或者研发、开拓市场的速度太慢,前十排名将可能面临座位的重新排次。
尤其是像乘龙、徐工以及三一来说,挤进前五可能就是分分钟的事情。以三一为例,针对新能源时代,行业首家推出新能源专属服务品牌,由1.0服务品牌“至诚服务”正式升级为2.0服务品牌“卡圣直服”。
三一直服,是行业独有的驻场驻点模式,据悉,服务人员都是由厂家定向培养3年的“子弟兵”,让客户直连主机厂,还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主动式服务。
这种“直服”的方式,目前也可以说是三一独有的方式。观察来看,这种方式针对大客户的运营十分有效。从策略上来说,找到大客户就准确找到了市场。
从整体来看,这样的企业只有三一一家,更不要说还是个商用车板块民营企业的独苗苗。
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民营车企在资金、技术和市场资源等方面相对薄弱,因此,更加需要政策的支持。
比如,民营车企在研发和生产新能源商用车时,往往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低息贷款等方式,帮助民营车企缓解资金压力,加快技术研发和市场布局。
另外,政府还可以推动民营车企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鼓励技术创新。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民营车企可以利用外部资源,加速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当然,为了鼓励民营车企参与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竞争,政府可以在市场准入、招标采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例如,优先考虑具有新能源技术的民营车企参与政府采购项目,从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总结
新能源是未来商用车企发展的重要路线。面对行业内卷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商用车企业必须转变思路,抛弃低端价格战,积极向新能源转型。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而民营车企也应得到更多的扶持政策,以便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的商用车市场中,新能源将不仅仅是一个选择,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道路。只有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拥抱新能源,商用车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