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副秘书长周向军,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杜旭亮,省科技厅厅长高鹰忠,省委金融办副主任、省地方金融局副局长陈姝,省经信厅副厅长詹佳祥,省财政厅副厅长张远东,省商务厅总经济师朱军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言人骆莉莉主持。
今年浙江经济政策“大礼包”有哪些“干货”?一起来看发布会现场答问~
杜旭亮介绍,近期,以宇树科技、深度求索等人工智能企业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出圈,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被外界称为“神秘的东方力量”。这些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政策环境、基础要素、重大项目等方面持续用力,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的一年,浙江力争打造全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创新高地,主要是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力:
加快构建新型算力体系
聚焦“算力强省”建设,进一步推动存量算力设施改造升级,集约化布局建设5个万卡智算集群,力争2025年全省算力规模超过100EFlops。出台智能券专项政策,对人工智能企业使用算力、语料、模型成本提供一定比例补贴,显著降低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成本,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加大高质量数据供给
依托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加快推动高质量数据集语料库建设,实施高质量数据开源开放倍增计划,探索数据要素价值化路径,完善数据要素定价、流通、交易、使用、安全等政策标准和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方式,优化数据跨境流动监管措施,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要素资源支撑。
鼓励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浙江近期将出台《浙江省“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5-2027年)》,鼓励地方政府、领军企业、行业协会和专业服务机构加大人工智能场景开放,促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同时将聚焦为行业提供共性解决方案,支持建设一批“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在用地、用能、排污权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加大基金支持力度
浙江已设立30亿元省人工智能产业基金,主要在人工智能领域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科技。2025年,也将争取国家创投基金在浙江设立相关子基金,争取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投资浙江更多项目。
浙江日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省里有哪些考虑?将安排哪些政策举措?
詹佳祥说,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于GDP2个百分点,有效发挥了经济“压舱石”作用。2025年,省委、省政府已部署,锚定产业结构显著优化、经济发展质效显著提升的目标,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省财政预算安排161.2亿元,统筹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政策,形成先进制造业政策包,优化调整支持方向,助力“4个新突破”。
全力争取国家“两新”“两重”政策,聚力支持工业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和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落实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项目,加大融资租赁投放,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实施“一业一策”精准赋能,支持历史经典产业再创辉煌。
因地制宜布局新兴产业赛道,支持“415X”集群新质生产力项目,加快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国家级产业集群向世界级跃升。加大首台(套)提升工程、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的政策保障,提升新兴产业基础能力。
强化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的政策保障,聚焦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低空经济等产业赛道,开展攻坚任务揭榜挂帅,加速前沿技术落地产业化、梯次培育,打造未来产业标志性产品和场景。
建立健全“企业出题、机构解题、市场阅卷”协同攻关、双向奔赴闭环机制,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技术供给和成果转化。推进“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的发展之路,新增卓越工程师500人、数字技术工程师2000名以上,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实融合发展。
通过上述政策措施,力争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415X”集群规上制造业营收突破9.5万亿元,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
科技日报记者:日前,浙江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政策包有哪些具体政策措施?有什么新特点?
高鹰忠介绍,2024年,浙江省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连续3年全国第4,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在浙布局,国家实验室入轨运行,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8家,30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
今年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政策包的主要特点是,锚定全面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战略目标,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和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为主要支撑,以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关键路径,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2025年,全省财政科技投入将超1000亿元,其中省财政预算安排202.7亿元,按照“能快则快、能早则早”要求,加快资金下达进度。重点向三个方面倾斜:
聚焦强化新质生产力动力引擎,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
以高能级科创平台为牵引,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融合贯通。发挥高能级科创平台新质生产力发展核心策源作用,深入实施高能级科创平台提质增效“四大计划”,即实施科创平台“伙伴计划”,推动科创平台与高校、企业、产业链结对全覆盖;实施科技金融赋能计划,推动金融投资机构派驻科创平台投资经理全覆盖;实施科创产创融合计划,推动企业和社会经费占科创平台科研投入比例50%以上全覆盖;实施成果转化加速计划,推动科创平台有组织科研成果转化全覆盖。
以“双一流196工程”为牵引,推动科教协同育人。联合省教育厅实施高校科技创新攻关行动,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化调整高校学科专业,重点支持12所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领衔承担重大科技任务。
以顶尖人才计划为牵引,推动人才有序流动。联合省委人才办支持企业柔性引才,取消各类人才计划对社保、户籍等方面限制,优化全职认定标准。建立重点学科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特殊调配机制。实施校院企高层次人才“互聘共享”计划,全年选派千名左右“产业教授”“科技副总”。
聚焦强化新质生产力科技供给,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深化完善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模式,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建立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组建与重大科技专项联动实施机制,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集成电路、生物科技、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和黄酒、木雕、青瓷等历史经典产业,组织实施“双尖双领”重大项目400项以上,取得100项“1到10”“10到100”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单个项目省市县联动最高补助3000万元。
聚焦强化新质生产力底座支撑,推进科技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坚持“应争尽争、能多则多”,全力对接争取国家科技政策,抓好“两重”项目谋划推进,适度超前布局大科学装置、大模型,高质高效实施科创强基项目180项以上、年度投资500亿元以上。
健全“成果池”“安心池”“政策池”“资金池”“风险池”联动机制,面向中小企业大力推广“先用后转”模式,扩大省科创母基金规模至130亿元以上,促进成果转化由“物的价值”向“人的活力”转变。
央视网记者:大力提振消费是2025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在提振和促进消费方面,接下来浙江会采取哪些措施?
朱军说,2024年,浙江积极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开展“浙里来消费”“味美浙江”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动消费持续扩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万亿元,规模居全国第4,同比增长4%。特别是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全年全省累计发放补贴158亿元,惠及了全省6000多家商户、900多万消费者,取得较好社会反响。
今年,针对提振和扩大消费,省商务厅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全力打好政策“组合拳”。重点突出五个方面:
突出“以旧换新”,着力促进商品消费
2025年全省将以更大力度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更多群众欢迎的产品将纳入补贴范围,部分品类的补贴力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目前,按商务部统一部署,浙江认真做好跨年度政策衔接工作,国家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持续实施,12类家电产品和手机、平板等3C产品消费补贴政策已于1月20日全面开展。近期,将陆续印发汽车置换、电动自行车、家居、旧房装修、居家适老化改造等各领域实施细则,并指导各地加快做好政策落地,力争取得更大成效。
突出供给优化,着力扩大服务消费
出台促进服务消费专项政策,深入推进杭州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比如,在餐饮方面,将进一步加大“名菜”“名小吃”“名厨”“名店”“名饮”培育,打造地方特色餐饮品牌,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富有浙江特色的餐饮服务。
突出业态创新,着力培育新型消费
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支持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发展,加快壮大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国潮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夜间经济等消费热点,打造更多精品项目、爆款IP。
突出氛围营造,着力办好促消费活动
以“浙里来消费”品牌为引领,举办“一市一主题”特色活动,营造“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展会,周周有场景”消费氛围,全年举办“浙里来消费”系列促消费活动2000场以上。
突出条件改善,着力构建多元化消费场景
大力发展市集经济,培育一批餐饮市集、夜间市集、共富市集。推动步行街、商圈改造升级,加快“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提升城市消费能级。完善县域商业体系,持续推动“千集万店”改造提升,不断便利城乡居民消费,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浙江经视记者:金融在服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有哪些金融政策举措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陈姝介绍,2024年,全省金融系统主动作为、协同攻坚,第一时间响应落实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全年新增贷款2.06万亿元,无还本续贷和制造业、普惠小微、涉农贷款余额均居全国前列,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创浙江历史新低,为“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今年,将迭代实施新一轮“8+4”金融要素保障政策,锚定“放量、提能、降本”目标,加码加力,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今年中央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省金融系统将继续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动增量政策落地见效,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和“凤凰行动”计划,综合运用各类融资工具推动金融要素精准直达,2025年继续保持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稳定增长,积极运用REITs(基础设施不动产信托基金)等,拓展股权、债券、保险资金等直接融资渠道,为保持经济稳进向好提供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
以做实做优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抓手,推动金融机构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投入更多资源,重点做好“四个聚力”。
聚力重大项目,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清单化做好“千项万亿”工程、“两重”“两新”等项目融资服务,力争全年投放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中长期项目贷款1500亿元左右,融资租赁支持设备更新投放超400亿元。
聚力科技创新,完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发挥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作用,力争科技服务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充分发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直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等试点工具“长钱长投”作用,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聚力稳外贸,深化金融支持浙商境内外双循环一体化行动,推动政策性银行安排外贸保稳提质专项信贷1000亿元,支持小微外贸企业开展汇率避险,推动扩大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覆盖面。
聚力支小支农,加快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见效,力争普惠小微贷款规模、民企发行债务融资工具保持全国前列,推动政策性银行安排80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县城城镇化建设。
近年来,浙江金融机构主动靠前让利,特别是企业贷款利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下一步,在保持金融业健康经营基础上,将继续多措并举,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一方面,用好“工具箱”,用足用活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落实好降准降息政策,引导更多低成本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创新“好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加大惠企利民产品的创新力度,推动无还本续贷服务从小微企业拓展至符合条件的中型企业,力争全年新增4000亿元左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企业生产经营离不开电力,电价也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营成本。今年浙江如何帮助企业进一步降低电价水平?
杜旭亮说,去年全省企业电价稳中有降,降了1分,减少企业用电成本48.6亿元。今年将加大力度,力争降价3分以上,减少企业用电成本140亿元以上。主要举措就是全链条稳价降价,发电、输配、售电三侧共同发力,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提升获得感。
紧抓关键“大头”,降低煤电电价。煤电电量约占全省工商业电量70%,是影响企业电价的关键。今年将进一步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常态化晾晒煤价,引导电价跟着煤价走。目前,2025年度中长期交易已完成,电厂已大幅度降低煤电价格,让利近100亿元。
统筹保供稳价,降低保供电电价。今年将在保障全省电力安全供应前提下,稳控气电、省间临时购电等高价保供电电价。目前,已完成年度省间外来电交易796亿千瓦时,积极购买低价外来电,减少用电成本17.9亿元。
运行电力现货市场,降低其他电源电价。今年1月,风电、光伏发电、水电和核电已参与浙江电力现货市场交易。下一步,将积极引入多元发电主体,通过市场竞争机制,降低现货市场电价。
输配电价就是电网输送电的“过路费”。
今年将配合国家发改委做好输配电价成本监审,积极争取科学独立的定价机制。
指导电网公司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向广大企业释放综合线损率降低的红利。
按照“谁受益、谁分摊”原则,推动电厂承担系统调节性成本,降低系统运行费。
体制机制上,加强售电公司监管,依法依规查处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继续实施零售套餐电价封顶机制,确保售电公司收益保持在合理水平。
政策支持上,重点是两类:一类是中小企业。继续实行阶段性优惠,减免电压等级不满1千伏工商业企业的天然气容量电费等分摊费用。另一类是战略新兴类企业。布局谋划“算电协同”发展,支持低价核电降低算力项目用电成本,提升竞争力。
香港商报记者:2024年,在拓市场、跨境电商等政策支持下,浙江外贸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今年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在稳外贸政策方面有什么重点考虑?
朱军答,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浙江外贸顶住外部压力、逆势再创新高、持续彰显韧劲,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突破5万亿元,出口达3.9万亿元,同比增长9.5%,占全国份额提高到15.3%,稳居全国第2,首次实现单季度出口破万亿,增速领先沿海主要省市,为全省经济扩量提质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2025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多,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依旧疲软,浙江外贸稳定发展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在此形势下,将坚决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打好“稳拓调优”组合拳,全力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加力推动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迭代升级政策支撑和服务保障,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实现外贸量稳质升,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贡献力量。重点有三方面考虑和部署:
深入推进“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行动,2025年将组织超过1000个团组、10000家次企业赴境外拓市场、增订单。打响“浙江国际贸易展览会”品牌,积极在东盟、非洲、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培育自办展,全年支持重点展会100场以上。
对浙江鼓励进口产品和技术目录内的先进产品技术等给予贴息支持。发展“直播+平台+跨境电商”融合模式,培育一批跨境电商园区和品牌,进一步深化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全年举办跨境电商服务对接活动500场以上。迭代升级海外智慧物流平台。
推动出口信保扩面提效,扩大出口信保短期险规模,优化理赔服务,助力外贸企业“能接单、敢接单”。推动政策性银行安排外贸保稳提质专项信贷额度,切实保障市场主体融资供给。支持外贸企业开展汇率避险,为企业提供有效帮助,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中新社记者: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作为“8+4”经济政策的重要要素支撑,如何在新一轮政策体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张远东说,今年,财政进一步迭代完善了新一轮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相比去年更加积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提出的“4+1”重要要求,全面对标对表,通过“有效政策加力提效,低效政策全面缩减,无效政策果断压减”,确保政策更聚焦、更精准。
比如科技创新领域,围绕“创新浙江”总体要求,聚焦教科人一体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大领域,统筹了科技创新体系、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基础设施等各领域专项资金,构建了针对性更强、更系统的财政政策保障体系。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为新一轮加力政策的更好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
持续加大省级资金统筹力度,把更多资金用于发展紧要处,实现“稳量提质”。这次的政策含“金”量更高,今年省级资金总规模达1042.8亿元,比去年增加19.2亿元。
关于市县保障规模,各地也通过加强统筹、优化结构、向上争取等措施切实加大保障力度,全省财政保障规模也将超过去年。
从政策范围来讲,在延续8个领域的政策框架上,将“两重”“两新”、创新浙江、高水平对外开放、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民航强省和低空经济、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等重点工作全部纳入政策体系,重塑集成了148项政策,政策总数较去年有所增加,且优化调整力度加大。
从支持方式来说,还加大了财政、投资、金融等政策的协同配合,全力提升政策整体效能。
下一步,财政将加快资金拨付使用进度,“能快则快”“应早尽早”,确保实现一季度省级资金“大头落地”,尽快形成实际支出,释放政策红利,助力全省经济实现“开门好、开门稳”。
编辑:李洲媚、丁桂花、缪歌妮
责编:沈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