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以为自己是那个最懂得如何爱孩子的大人,却在不经意间,用“爱的名义”编织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直到有一天,我通过监控镜头,看到了自己与孩子相处的另一面——那不是我所期望的“尊重”与“理解”,而是无休止的“指导”与“控制”。
一、厨房里的“窒息感”
💔
记得那次,儿子兴奋地尝试着自己炒菜。我站在一旁,没有大吼大叫,但每一句“指导”都像一根根无形的针,刺进了他探索的热情中。“这个不对,得切小一点。”“这样不行,得先炒鸡蛋。”……这些话语,虽无脏字,却句句伤人,传递出的是:“你是错的,我是对的。”
直到后来,我读到俞敏洪老师的一句话:“父母要给孩子一个有安全感的家庭生态环境。”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不断消耗着孩子的能量和信心。
这样的“指导”,几乎无处不在。“别穿这个,今天冷。”“书包背好了,别歪歪扭扭的。”……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成了我们“纠正”孩子的理由。殊不知,这样的“好心”,却成了孩子身上的重担,让他们无所适从,心力交瘁。
孩子的成长,需要的不是无休止的指责和纠正,而是一个能够让他们自由呼吸、勇敢探索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他们可以尝试、失败、再尝试,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生活中,有太多事情其实无关紧要。孩子的衣服皱了、鞋子没放好、字写得不够工整……这些小事,真的值得我们如此紧张吗?英国心理学家特丽·阿普特曾形容被责备的孩子:“原本充满了歌声与欢笑的身体,突然之间就变得畏缩、紧张。”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自信和独立。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控制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句话,在亲子关系中尤为刺耳。我们总以为自己的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却忘了孩子也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吃不吃虾、穿什么衣服、玩什么玩具……这些孩子自己能决定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做主吧。
作为父母,我们也有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但请记住,你的状态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环境。当你感到疲惫、烦躁时,不妨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因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父母,才能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
远离内耗,心宽天地宽。让我们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陪伴孩子成长,给他们一个自由、安全、充满爱的家庭生态环境。
鹏易育儿学院团队10年教育沉淀
(孩子学习、社交场景,科学育儿、亲子关系等等...)
另有更多福利不定期发放哦👇👇👇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哦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