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后一个月
多家主流媒体
聚焦泰兴发展
一起来一个精彩回顾吧
12月17日
CCTV17报道我市小麦田间科学管理。
12月18日
CCTV10报道常泰长江大桥建设情况。
12月25日
CCTV13报道我市消防部门提示冬天正确使用取暖器。
12月25日
CCTV1报道泰兴法院用事实案例宣传改装电动车的危害。
12月26日
CCTV13报道常泰长江大桥建设情况。
12月20日
《经济日报》报道泰兴税务部门与农商行加大合作,助企融资。
12月3日
《光明日报》报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泰兴段全线贯通。
12月13日
《光明日报》报道古溪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不断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近年来,江苏省泰兴市古溪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不断探索实践乡村治理的新路径,走出一条具有古溪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激活了乡村治理的一池春水。
党建引领 夯实乡村治理基石
古溪镇党委始终将党建工作作为乡村治理的红色引擎,通过强化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镇党委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领头雁”。古溪镇还积极推进党员示范户、党员责任区等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多方合作 推动乡村治理走深走实
古溪镇积极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老党员、老干部等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整合多部门力量,搭建起一站式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产业兴旺 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古溪镇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积极引进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和特色种养殖业,形成多个农业产业片区。注重发挥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业,通过举办农事体验、采摘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
文化振兴 提升乡村治理软实力
古溪镇在推进乡村治理的过程中,注重文化振兴,通过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乡村治理的软实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注重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通过建设农家书屋、文化礼堂等设施,为群众提供学习交流平台,营造了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氛围。
生态宜居 打造美丽和谐新家园
古溪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对村庄、道路河道等方面进行全面整治,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注重保护乡村生态环境,通过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等措施,提升了乡村生态品质。
12月7日
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社《高管信息》深度报道泰兴发展“院士经济”。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新形势下,县域经济面对人才、资金、交通等劣势,如何实现“换挡不掉速”“变道不掉队”?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下辖的县级市泰兴以“院士经济”破题,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引进十多位两院院士及团队成员,加快获取前沿技术、推动成果转化,引领当地化工、食品等产业创新升级,部分产品实现从“按吨卖”到“按克卖”的跨越。2023年,泰兴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市,连续4年获评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其探索路径对县域产业创新有参考意义。来到长江北岸的泰兴经济开发区,这里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的最新进展,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去年投产的夏禾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年产新型有机发光材料OLED仅20吨,每克售价却高达2000元;在广东江门700米地下,近日落成的中微子实验核心装置直径35.4米,净重约600吨,这个世界单体最大的有机玻璃球,产自汤臣(江苏)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格林美(江苏)钴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电池的正极前驱材料四氧化三钴,出货量已居全球前三位。成立于1991年的泰兴经开区是全国最早的专业性精细化工园区之一,连续11年入围全国化工园区十强,但历史上一度发展粗放,环保等监管措施不到位。泰兴市于2018年关停沿江1公里范围内小化工、小电镀企业20多家,并在污泥堆存原址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泰兴经开区也加快转型步伐,夏禾科技生产基地落户就是这一历程的缩影。OLED是一种用于电脑、手机显示屏尤其是曲面屏的高端有机发光材料,外国厂商在该领域申请了数千项专利以构筑壁垒。2017年,为打破外国垄断、实现OLED国产化,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亚栋发起成立北京夏禾科技有限公司,得知这一消息,总部位于泰兴市虹桥工业园区的江苏泰丰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正西拿出5000万元成为天使投资人。后来,张正西向泰兴经开区引荐李亚栋院士,泰兴市委书记、市长、泰兴经开区主要负责人多次与其会面、座谈,最终促成夏禾科技将生产基地选在泰兴,该项目总投资10.5亿元,达产后有望在全球OLED市场中三分天下有其一。从泰兴经开区一路向东来到古镇黄桥,当地素以猪、油、酒闻名长三角,黄桥烧饼更是随着“苏中七战七捷”而家喻户晓。黄桥经开区主要负责人毕业于江南大学,与该校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有师生之谊,双方在多次交流碰撞中形成了建设中国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城的想法,并得到了中国生物发酵协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20年“中国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产业研究院”在黄桥授牌成立。得益于院士人脉,此后又有庞国芳、谢明勇、金征宇等一批院士加盟,带来新型替代蛋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中试项目,并吸引华熙生物等产业项目签约,推动黄桥的食品工业逐步从传统加工发展到酶制剂、合成生物等新兴、未来产业。“泰兴文教昌盛,走出了叶培建、万建民、常进等6位两院院士。针对县域人才短板,我们发挥地缘、学缘、亲缘等优势,通过‘以才引才’‘以才荐才’等形式,吸引十多位院士、48名国家级领军人才前来创新创业,已集聚高层次人才上万名。”泰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捷感慨道,作为高层次人才的“第一方阵”,院士群体在创新体系中具有引领效应,“吸引到一位院士,能够汇聚一批人才,办好一家企业,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从而带动一个产业发展。”记者调研发现,泰兴发展“院士经济”绝非简单挂上“院士工作站”的牌子,务实导向贯彻始终,瞄准院士团队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难点,从中寻找合作空间。泰兴市委科创委实体化运转,科创领域矛盾问题每月会办,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锐意改革进取、敢于担当作为,促成“双向奔赴”。具体呈现三方面特征。一是特色化,紧扣本地产业链寻找专家团队。夏禾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仁茂说:“当初考虑落户地,首选泰兴。最吸引我们的就是泰兴经开区的链式集群,区内高达78%的产业关联度,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增强了供应链的稳定性,这些都有助于增强我们产品的竞争力。”泰兴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优势突出。该市发改委党组成员、服务业发展中心主任陆爱平介绍,泰兴经开区以百亿级企业新浦化学为龙头,引出氯碱、烯烃两条千亿级产业链,精细化率超六成,居全国化工园区首位。今年,泰兴市出台特色产业攀升行动方案,谋划精细化工及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升级路径,在向上申报科创平台、争取专项资金等方面重点支持,各园区招商团队也“按图索骥”,精准出击高校院所。二是专业化,聚焦中试放大环节做配套,勇于改革担当。“院士看重县域什么?是我们能够做产业化,能够做中试和量产。”泰兴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增富介绍,该区化工中试基地总投资近5亿元,是江苏首批3家基地中设计标准最高、开工最早、建设进度最快的,预计年底前正式投入运营,彻底打通从样品到产品、从实验室到大规模量产的“中梗阻”。泰州市工信局材料工业处处长李梅介绍,长期以来,由于当地缺少化工中试基地,中试项目作为一般化工项目审批,环节多、周期长,成为阻碍化工产业创新发展的突出堵点。“但是中试基地怎么建,当时省内尚无指导性文件,全国可借鉴的经验也寥寥无几。基地的运营模式也是一波三折,几易其稿,从与区内企业合资共建,到经开区出资、委托企业经营,最终确定为经开区全额出资并自行运营管理。”李梅说。刘增富对记者坦言,中试基地由经开区管委会背书,是他们的“自救式创新”。“体制机制不改革,前沿产业项目就落不进来。让企业自己搞中试,从审批到开工要一年半到两年,等结果出来,市场窗口期早过去了,中试基地里只要3道手续,三个月就可以干起来。”据了解,该基地将加入“苏州实验室研发—省、市产研院验证—泰兴孵化”的创新链路,在光学树脂、生物基、仿生材料等前沿领域靶向突破,目前已收到28个意向项目。三是市场化,拿出真金白银,创新融资机制。前沿项目往往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针对项目早期市场融资难的问题,泰兴与江苏省、泰州市两级产研院合作实行“拨投结合”的融资办法。邱仁辉教授团队的棕榈油生物基新材料项目,由省、市两级产研院与泰兴三方给予“拨投结合”资金2100万元,其中泰兴配资700万元,帮团队承担早期研发风险,待到项目发展到市场融资阶段,再将前期的项目资金按市场价完成股权转化或返还。以支持人才的真金白银体现尊重人才的真情实意。泰兴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戴鹏介绍,2021年以来,泰兴对前来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给予相较周边县域“顶格翻番”的资助,院士级人才在当地实现核心技术产业化,最高给予5000万元特别资助。今年,泰兴对新入选泰州市级“双创人才”的7个项目资助1630万元,对2名全职博士分别资助215万元,均为历年之最。此外,泰兴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风险投资基金,探索设立了总规模20亿元的双创引导基金,选择具有专业背景的基金管理人,目前已投资1支子基金、2个直投项目,金额累计7000万元,带动一批头部创投机构跟投,以市场化手段多渠道解决科创项目资金需求。调研中记者也了解到,受制于县域公共服务水平、政策资源能级等现实短板,泰兴引进院士团队人才和创新项目并非一帆风顺。多位受访一线干部与引进人才认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宜加强资源规划统筹,下好“一盘棋”,因地制宜,结合禀赋优势扬长避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好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加强资源规划统筹,差异化布局,谨防盲目跟风、搞“空中楼阁”。多位专家和基层干部忧虑,当前,全国多地的未来产业规划出现雷同倾向,潜藏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风险;还有地方片面理解“腾笼换鸟”,脱离实际对原有产业实行“一刀切”“休克式”的清退。“产业转型升级不能从零开始,不能把土壤换了、把根子拔了。”泰兴一化工园区干部坦言,当地参照上级文件,也提出了若干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但实际工作中,仍坚守精细化工及新材料这一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先摸清家底,方能针对性锻长板、补短板,进一步塑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比较优势。”有基层干部提出,一些乡镇能够自主决定引进什么项目、发展什么产业,但越来越多的前沿产业项目具有高风险的特征,建议上收经济决策权。泰兴市高新区科创部部长蒋蕾建议,围绕县域各板块产业定位,推动区域内各级高端创新平台集聚集群,不断促进科创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彼此融通,助力不同领域之间催生更多“化学反应”。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把握好政府和市场关系。陆爱平认为,无论是通过院士建平台孵化产业化项目,还是邀请院士办企业直接落户,归根结底是要实现科技成果的价值转化,因此要明确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完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在人才交流培养、科研仪器共享、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机制。“政府投资基金不是社会基金,更不能把盈利作为最终目的,要把重点放在带动社会资本投入上,带动产业发展上,更多让利给企业、让利于项目,形成‘投资—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泰兴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志岩认为,一些前沿科创项目培育周期长,对产业链、创新链的带动作用难以在短期充分彰显,地方不仅要从资金等方面给足支持,更要给足耐心和空间,全力营造尊重规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新华社江苏分社联合调研组,执笔:陈席元)
12月29日
《新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泰兴扎实推进城市更新。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近日,在泰兴市长征路旁,89岁的周振海在香樟树下消闲。“这条路刚修好,四车道,绿树成荫。有生之年在家门口见到这么好的路,特别舒坦!我们泰兴人有句口头禅,‘长征路不长,江平路不平’,现在都变样了……”周振海边比划边说。
当下,泰兴市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要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城市更新牵动民生幸福、关乎城市未来。泰兴市秉持‘为民城建、城建惠民’理念,以新向兴、有机更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张蓝图绘到底,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泰兴市委书记、市长刘文荣说。12月7日,家住泰兴市延令街道国庆二村的邵丽和往常一样驾车上班。不同的是,她现在不再担心回家没有车位。邵丽介绍,她所在的小区过去是“又破又旧又乱”,因为没有车位,住户停车是“谁抢空地谁占领”,隔三差五就会出现纠纷。“之前我的车上总有一层厚厚的灰,不敢开车出去,不然车位就没啦!小区出新后,‘蜘蛛网’电线不见了,墙壁焕然一新,推窗即可见绿,真的是靓了面子、强了里子,每家每户也都有了车位。”邵丽说。出了国庆二村西行,不远便是周振海散步的长征路。这条宽阔的景观大道向南绵延数公里,之前却是一条“断头路”。泰兴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征路南延工程和江平路改造工程系城市更新“九横九纵”道路网建设的重要内容,所有项目均已完工,老百姓诟病的“长征路不长,江平路不平”景象一去不返,从国庆二村前往市人民医院再也不用绕行了。荷花池市场项目改造,是泰兴城市更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一个缩影。“以前这里是个大‘锅底’,挤满了水产、家禽等摊贩。一旦下雨,污水直接流进居民楼。我之前嫌脏很少去菜场,实在要去就踮着脚走。现在不一样了,坑洼的碎石路变成了柏油路,荷花池新大楼多气派!”82岁的蔡如英说。荷花池市场运营商焦某介绍,市场内配套客货电梯及无障碍电梯,不仅提供了数百个摊位,还增加了近百个就业岗位,群众关注的流动摊位食品安全问题也得到保证。“在城市更新指引下描摹‘工笔画’,于可持续发展中撰写‘大文章’,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百姓体验到幸福感,这是泰兴城市更新的初衷。”泰兴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孙红东说。今年以来,泰兴新增改造市政污水主管网7.3公里,对13个小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完成19个老旧小区改造。余晖之下,香榭湖水面波光粼粼,清澈的水中不时有鱼儿游动……住在湖边的张先生热爱骑行,他介绍,香榭湖前身是废弃的金属厂房和农舍,还有好几个养殖的深水塘,相关部门通过创新手段,将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湖区不仅引入了羌溪河等天然水系,还设置了长度3公里的骑行、步行系统,修建了游船码头、观湖平台、步行廊桥等主题景观,提升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品质。“特色消失”已经成为一些城市发展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泰兴将文化资源保护与创新结合起来,是城市更新的一大特色。“双水·双河”风光带系泰兴城建标杆,沿线有许多古老建筑与文化遗产。如何对这些“文脉”与“印记”有效地保护与传承?该市城市更新职能部门给出了答案——城区近60公里的健身慢行步道不仅“见缝插绿”,还串联起沿线所有“文脉”与“印记”,同时“链”起“梅园胜境”“乐闲园林”等数个人造景观与运动场所,做到“以水为魂、以绿为脉、以文为根”的自然融合。数据统计,泰兴市在2024年城市更新行动中共实施16项绿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33万平方米,新改绿道21公里,建设生态停车场10个。其中,“万福游园”“济川路与澄江路西南节点游园”入选2024年省民生实事“乐享园林”项目。钱从哪来,这是城市更新绕不开的问题。泰兴市向创新要动能,摸索出诸多创新模式。例如在“双水润城”项目实施过程中,泰兴市采取3种模式筹集资金:主体引入社会投资,成立项目公司建设运营;部分通过财政统筹,由部门主导实施;还有一部分由城投集团结合自营项目配套实施。为进一步节约成本,该市分类施策,对零星旧改项目原址改建,对成套项目实施“综合改”,对特殊项目实施“公益改”。“我们付了100多万元房款,其中有72万元为贷款。2021年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时,我家所在的这幢楼,连影子都没有。”谈起房屋交付的坎坷,35岁的常娜连连感慨。与常娜一样,她所在的小区共有1050户无法按期拿到房屋。对这个“烫手山芋”,泰兴市相关职能部门没有气馁,而是成立专班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真心感谢市委市政府问需于民、助企纾困,特别要感谢住建局,他们协调各方矛盾,最终盘活了楼盘。”开发商留守负责人朱雷说。为助力泰兴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该市城市更新职能部门今年先后指导8家楼盘研判潜在风险,跟踪保障施工,帮助数千户家庭拿到新房。泰兴市还在全省率先设立“施工许可综合办理窗口”,打造施工许可一站式集成服务,受到企业家欢迎。“我们的城市更新行动,不是简单的‘刷刷墙、补补路’,而是紧扣百姓心里想的‘新’,更新惠民、创新利民、革新助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期待。”泰兴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峰说。
12月22日
《新华日报》头版年终特稿报道泰兴抓好基层带头人队伍建设。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12月21日冬至,在老旧小区改造现场,泰兴市延令街道越街社区党委书记刘云收到泰兴“十佳书记”首批奖金的慰问短信,“组织关爱激励,我们更有干劲。”今年,泰兴突出抓好基层带头人队伍建设,出台专项评选管理激励办法,打好激励保障“组合拳”,示范带动更多基层“一把手”成为“一把好手”。
12月26日
《新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常泰长江大桥联动效应初显。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波光粼粼的长江泰兴段,正在施工的常泰长江大桥如长虹卧波。这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和普通公路于一体的过江通道,将于2025年通车。“大桥一通,江对面的‘常州北’直接变身‘虹桥南’,开车过桥只要20分钟。”泰兴市虹桥镇镇长蒋宇指着对岸说。
大桥尚未通车,联动效应已然显现。周末,不少常州人开车到虹桥看房购房。常州市的企业纷纷抢滩虹桥工业园区,目前园区内一半企业来自常州。泰兴市还与常州新北区签订3项协议,就危化品安全生产、政务服务“跨江通办”、跨江融合信用合作等提前对接。
12月11日
《江苏经济报》头版报道泰兴高新区交出生态环境导向开发优秀范本。
12月13日
《江苏经济报》头版报道虹桥工业园区拥抱常泰长江大桥新机遇,迈进跨江融合新阶段。
12月12日
《泰州日报》头版报道泰兴“知识产权”变现近15亿元。
12月22日
《泰州日报》头版报道泰兴逐“绿”前行,擦亮新型工业化底色。
12月23日
《泰州日报》头版报道黄桥中学喜迎建校100周年。
12月23日
人民网总网首页推介泰兴精细化工产业蝶变之路。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编者按: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寄望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为此,人民网推出“在江苏,看见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时下,一些高端手机的折叠屏、曲面屏上要用一种OLED发光材料。说起它的贵重程度可能吓你一跳,1克最高能卖到七八千元,价格远超过黄金。传统化学原料论吨买卖,OLED发光材料则要按克论价,这是发生在江苏泰兴经济开发区的现实场景。去年10月,夏禾科技这个高新技术项目投产,今年产值已超亿元。作为全国首批专业性精细化工园区之一,泰兴经开区积30多年创新发展之功,现已汇聚19家“世界500强、化工50强”投资企业,拥有23项“世界单打冠军”产品。如今,泰兴市正抢抓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复苏的重要机遇,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预计到2026年,当地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产值将突破1500亿元大关,精细化率有望达到70%,产业关联度超过83%。在长江与如泰运河的交汇处,新浦化学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设备和钢结构安装已近尾声,计划明年底投料试车,预计每年可新增销售额50亿元。这是新浦化学(泰兴)有限公司的强链补链项目。从3000万美元的首期投入,到扎根泰兴近30年、累计投资超过20亿美元,该公司一路增资、扩建,发展成为当地领军企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泰兴150多家化工企业就已遍地开花,只是“东西南北中,处处搞化工”的分散式发展并非长久之计。1991年,当地在沿江区域规划了1.32平方公里的泰兴经开区,走精细化工之路,重点发展盐(氯碱)化工。这与新加坡最大的离子膜氯碱生产商新浦化学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对于1995年公司落地时的情景,新浦化学发展研发中心经理吴震记忆犹新:“尽管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滩,是开发区的产业规划、优惠政策以及基础配套吸引了我们。建立园区集中发展化工,这在当时具有前瞻性。”多年来,当地围绕氯碱产业链绘制“产业树”,坚持推进产业链招商。以新浦化学为例,这家链主企业产生的氯气相继引来27个项目,产生的氢气引来17个项目。博特新材料也是链上企业之一。“我们生产混凝土外加剂,需要消耗大量的液碱、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原料,其中不少就来自园区内新浦化学、金燕化学等上游龙头企业。”博特新材料泰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霍志强说。龙头带动,链式招商成为泰兴经开区发展壮大的窍门儿。目前,当地已集聚形成粗苯深加工、氯乙烯、丙烯酸等5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产品延伸至生物医药、日化、化工新材料等10多个领域,超过80%的产品能在园区内部得到消化利用。从2003年初创时做废旧电池等报废资源循环利用,到2012年开始主攻新能源材料创新研发,格林美(江苏)钴业股份有限公司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型升级。格林美钴业务新产品研究院是这家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起初公司内甚至都没有真正懂技术的人员,转型后开始在人才、实验室、研发设备上大量投入。”该研究院副院长叶晗晨是泰兴本地人,2022年从苏州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博士毕业后入职格林美钴业务新产品研究院。如今,研究院拥有博士10余名、硕士50余名,已经成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叶晗晨介绍,公司除了能从“电子垃圾”中提取钴元素,核壳高镍三元前驱体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四氧化三钴是我们的王牌产品,主要应用在3C数码电池中,1公斤能卖到500元。”作为世界“单打冠军”产品,其四氧化三钴全球市场份额在25%以上,泰兴经开区也由此成为全球最大的四氧化三钴生产基地。今年前三季度,格林美四氧化三钴出货量达1.45万吨,同比增长93.33%。不论格林美的四氧化三钴,还是夏禾科技OLED材料,都是泰兴经开区在精细化工产业持续升级之路上的闪亮足迹。“我们率先在泰州市成立并实体化运转市委科创委,推动创新资源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整合集聚,积极引导优势科创资源向产业集聚,深度谋划基础化工向新材料转型。”泰兴市科技局局长奚海燕说,推动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创新“闯关”,是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最新消息显示,泰兴经开区投资5亿元打造的中试孵化产业园已于新近投入使用,旨在解决化工及新材料产业研发创新在中试放大环节遇到的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宽敞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管道、一座座现代化工厂……一位外地来泰兴经开区实地考察的客商感慨:“没有满眼的浓烟、刺鼻的气味和杂乱的环境,现代化工园区应该是这般模样。”这与当地一以贯之的统一规划和集中发展分不开,如今园区内已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构建了多能互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综合能源体系。2023年底投入运营的金茂源(华东)表面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可谓当地完善精细化工产业配套的一个缩影。表面处理是现代工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由于属于重污染行业,部分企业曾面临被清退的窘境。为更新这一重要产业链条,泰兴经开区引进专业机构,合作打造产业园,在将相关企业集中统一管理的同时实现了绿色发展。“除了管控园区内企业达标排放,我们还从源头监督企业废水分质分流,经过系统处理达标后的废水,一部分供园区回用,多余的部分才进行排放。”该循环经济产业园招商服务部负责人潘浩介绍,这里已入驻35家企业,每天处理废水约1500吨。精细化工产业的绿色化,也离不开生产制造端的低碳理念推广。设备、管道能量损耗一直是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课题。泰兴本土企业赢胜集团在参与泰兴开发区企业管道设备节能改造工程中,不断优化管道设备保温效果,提出了节能建议与可实施方案。“在深耕主营业务的同时,企业提高自身循环利用能力,通过将橡塑边角料二次加工成橡塑减震隔声产品,实现年回收量1800余吨,每年产生经济效益230万元。”赢胜节能集团行政总监曹鑫介绍,该公司在2023年2月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经过30多年的探索实践,泰兴精细化工产业的绿色发展路径愈发清晰,现已累计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绿色产品9个,90%以上企业达到清洁生产要求。
12月3日,我市网宣稿件《深化民政服务改革,为群众福祉添砖加瓦》被全省全网推送。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民政服务是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意义重大。在江苏泰兴,民政服务正成为一张亮丽的民生名片。通过近年来不断深化的“两翼三化四圈”工作布局,以及遍布城乡的“泰幸福”民政服务站,泰兴市正努力将关爱与温暖送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
创新服务机制,筑牢民生保障基础
泰兴市坚持“高点定位、高标谋划、高效推进、高品服务”的原则,自2022年起,每年投入270万元,在17个乡镇(街道)引进专业社会组织,推动民政服务站的实体化运行。此举不仅显著优化了资源配置,更加强了基层服务的力度与深度。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额外投入236万元,创新开展“泰幸福·益同行”和“泰幸福·小善大爱”等公益创投活动,活动以项目化的方式精准对接并解决社区居民,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实际痛点与难点问题。截至目前,各民政服务站已累计走访11290户家庭,成功帮扶8294名低收入人口和各类特殊困难群众,开展活动达1117余次,服务人数突破20565人。
在强化内部服务机制的同时,泰兴市也积极拓展外部资源,聚合更多社会力量,共同为民政服务贡献力量。各乡镇(街道)的民政服务站充分发挥资源集聚的优势,与总工会、团委、妇联等组织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今年以来,已联合各级组织和社会团体开展了913场次服务活动,累计服务人数达到35469人次。特别是依托“五社联动、群众点单”的创新模式,成功推出了30项“泰幸福·益同行”和“泰幸福·小善大爱”公益服务项目,这些项目深受群众欢迎。此外,各服务站还积极链接慈善资源,定期开展各类民生保障服务活动,与社会各界共同构建了一个广泛的“共建联盟”。要想让民政服务真正贴近群众、温暖人心,就必须立足本土实际,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品牌,因此,泰兴市各民政服务站在充分征求和吸纳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精心制定并下发了服务清单,确保每一项惠民政策都能落到实处。驻站社工们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走访,精准聚焦特殊群体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以及社会支持等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例如,滨江镇民政服务站开展的“检爱护航 法育未来”普法志愿行动,就深受当地居民的好评。济川街道民政服务站则针对青春期困境儿童实施了“花开亦有声”关注项目,为他们送去了关怀与温暖。这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高度人性化的服务项目,不仅提升了民政服务的整体形象,也让广大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在民政服务站实体化运行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泰兴市还十分注重社工人才的培养和社工队伍的建设,建立第三方绩效评价监督机制等措施,为民政服务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制度支撑。未来,泰兴市将继续深化民政服务改革,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努力为更多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贴心的民政服务。
12月13日,我市网宣稿件《科技创新让‘鲜食之都’更加鲜活》被全省全网推送。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拼经济,促发展,产业提质步履铿锵;抓创新,强科研,科创生态活力迸发。这是泰兴市近年来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素描。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泰兴市始终将科技创新赋能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摆在首位,打造“鲜食之都”“长三角之胃”,泰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荣获“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当前,泰兴市正积极开展全域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将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成健康食品科技产业园和全国农产品未来加工标杆园区。近日,位于泰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王老吉“银杏+”大健康产业园项目正式投产,伴随着机器轰鸣,14000多平方米的洁净车间里,日产100吨的罐装凉茶成品依次走下产线。右手边的空地上,银杏凉茶真空冷萃生产设备即将入场,这个设备价值6000万元,是目前世界上工艺最先进的茶饮品真空冷萃设备。唯有创新,方能致远。大品牌落地,大项目纷至,彰显了泰兴蓬勃向上的发展活力。近年来,泰兴市始终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坚定坚守特色产业,成功探索出符合泰兴特色的农业发展路径,项目集群效应、链式发展态势日益彰显。今年4月,主营盒装鸭血、盒装猪血等各类食用血制品的江苏日兴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坚定地落户泰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该公司长期与园区内企业江苏百汇农发有限公司合作,入驻后,与区内多家畜禽加工企业紧密合作,是园区链式发展的生动镜头。围绕产业抓创新,建设产业高端化链条,一批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优质项目纷纷落地。翻开泰兴2024年农业产业签约项目表,高端巧克力、咖啡、烘焙、乳铁蛋白生物科技等数十个亿元以上规模的项目与泰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签约落地,新招引项目的产业关联度更加鲜明。2024年签约的30个项目中,特色产业占比达100%,其中农产品及食品精深加工项目占比73.3%,食品智能装备制造项目占比10%,食品配套服务项目占比16.6%。华大生物食品灭菌辐照和天加新材料填补了园区在食品智能装备、绿色包装等领域空白;咖啡、烘焙和品牌巧克力等项目亩均税收实现新突破。跃迁之道,要在创新。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从精深加工向未来食品转型,15年躬耕不辍的泰兴现代农业产业实现了精彩蝶变,农产品增值空间徐徐上升,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版图路径清晰、未来可期。合作不是简单的加减,而是乘数效应。10月底,中国银杏产业数字经济发展暨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银杏产业专业委员会会议在泰兴召开。据了解,银杏产业专委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和泰兴现代农业产业园牵头组建,通过链接多方资源,挖掘“银杏+”大健康产业潜力,助力泰兴食药同源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没有高能级的平台矩阵,就没有高水平的创新效能。泰兴用最大的诚意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专家院士请进来,双方依托泰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共建中国(泰兴)农产品未来加工创新研究院,将实验室建在产业一线,共建高能平台,加快创新蝶变。研究院设置1个未来食品展厅、6个专业实验室、5个中试车间、3个公共平台,由4名院士领衔10个创新研发团队,围绕新资源挖掘与功能研究、食品功能组分解析与高效利用、精准营养与健康食品创制、合成生物学、智能加工与装备、质量安全六大战略方向,全要素提升公共服务配套、全方位提供企业技术支撑、全链条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创新水平。今年上半年,中国农科院5个首席创新研究团队与泰兴8家企业签约,合作开发新品……研发元麦空气馒头、单兵口粮等15个新品,完成传统卤制厨艺数字化、牛肉保鲜等技术攻关6项,技术升级将让产品市占率大幅提升。良好的创新势头,离不开好的营商环境细心呵护。泰兴市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全方位解决企业诉求;完善精准服务机制,建立“不叫不扰、随叫随到”的服务跟办机制,设立企业服务专线,实现专项受理、专门服务,全方位全周期为企业提供政策辅导、专业支持,全力为企业上争政策、上争资金、上争项目。此外,针对部分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市场难以打开、技术型人才缺失等问题,泰兴充分利用省农担金融担保等资源,加强银企交流、供需对接、校企合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和市民,与消费市场密不可分。立足产业链做大做强,泰兴市成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食品加工产业联盟党委”,依托“农”字号的资源禀赋,引导链上企业握指成拳、抱团发展。聚焦“预制菜、卤味、面点、果饮”四大产业集群,全面深化“一月一走访”“一企一专员”“一月一平台”“双月一座谈”“一季一专场”和“一办到底”“六个一”服务体系,畅通“科技—产业—人才”的良性循环,全力赋能企业做大做强的创新优势。近几年落户的高端休闲食品企业在各自厂区内规划设计文化展示区、制售品鉴区、观光打卡区,形成“前店后厂”新模式,以沉浸式美食品鉴体验展示企业产品,构建“可亲近、可体验、可共享、可消费”的“学、游、娱、购”为一体的工业旅游新业态,进一步打响“鲜食之都”金字招牌。
12月17日,我市网宣稿件《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重大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被全省全网推送。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大项目建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既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也是地区经济增长的强引擎,同时深刻影响着民生福祉。今年以来,江苏省泰兴市在吸引和评估优质重大项目方面下足功夫,通过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显著提高了项目的开工、竣工和达产效率,重大项目发展势头强劲。
强化项目评估,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坚持评估落户,围绕项目“含金量、含新量、含智量、含绿量”四个维度,在综合考量产业方向、投资强度、生态节能、经济效益、本质安全以及智能化数字建设水平的基础上科学赋分,为项目资源配置提供决策参考。坚持质量导向,围绕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泰兴“123”特色产业以及未来产业方向,不断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坚持守正创新,建立“六个统筹”招商机制,创新实施招商“双锐计划”,打造“四懂三会”型帮办代办队伍。今年,泰兴已推动中科算力中心江苏分中心、集萃光刻胶树脂等37个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的项目落户。搭建“双推进”沟通桥梁,建立问题采集、协调处理和调度管理的政企双向沟通平台,对处理复杂的问题交市级层面统筹推进协调。推行契约式项目服务,围绕31条审批事项,“三方”共同制定“三信地”手续办理方案,确保每月有计划,开工有时限,助力了天佑高端液压油缸、新合益高强度活塞杆等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聚焦对标改革提升、项目建设提效、法治护航提质、综合服务提优“四大行动”,推出40条重点举措,积极回应企业群众诉求期盼,助力市场主体提振发展信心。围绕签约项目开工率,全程动态跟踪,聚焦 “堵点”“难点”“痛点”易发环节、部位,成立6个招商单元服务专班,一跟到底,精准解决要素保障不到位、行政审批“体外循环”等问题,确保当年开工率达35%以上。紧盯在建项目竣工率,定期组织重大项目现场督查会、书记项目建设述职会和项目审批服务推进会,形成“单月过堂会办、双月督查协调、季度分析点评、半年观摩述职、年度考评奖惩”的项目推进工作机制,确保在建项目三年内竣工率达60%以上。提高竣工项目达产达效率,完善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机制,利用“三比一提升”考核指标体系,倒逼各板块全力做好竣工项目投产达效的“后半篇”文章,确保三年内竣工项目达产达效率达50%以上。今年,泰兴市攻坚国家“卡脖子”技术的联泓惠生热塑性聚乙烯弹性体项目开工建设,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金鹰顶峰油脂产业一体化项目顺利竣工投产。凭借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施,泰兴市重大项目发展正迎来新局面,不仅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也进一步增强了发展潜力。未来,随着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日趋完善,更多优质项目将在泰兴落地生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