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同心地标 | 陈埭丁氏宗祠:一座见证民族融合的祠堂

政务   2024-11-23 14:52   福建  




泉州晋江市陈埭镇岸兜村有这样一座祠堂,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成为民族融合的重要印记,也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生动写照。它便是福建省内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回族祠堂——陈埭丁氏宗祠。



丁氏宗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经过历代重建、扩筑、修葺,现存格局基本为清康熙年间所修。漫步祠堂中,处处可见民族文化融合的痕迹。



丁氏宗祠坐北朝南,面向作为“海丝”航标的石狮宝盖山万寿塔,有祠联“门当南向宝山高气壮千秋鼎俎;祠结东偏红日近光昭百代人文”为据。祠堂中轴线从南至北由泮池、门埕、前厅、前庭院、中堂(主殿)、后庭院、后殿等组成,逐次增高,寄托着“蒸蒸日上、步步高升”的吉祥寓意。祠堂整体布局呈“回”字形结构,有意思的是,后殿东北角以削角砌筑,使“回”字口部与汉字书法转角顿笔象形。这正是丁氏回族把民族文化符号融入建筑形式的体现。



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我国最大的海外贸易港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商贸十分繁荣。丁氏先祖便是这一时期来泉州经商并定居于此的。他们与汉族及其他民族通婚,代代繁衍。元明易代之际,因战乱,丁氏族人举家避居晋江陈埭,弃商从农。他们与当地汉人和睦相处,一同围海造田、兴修水利、开拓植业,将原本荒僻的土地建设成了富饶美丽的新家园,也由此获得了汉人的认同和尊重。



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中,丁氏回族在生活习惯与思想观念上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开始仿效汉人修族谱、建祠堂,敬奉祖先牌位,定期举行祭祖先活动,并以科举取仕为荣。


遍布祠堂内的30多幅楹联,承载着丁氏的家风祖训,传递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价值追求:



“乔木润叶以流根,子又子,孙又孙,长培吾宗元气;大海回澜何不有,农恒农,仕恒仕,无忝先世遗风”;


“廿余世文昭武穆共忠孝家风不居人后;五百年祖功宗德与东南流峙长在目前”;


“派衍鹰扬起洛水迁文山滨海奠居桐郡夙推华胄;祥钟鹿兆为忠臣作孝子洁身拒伪竹编均著完人”……


在这样家风祖训的熏陶和激励下,陈埭丁氏家族“人文蔚起,代有簪缨”,历代涌现出许多科举名人、清官廉吏、民族英雄、革命志士、科学家,以及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民营企业家等。



祠堂内“秀擢龙门,六试七联捷;名魁虎榜,四闱十登科”的联文,栋梁上“父子进士”“兄弟科第”“三世进士”“六子簪缨”等一方方烫金匾额,浓墨重彩记述着丁氏宗族的科第功名、彰扬着祖先功绩。











一方龚自珍题赠的“名达九重”匾额,镌刻着清末机械工程专家丁拱辰师夷长技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他最早成功研制了中国火器,撰写了中国第一部火炮制造专著《演炮图说》,对巩固国防与抗击外侵起到重大作用,曾受到林则徐、魏源等人的高度赞赏。


一方1941年国民政府授予的“输财卫国”匾额,记录着丁氏族人踊跃支援祖国抗战的动人事迹。在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抗击外侮的岁月,丁氏后裔丁维禧(黄埔毕业生)多次远赴菲律宾,向旅菲的族亲募集巨资,购买飞机和武器,支援祖国抗日,因此受当时国民政府的赠匾褒奖。




祠堂正门高悬的“陈埭万人丁”匾额,则浓缩了数百年来,陈埭丁氏在这片土地上生齿日繁的发展史。如今,陈埭丁氏后裔居住在陈埭镇7个回族行政村,人口2.7万人,衍居在省内外(包括港、澳、台)乃至东南亚的族人有5万多人。



据记载,陈埭丁氏十六世丁苏、丁派等一批人迁居台湾,逐渐繁衍成为丁氏聚居村落。清乾隆年间,清政府开放晋江蚶江与台湾鹿港对渡,掀起泉州百姓渡台经商的热潮。有“小泉州”之称的台湾鹿港镇,其丁氏居民即是陈埭丁氏迁居过去的。近年来,多批台湾丁氏宗亲回乡谒祖访问,陈埭丁氏宗祠成为维系两岸丁氏族人亲情的重要纽带。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在陈埭这片热土上,诞生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丁氏族人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他们爱拼敢赢,从草根起步到跻身国际市场,接连创造了“安踏”“特步”“361度”“乔丹”等多个知名品牌,树立了中国民企坚守实业、不断创新的成功样板。他们致富思源,大力捐助慈善事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赢得了“慈善世家”“中华慈善奖”等荣誉称号。


陈埭丁氏的发展史,正是中华各民族团结和睦、融合发展的历史写照。1984年,丁氏宗祠内开辟了“陈埭回族史馆”,作为晋江市博物馆分馆,展出珍贵文物100余件、图片近200幅,向人们讲述闽南回族奋斗开拓的足迹,展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演进。


2006年,陈埭丁氏宗祠因保存丰富的研究民族融合的历史资料和实物,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座丁氏宗祠,半部晋江民族融合发展史。在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城市繁衍生息的丁氏回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曾见证多元共荣的海洋商贸传统,也将继续传承弘扬“晋江经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大愿景作出新的贡献。




文字整理:《福建统一战线》编辑部
素材支持:泉州市委统战部、晋江市委统战部

同心福建
传递统一战线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