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都匀村史村事丨匀东镇绕河村:远古的村落特别的节日独特的歌

美食   2024-11-06 18:54   贵州  


开栏语: 

笔走案头身入乡,乡愁记忆叙今昔!2024年,都匀市启动“乡愁印迹——贵州村史村事征集”主题宣教活动,以行政村为单位,深入挖掘整理村史村事,记录和展示全市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和发展成果,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通过作者笔下写满的乡愁记忆,勾画出新时代乡村的无限活力。即日起,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在“桥城都匀”微信公众号开设【乡愁印迹•都匀村史村事】专栏,与读者一起探寻乡村自然之美、感受乡村历史文化、尽享乡村美食之味、体验乡村旅游之乐,全面展示都匀乡村的历史变迁、人文内涵和新时代发展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匀东镇绕河村

绕河村是都匀市保存较为完整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落之一。位于都匀市东北面,南抵明英村,北抵瓮桃村,西南邻大坪村和幸福村,东部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宣威镇琅琊村、中寨村毗邻,距离匀东镇政府约6千米,距离都匀城区约15千米,绕河村因流域贯穿整个村域的绕家河而得名,现有9个村民组,23个自然寨,共有708户2493人,主要居住瑶族,少数民族占全部人口的98%以上。耕地面积2345亩,水田2119亩,旱地226亩,林地1910.57公顷,村域面积32.25平方公里,海拔700——1052米,最高峰是西南部的马坡,海拔1052.1米。

绕河瑶族从1478年从三都烂土迁徙至此。解放前隶属都匀河内东区坝固堡。1949年11月,改建为俗淳乡人民政府,驻杷榔。1953年6月从俗淳乡划分设平寨乡人民政府,隶属第三区,驻地平寨。1985年4月,“平寨乡”改称“绕河乡”。2004年五爱村、平寨村、红星村合并组建为洛邦镇绕河村。2014年设立都匀经济开发区,绕河村由都匀市管辖调整为都匀经济开发区匀东镇管辖。2017年,匀东镇调整由都匀市管辖。

绕河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有自己的历史而没有文献,全村村民多姓许,其余为杨、罗、龙、水诸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绕河瑶族是未识别民族,直至1993年该族群才被认定为瑶族。

绕河村气候宜人,自然景观秀丽,境内有绕河蜿蜒穿梭。绕河村各自然寨基本上都依山傍水而建,在朝向上要么坐东朝西要么坐西朝东。部分寨子选址在选择“背靠山”的同时,遵行“人坐湾,鱼坐潭”的传统规则。田土均在自然寨南边,蕴含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内涵。

为有效保护绕河村丰富珍贵的传统村落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8月,都匀经济开发区建设局委托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了《贵州省都匀经济开发区匀东镇绕河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5-2030)》,规划结合绕河村村落现状,突出传统村落风貌、风俗、风物保护,从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空间景观、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旅游发展、市政设施、综合防灾、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规划。


历史沿革

Historical evolution

民国时期,都匀县治地被划分为6个区24个堡,绕河村隶属于河内东区坝固堡。

1949年11月,都匀县辖的俗淳乡公所由第三区接管,改建为俗淳乡人民政府,驻地杷榔。沿用至新中国成立初期。

1953年6月,从俗淳乡划分设平寨乡人民政府,隶属第三区,驻地平寨。

1955年10月,将乡人民政府改建乡人民委员会,隶属坝固区,驻地未变。

1958年12月,将平寨乡改建为平寨管理区,隶属坝固公社,驻地未变。

1961年9月,由坝固区划归新城区,与洛邦、瓮桃管理区合并建立附城公社。

1962年12月,从附城公社党委划分另设平寨公社党委,同时由新城区划归坝固区委领导,驻地丫口寨,下辖生产大队党支部。

1967年7月建立平寨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取代公社管委会,隶属坝固区革委,驻地未变。

1972年2月,建立平寨公社党委,原平寨公社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自然撤销,隶属坝固区委,驻丫口寨。

1980年1月,撤销公社革委会,建立公社管理委员会,隶属坝固区公所。驻地未变。

1984年7月,撤销平寨公社,改建平寨乡,原平寨公社党委改建平寨乡党委,隶属坝固区委,驻地未变。

1985年4月,“平寨乡”改称“绕河乡”,原平寨乡党委相应改称绕河乡党委,隶属关系和驻地未变。

1991年,行政区划调整,绕河乡并入洛邦镇,绕河乡辖区划分为红星、五爱、平寨三个行政村。

2004年撤销五爱村、平寨村、红星村重新合并组建为洛邦镇绕河村。

2014年设立都匀经济开发区,绕河村由都匀市管辖调整为都匀经济开发区匀东镇管辖。

2017年,匀东镇调整由都匀市管辖,绕河村同时划回都匀市。

由于绕河瑶族人口较少,且居住地理位置偏僻,因此其民族识别工作起步较晚,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绕河瑶族均以待识别民族出现,直至1993年该族群才被认定为瑶族。从民族识别到民族认定,直至得到绕河瑶族同胞的最终认可,该过程前后经历了40余年时间。


民族活动

Ethnic activities

1、绕家“过冬”节

绕河村传统村落民族风情浓郁。本地特色民族传统节日有绕家“过冬”、四月八、吃新节、闹鱼节等,其中,绕家“过冬”节日活动最为隆重。过冬节”又称“绕家年”或“过绕年”,从每个农历冬月(不论闰月与否,满十一个月即可)逢第一个“寅”日(即虎场天)开始延续四天后结束前后4天。

绕家“过冬”节与传统节日“春节”一样重要。

在“过冬”节来临之际,绕家人在外务工的人们和亲戚们都要赶回到家,参加“过冬”当天的祭祖仪式,还有绕家婚俗、绕家“呃嘣”大歌、绕家板凳舞等。

绕河瑶族有自身的服饰,如瑶族男装、瑶族女装、瑶族银饰等,均为绕河瑶族居民经过长期生产生活中传承下来的民族特色。绕河瑶族独特的民族工艺有刺绣、蜡染和筒车制作,都保持了传统的瑶族民族特色。


2、绕家“呃嘣”大歌

“呃嘣”是绕家世代相传的民谣,是绕家人在婚、嫁、造屋喜庆时唱的一种原生态、无伴奏、一人领唱、众人合音的民谣。“呃嘣”是由祖父子相传,至今已经400多年,展示了绕家婚姻缔结的古老历程,是古代民族音乐的留存。2012年,被收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6年在俄罗斯索契举办的第九届世界合唱表演性民谣决赛中荣获金奖。2014年,绕河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民间美食

Folk cuisine

绕河瑶族自己的特色美食有绕家酸汤鱼、绕家酸汤豆腐、花米饭、纯手工糯米糍粑、腊肉、绕家甜酒、绕家红薯酒等,是绕河居民接待客人的主要食品。

绕家美食


婚恋民俗

Marriage and love customs

婚恋,是人生礼仪的重要环节,历来受个人、家庭、亲族与社会的高度重视。族群间社会关系的构成与扩展,都有赖于男女双方的婚姻。从人生诸礼仪的演变传承来看,婚礼的形制最为完备,标志着家族、亲族甚至整个社会的结构。相较汉族而言,少数民族的婚恋习俗少了些许制约与束缚,多了一定的自由与奔放。

有关绕家人的婚恋习俗,早在明·田汝成的《炎檄纪文》(卷四)中就有记载,“……女子甫十岁,即构竹楼野外处之……”,清·陈浩也在《百苗图》第二十一幅图中记载,“……女年笈,[架修]竹楼野处,未婚男子[登楼]吹笙[而]诱之[成配]”。

据了解,旧时的绕家年轻人主要以吹芦笙、跳月、游方等传统活动选择伴侣。如果姑娘有了意中人,将宴请对方,并赠以糯米粑,小伙则回赠丝线以表感谢。男女青年确定恋爱关系后,男方家便委托媒人去女方家提亲。若觉得小伙不错,女方家会通过“杀鸡观眼”的习俗判断吉凶,以此决定是否接受这门亲事。如果鸡眼不闭、双腿直伸就预示着好兆头,女方家会邀请族人来陪媒人畅饮,此所谓“应婚酒”。媒人在返程途中不做停留,因为要把好消息及时反馈给男方家。男方家接下来会选日子,送给女方家糯米饭和米酒以祭祖,后者也回赠相同的礼物。定亲时,男方家会请媒人去女方家商定有关事宜并下聘。传统的聘礼是4—12个银元(需为双数),如今则为6—8套衣物。

进入21世纪,随着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绕河村民与外界的交流逐步增多,外出务工成为绕河村最为重要的经济来源。近几年来,由于传统村落的认定、绕河独特的风景以及民风民俗的宣传,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到绕河游玩,许多绕河年轻人选择返乡,经营农家乐、烧烤摊等旅游产业。



来源:市委宣传部
校对:任   霞
编辑:龙   梅
终审:甘   明
监制:谭绍银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桥城都匀”视频号↓↓↓

QIAO CHENG DU YUN



桥城都匀
发布都匀动态、政务信息,宣传都匀、展示都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