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容量单位:古人酒量如何?

文摘   2024-05-27 21:32   辽宁  


要为真理而斗争,欢迎回到2049。

还是讲我国古代的容量,上集讲到,从春秋战国一直到魏晋时期,作为基础的容量单位,1升一直都是200毫升左右,几百年间都是相当稳定,但是到了南北朝那就完全乱了,容量开始暴增,南北朝之后就是隋唐,隋唐也继承了南北朝暴增的容量,1升干到了600毫升。之前讲尺寸的时候我们谈到,从秦汉到隋唐,1尺从23厘米左右,增长到了将近30厘米,也就是增长了30%。不仅是尺寸,重量也在增长,这个话题以后再细讲,直接上结论,从秦汉到隋唐,重量大概增长了140%。所以事实就是,从秦汉到隋唐,咱们国家的度量衡搞了一次集体膨胀。当然不管是哪一种度量衡膨胀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政府增加赋税、加强剥削的一种手段。

但是这就有个问题了,为什么尺度膨胀得比较温和,重量和容量膨胀得就那么猛呢?特别是容量的膨胀,简直是丧心病狂。原因就在于,尺寸是平面的,你拿两块布,哪个长哪个短、哪个宽哪个窄,那是一目了然的,所以官府征收或是征购布匹,它当然可以通过改变尺寸多搞一些,但也不能明目张胆整得太狠,说我今年拿20厘米的尺子去量,明年就换成30厘米的尺子了,老百姓一眼就能看出来,那是要造反的。

但是和尺寸相比,重量的膨胀就没有那么明显了,因为称东西要用秤砣,如果秤砣膨胀得太狠,比如说从1斤变成了5斤,老百姓当然能发现,但问题是,秤砣根本不用膨胀得这么狠,它只需要从1斤膨胀到1.1斤,在杠杆原理的加持下,100斤的东西,给你一称,可能就只有几十斤了。至于容量,它的暴增更不容易察觉,比如说官府拿个容器去收粮食,这个容器的长宽高原本都是10厘米,容积就是1000毫升,现在我要把它膨胀一下,尺寸当然不能膨胀得太猛,否则就被发现了,没关系,长宽高我只膨胀2厘米,那妥了,容积一下就暴增到1728毫升。

反正就是说,从南北朝到隋唐,尺寸就这样一点点地的改变,最后就导致1升从200毫升一路窜到了600毫升。宋朝也继承了唐朝的标准,整体上看,两宋三百年,皇上对老百姓的剥削非常克制,所以在此期间,容量的标准也没有变化,1升一直保持在600毫升左右。现在唐宋时期的容量标准我们都清楚了,那就可以讨论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唐宋时期中国人的酒量。从流传的诗文看,唐朝人确实很猛,李白自己说:斗酒十千恣欢虐。杜甫也替李白说:李白斗酒诗百篇。看来李白一顿能喝1斗酒,1斗是10升,1升是600毫升,那么斗酒就是6000毫升,酒和水的密度差不多,那李白一顿就能喝12斤酒。其实在杜甫笔下,李白根本不算啥,在饮中八仙里,最猛的是焦遂,杜甫说他能喝5斗酒,而且这还不是极限,喝完五斗还能高谈阔论、语出惊人,五斗酒就是60斤啊,我一个月都尿不出来这么多,你一顿就喝60斤,这不胡扯淡么?

所以我想,杜甫的描写完全就是艺术夸张,当然这也不是杜甫的问题,大唐盛世,人们的思想都很奔放,除了杜甫,其他人的嘴也是没个把门的。相比之下,宋朝人要更加稳重,所以宋人的描写也应该更靠谱。苏轼有一个学生、也是大文学家叫张耒,这哥们就讲到,能喝酒爱喝酒的人,一般5升也就到头了,能喝1斗的非常罕见,而我张耒就是这样的人,除了我,还有一个人,也是当时的文学家晁补之。咱哥俩喝完一斗酒,也不至于烂醉。也就是说张耒和晁补之能喝12斤酒,要是普通人,也就能喝6斤。这个记载靠不靠谱呢?我觉得应该是靠谱的,因为在元朝以前,咱们中国并没有蒸馏酒,只有酿造酒,这种酒度数最高也就是15度,和今天的黄酒差不多。就说今天的高度白酒,能喝两三斤的也是大有人在,那么喝6斤酿造酒,应该问题不大,也就是多跑几趟厕所。

现在说起古人喝酒,我们总会认为,那些大文豪各个都是酒神,既然张耒和晁补之能喝12斤,李白那么爱喝酒,12斤酒我估计也不在话下。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大文豪都能喝酒,苏轼和苏辙就不行,哥俩都不胜酒力,按现在的说法,应该就是遗传的。苏轼自己记载,说他就能喝5合酒,全天下没有比他酒量更小的。1升是600毫升,那么1合就是60毫升,5合就是300毫升,比一罐红牛大不了多少。苏辙更夸张,他说他就能喝半合酒,也就是30毫升,黄博士吐口谈都比这多。

好了还是回到容量膨胀的话题。北宋时期,我国北方还有一个政权——辽国,后来金国把辽和北宋都给灭了。不管是辽还是金,它们的统治者都比较崇拜中原文化,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儒家文化、模仿汉人制度,度量衡也是如此,基本上就是照着两宋抄。但是等元朝把金和南宋都给灭了之后,这群大哥就不管那一套了,统治方式不仅腐朽,而且还十分的随心所欲。具体的咱就不讲了,我们就看度量衡这方面。为了更加方便地征收赋税,元朝统治者发明了一套全新的收税方式,就是找了一大批承包商,你们负责把赋税给我收上来,怎么收得我不管,反正到时候数目不能差。

那妥了,对于这群承包商来讲,交够朝廷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所以他们就要想尽办法多多征收。一个办法就是横征暴敛,不给我那就干你,另一个办法,就是用最大的尺度和最大的容器,去征收布匹、称量谷物。于是在元朝不到100年的统治期间,我国的度量衡再度膨胀。《元史》就记载:宋一石,当今七斗。宋朝的1石是10斗,所以元朝的7斗就相当于宋朝的10斗,换句话说,元朝的1斗是两宋的1.4倍。宋朝的1斗是6000毫升,那么元朝的1斗就是8400毫升。但这个8400可能也不准,因为直到今天,考古也没有发现任何元朝的标准量器,这就说明,人家元朝官方可能就没有什么标准量器,到了收税的时候完全就是看心情。心情好了,我要多收一些庆祝一下,心情不好了,我也要多收一些开心一下,今天就是干你,谁说话都不好使。

元朝时期有个汉族学者叫孔齐,这哥们写过一本书,他说在他生活的江南地区,根本就没有一个统一的容量单位,1升最多能多出5合,1升本来是10合,多出5合那就是膨胀了50%。如果说元朝官方真就定了一个标准,就是刚才讲的比宋朝膨胀了1.4倍,那么在1.4倍的基础上再膨胀50%,1升就从840毫升膨胀到了1260毫升。元朝灭亡,明朝建立,明朝虽然是汉人政权,但是要论专制独裁、剥削百姓,明朝统治者也不是善茬。现在的国博里藏有一件成化年间的铜斗,就是当时1斗的标准量器,咱们一量好家伙,容积干到了9600毫升,也就是1升等于960毫升。清朝也和明朝差不多,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清朝的木斗,实际容积是9580毫升,1升等于958毫升。

到了民国,容量又膨胀了一些,但整体上看,差距也不是很大。你看历史就是如此巧合,我国的容量一路膨胀,膨胀到民国,我们国家的升基本就等于公制的1升,于是在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就直接规定:1市升=1公升。这样一来,我国的容量单位不仅实现了和国际社会接轨,而且与此同时,老百姓也不需要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看来我们的老祖宗,早就预见到了这一切,这是“一盘大棋”啊!

回到2049
要为真理而斗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