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纪念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一声枪响,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这一天,不仅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更象征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此前,中国人民曾历尽纷争岁月,而虎狼之心的日本帝国主义则零刀割肉,波浪式推进,利用中国的内部纷争扩大在华权益,这一切,都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迎来转折点。
▲日本侵略军占领下的卢沟桥
卢沟桥的炮声唤醒了沉睡的民族魂魄,点燃了全国抗战的烈火。事变爆发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即向全国发出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起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
同日,中国工农红军将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联名致电蒋介石,致电第29军将领宋哲元等,要求“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规复失地”。表示“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效命”并“随时准备调动,追随贵军,与日寇决一死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使得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能够共同抵御外敌入侵。这种空前的民族团结和合作,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一〇旅二一九团三营在卢沟桥的机枪阵地
七七事变是国共两党从生死对立到共赴国难的转折。此后,在长达八年的时间内,国共双方的军队分别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为主体,共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全体中华儿女共赴国难,纷纷自觉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去。白山黑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整个中华大地到处都是抗日的烽烟和民众的怒火,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凝聚,同仇敌忾、团结御侮、抵抗侵略。
上图:山西狮垴山七昼夜血战中的八路军机枪阵地
中图:平型关战斗中,115师某部的机枪阵地
下图: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烈巷战
在这场民族危局中,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了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只有正确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才能保证抗战的胜利。
在通电全国奋起抗战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救国的路线、方针、战略、策略进行了探求。1937年7月23日,毛泽东发表了《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指出“对付日本的进攻有两种方针和两套办法,也有两个前途。一个是坚决抗战的方针,一个是妥协退让的方针。在坚决抗战的方针下,必须实行全国军队和人民的总动员以及革新政治等一整套办法。在妥协退让的方针下,就会实行相反的一套办法,即不动员军队和人民群众,不给人民以民主自由,不改良人民生活,保持官僚买办豪绅地主的专制政府,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等。实行前一套办法,其前途就一定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使中华民族得到自由解放。实行后一套办法,就不可能坚持抗战,结果必定是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全中国、中国人民做牛马当奴隶的前途。中国共产党人愿同国民党人和全国同胞一道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反对一切游移、动摇、妥协、退让,实行坚决的抗战。”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初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七七事变后第3天,红军第四军举行抗日誓师大会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的原则和论持久战的方针。这些理论和策略指导,不仅在敌后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取得全民族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智慧和勇气,成为了全面抗战的中坚力量。
为了促使国民政府军事当局迅速制订全国抗战的战略方针,加强对日作战的指导,中共中央于8月4日提交了全国抗战的战略计划及作战原则方案;又于8月11日对此方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和补充说明。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西省洛川县的冯家村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基本任务的重要报告,同时会议还制定了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决定推动国共合作,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会上一致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指出:中国的抗战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的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毛泽东起草的《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的宣传提纲。十大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三)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四)改革政治机构;(五)抗日的外交政策;(六)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七)改良人民生活;(八)抗日的教育政策;(九)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十)抗日的民族团结。这一纲领是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
左图:《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的宣传提纲
右图:《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洛川会议是我党在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召开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解决了当时紧迫的政治任务问题、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制定了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把实行全民族抗战与争取人民民主、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把反对外敌入侵与推进社会进步统一起来,正确处理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指明了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关头的政治智慧和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制定并坚持始终的全面抗战路线,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中共洛川会议旧址
《论持久战》成为指导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思想灯塔。
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全面分析了中日战争的时代特点和中日双方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抗日持久战的总方针,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的而不是速胜的,战争的结果必然是中国胜利、日本失败;中国持久抗战将经历三个阶段,在每一个时期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变化采取相应的战术策略;坚持持久战的关键是要贯彻全面抗战路线,坚持人民战争思想,牢记“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共产党的这种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紧紧依靠广大民众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方针,同国民党的脱离民众的、单纯依靠政府军队作战的、作为军事战术思想甚至是机会主义策略的“持久战”思想,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党的抗日持久战思想坚定了人民坚持抗战的胜利信心,为夺取抗战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发展道路。
上图:1938年春,在陕西延安一间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同志在撰写《论持久战》
下图:毛泽东同志给抗大二期学员作《论持久战》报告
抗日游击战争和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为全民族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广大敌后战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争。他们广泛发动群众,依托高山密林、江河湖泊、平原地道和青纱帐,到处摆开了杀敌的战场,建立了多个抗日根据地。这种灵活多变的战术手段有效地牵制和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使日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不能自拔,对于配合主力作战,粉碎日寇的“清乡”、“扫荡”、“蚕食”,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中图:白洋淀水上游击队、八路军骑兵
下图:1945年8月八路军光复山海关
在抗日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总是能对战争的重大历史阶段和时间节点做出准确的科学预见,并基于这种预见制定了前瞻性的、全局性的、战略性的应对方针和政策决策。七七事变与中国全民族抗战紧密相连,而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抗战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面对空前的亡国亡种危机,中国共产党以其独特的政治远见和智慧,推动了全民族的团结抗战,四万万同胞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展现出了坚定的抵抗意志和强大的团结力量。
★★★★★
七七事变,让中国人遭受了苦难,望不尽的山河破碎,数不完的血泪悲怆;也给彼时的国人敲响了警钟,唯有上下一心、勠力同行,方能捍卫国家领土完整,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际。87年岁月蹉跎,历史的硝烟早已殆尽,但民族团结的精神荡气回肠,璀璨如昨!
参考资料:
勿忘国殇,缅怀先烈!
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转自:掌上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