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体验完最新的特斯拉 FSD,我们祛魅了吗?

汽车   2025-01-15 19:56   上海  


在今年 CES 期间,我们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洛杉矶街头体验了特斯拉 V13.2 版本 的 FSD。


体验车辆的分别是 Cybertruck 和 Model Y,地点是在夜间的拉斯维加斯和日间的洛杉矶。


路况对智驾太过友好


我们体验时间是在拉斯维加斯最繁忙的夜间时段,且车流量还算大,但是整体交通环境仍然是井然有序的,并且单位时间内遇到的其他交通参与者数量、种类,和国内也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


拉斯维加斯地图


并且相对国内道路,拉斯维加斯的道路大多是横平竖直的结构,对无图智驾天生就会更友好一些。


洛杉矶也是如此,虽然这是美国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但不管是道路结构还是参与者种类、数量,和国内的北上广深都不在一个量级。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FSD在北美环境太过安逸,环境简单、博弈很少。


表现如何


在体验后,我们认为特斯拉在技术上还是还是有较大的领先优势,并且系统的稳定性很好。


但是最大的疑问是,进入国内后,场景泛化会如何?面对国内复杂的道路环境,特斯拉 FSD 表现会比国内华为、小鹏、理想们更好吗?


下面以具体场景表现来阐述 FSD 13.2 的优缺点。


• 一套技术cover全场景


特斯拉是首个采用端到端智驾方案的车企,而 V13 相比 V12 又是一个大版本迭代,Elon称,V13.2 在表现要比上一个版本带来了 5 倍的改进。


V13.2支持Park to Park功能,也就是设定导航后,支持车位到车位,全场景的辅助驾驶领航。


特斯拉是用一套技术栈实现了这一功能,这与国内部分车企/供应商采用的测绘采集、行泊拼接方式做出来的车位到车位,有本质区别。



根据我们实际体验,FSD V13.2确实能够很好的完成车位到车位的领航。这条视频中,FSD 在行驶至马路右侧的终点后,自动左拐进入停车场,并且这个停车场没有任何 P 的标识。


这就是最“类人”的体验,FSD似乎有了自主意识。


但也存在偶发的“失灵”,例如有的时候它会在终点停车场兜圈,有车位也不停的情况。


如果我们设定的“途经点”是在一个没有停车场的地方,例如路边独栋住户,FSD也会自动靠边停好车。


目前国内智驾系统,大多数对“途经点”是没有反应的,只会通过语音告诉驾驶员,我们抵达了途经点,如果要停车的话,需要人为接管。


• 全场景可用


特斯拉 FSD 是任意地方都可开启的,当然现在国内头部智驾也做到了有导航的地方就能开。



但是我们上文说到,FSD用一套技术做到了全场景的衔接使用,也就是说在酒店内部道路这些地方,FSD 也是可开启可用的。


• 高效


FSD V13.2 在美国的路宽上行驶,整体的效率非常高。


效率对智驾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在赶时间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不会用智驾,不管是高速还是城区。


但是特斯拉的V13.2的“hurry 模式”表现就非常高效,不管是变道,还是进出匝道的速度,FSD的表现都很流畅。在美国,特斯拉FSD最高可用速度可以在限速速度基础上增加50%。


所以当特斯拉 FSD 在高速上来回变线超车、在匝道里疾驰时,它的表现还是能获得我们的赞叹。当然,它的快也不会让人感到莽撞,因为FSD的车道保持做得足够出色。


• 缺点


当然这套系统也并非完美,偶尔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例如它多次出现压线情况,在匝道中也会出现压着线合流的情况。



在路口明显有禁止左转的标识,但 FSD还是执行左转,在发现路不畅通后,就停在了原地。


另外,可能是 Cybertruck 的保有量较少,它的 FSD 适配性不如 Model Y/3。



例如在左右转时,出现了一次后轮压路肩和一次车身险些蹭到锥桶的情况。


• 博弈很少,但做得够好


我们体验地点拉斯维加斯和洛杉矶的交通都比较单一,但是美国的交通规则限制也很严格。


例如,机动车遇到 STOP 的标识必须停车,在路口交汇时,这就导致车辆在路口几乎没有交汇,自然也就没有博弈。



T 字路口也是如此,当主干道一定范围内有车时,辅路进主路的车必须等待,FSD会在最后一辆车即将经过时就开始启动汇入,不会等到主干道净空再启动,这与人类开车很相似。


中美智驾孰强孰弱?


看完上面的表现,大家应该能够对FSD V13.2 的能力有一定了解,但是到了国内,表现能否高效、流畅,还要打一个问号。


例如我们上文提到的博弈,都是基础中的基础。


国内的博弈要更多、难度更大。


首先是大量 VRU,这是必须要频繁启停的场景;其次是与其他车辆的“路权争夺”,有许多司机驾驶风格比较激进,当你亮转向灯时,后车不但不让,还会加速顶上来。


针对这种复杂场景,FSD表现是否会比小鹏、华为更好?或者说,FSD需要适应多久,才能有适应本土化的表现。


第二是道路结构,就我们在洛杉矶与拉斯维加斯的体验来说,美国的道路结构相对简单,而国内存在大量复杂路口,甚至一个路口需要多个红绿灯,智驾系统还得具备语义理解能力,读懂信号灯的绑路关系。


中美的智驾对比,国内主机厂/智驾供应商有两大优势。


首先,国内各家智驾方案已经「习惯」了国内的高难度路况,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智驾」,同样都是端到端方案,不同的训练数据,所训练出的系统表现存在很大差异。



例如大本营在广州的小鹏,就针对两轮车和机动车的混行做了大量训练,这是地域特色产生的结果,特斯拉这朵「温室花朵」,进入国内存在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另外国内道路结构与美国也有很大不同,例如广州深圳有大量城中村,对智驾的博弈挑战非常大,这一点国内的智驾系统,要更加得心应手。


第二,中国品牌要更加了解中国用户的需求,例如华为、小鹏和理想目前在做的功能,都是用户迫切需要的功能。本土企业能够更快响应用户需求。


第三,数据方面,特斯拉势必要在本土建设算力中心和训练集群。本土车企和供应商都早已意识到了算力中心的重要性,在这方面的投入也比较重。例如,在 1024 发布会上,小鹏就宣布要在 2025 年将云端算力拓展到 10 EFLOPS 以上。


写在最后


特斯拉FSD V13.2在美国的的表现,确实有很重的自动驾驶味儿,一套系统做出来的全场景点到点,正是我们国内智驾方案在多年前画下的“饼”。


我们很期待这套系统能够进入国内,来一场真正的智驾中美对决。


当年特斯拉的入华,起到了很好的鲶鱼作用,让我们的电动化飞速进步。FSD的入华,能让特斯拉再做一次“鲶鱼”吗?



END


AutoLab
掌握汽车创新潮流,从关注AutoLab开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