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四川宜宾山体滑坡救灾一线瞬间

政务   2025-02-11 20:28   北京  

搜救失联人员

排查隐患

转移安置群众

四川宜宾筠连县山体滑坡

救援现场各项工作正在争分夺秒进行

各方力量也在持续奋战中
齐心协力

共克时艰

盯住滑坡地区的任何细微变化 

他们是深山之中的“安全员”

因为这次险情属于高位山体滑坡,救援难度高的同时危险程度也比较高,很有可能随时再次发生山体滑坡。因此,在山上安排了很多位安全员,时刻监控着滑坡体的位移和形变。

中国安能成都基地大队长吴欣介绍,前沿哨所发出了预警信号,山上极有可能发生二次垮塌风险。为了确保人员装备的安全,必须按照逃生通道,撤离到安全区域里面去。

宜宾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员邹耀蓬介绍,观测到有危险情况的时候,就利用高音喇叭提醒搜救队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这些小伙子平均年龄二十多岁,基本都是党员,从塌方当天起就连续参与救援。像这样的安全员,现场有一百多人。这些年轻人每天工作任务就是紧紧盯住滑坡地区的任何细微变化。不仅仅是人力观测,这次出动了包括边坡雷达、三维激光扫描仪、单兵图传等多种精密仪器来进行观测。

也正是有了这些安全员的存在,不仅让现场救援的效率有了不小提高,搜寻区域也向更高处扩大。

一支写干了的笔
下使命与担当的印记
郑芹是沐爱镇石林村党总支书记,也是筠连县第二中学校安置点的党员先锋队队员。石林村是距离镇政府最近的村子,滑坡发生后,她马上赶往镇政府,边跑边打电话通知村干部和党员。走得匆忙,郑芹只来得及揣上一支笔、一个本子。
学校成为安置点,郑芹和同事们第一时间到场布置。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的,是受灾群众的需求。
周大哥,家里有人生病,希望帮忙找个一层的房子租住;张孃孃,希望有人回去看看家里牲畜,拍个照片安安心;毛大姐,家里孩子太小,需要领两罐奶粉……自己的本子记满了,郑芹就把安置点群众的登记册拿在手里记:“正面是大家的信息,背面记下他们的需求,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落实起来更快。”
忙碌了两天两夜,郑芹打算抽空回趟石林村取些衣物,方便在安置点坚守。“还得多拿几支笔。受灾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要了解清、解决好。”郑芹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村民们的帮助凝聚爱心温情

村民和社会爱心人士,尽己所能,积极参与后勤保障工作。村民组成的摩托车队在布满泥浆的道路上,成为不可忽视的运输力量。有村民义务为救援人员做饭,寒夜中升起腾腾热气。

             

村民田安金先为救援点送来了20多斤腊肉,背着背篼送来蔬菜。“救援不停就继续送”,她用行动传递力量。
70岁的郭奶奶,徒步背来自家青菜。“砍点菜菜,支援一点煮来吃,炖来吃,一人拈一筷子嘛”,她浅浅微笑后是朴素的善良。

尽一份力

是我们共同的行动

守望相助

是我们战胜灾情的勇气

策划:胡兰雨
编辑:杨婧
校对:杨天齐、张佳
来源: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等

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
权威报道,专业解读。 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在这里为您提供科学及时的应急管理资讯。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