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药企转型,放弃创新药后扭亏

财富   2025-01-23 12:49   广东  

作者 | 文若楠

编辑 | 温斯婷


2025年甫一开年,东北药企誉衡药业(002437.SZ)率先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亮眼的财务数据不仅给了医药行业一点小震撼,也让创新药浪潮下传统药企的生存发展再次受到市场关注。

据初步测算结果,2024年,誉衡药业预计录得归母净利润2.1亿~2.5亿元,同比增长74.51%~107.75%;预计录得扣非净利润1.6亿~2.0亿元,同比增长199.75%~274.69%。

单从体量来看,这种规模的盈利似乎并不值得称道。但是在两年前,2022年年末,誉衡药业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状态,不仅当年归母净利润亏损近3亿元,而且控股股东誉衡集团也宣布破产。

过去两年里,随着公司股权架构调整,誉衡药业获得重整,并在新任CEO胡晋带领下,开始“二次创业”。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动作之一,便是剥离了押注多年的创新药资产——广州誉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誉衡生物”)。这也成为誉衡药业扭亏为盈的关键。

实际上,自2015年国内掀起创新药开发浪潮后,试水创新药的东北药企不止誉衡药业一家。只是,押注多年后收效甚微,显然打击了誉衡药业布局创新药的信心。

不过,各家发展策略不尽相同,有人“割肉”止损,也有人重金加码。在国内高举创新药大旗的时代,这些东北老药企们仍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


割肉PD-1,扭亏为盈


誉衡药业成立于2000年3月,2010年登陆深交所,目前主要产品涉及骨骼肌肉、心脑血管、维生素及矿物质补充剂、抗感染、抗肿瘤等领域。

在2024年业绩预告中,誉衡药业将业绩增长原因归于部分核心产品的销量和销售收入增长,如安脑丸/片、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2)、鹿瓜多肽注射液、普伐他汀钠片,另外公司的降本增效也帮助公司提振业绩表现。

部分核心产品到底贡献多少营收,尚需要等待年报披露。在2024年半年报中,誉衡药业各项细分业务(按照产品划分)的收入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占营收比例最高的维生素类药物录得5.32亿元收入,同比下滑14.26%。

不过,主营业务对财务表现的影响或许并不如剥离誉衡生物带来的影响大。2023年6月末,誉衡药业以对价2.4亿元将誉衡生物脱手,买方为青岛普晟普利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下称“普晟普利”)。

年报显示,誉衡生物系誉衡药业与上海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战略合作的基础上成立的创新药公司,致力于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产品的开发。

在以往年报的表述中,誉衡生物或肩负着誉衡药业转型发展的重任。2015年,誉衡药业在年报中提到,公司主动涉足生物药、医药金融服务、基因、医疗服务等多项创新型业务,谋求产业发展的创新突破。在生物药板块,其明确提到,“借力药明康德,进军生物药领域”。而誉衡生物便是其借力合作的重要平台。

图源:图虫

截至目前,誉衡生物仅有一款产品上市,为抗PD-1单克隆抗体赛帕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誉妥,下称“赛帕利单抗”)。2021年8月,赛帕利单抗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成为第6款国产PD-1抑制剂,用于治疗二线及以上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获批之后,誉衡生物并未能实现预期中的可观收入。2022年誉衡药业业绩遭遇滑铁卢,也与誉衡生物直接相关。年报提到,因誉衡生物开发支出计提减值准备4.23亿元,减少了誉衡药业净利润1.78亿元,另外按照权益法确认投资损失0.67亿元(已剔除上述开发支出减值影响)。

不过,剥离誉衡生物的过程并不顺利。根据2023年年报内容,在普晟普利支付两笔股权转让款(共计1.224亿元)后,普晟普利未支付第三笔款项,为1.176亿元。

2024年12月,誉衡药业发布诉讼进展公告提到,涉及到的转让款以及相关费用等或需要通过拍卖、变卖普晟普利质押的3.43亿元誉衡生物股权才能拿到。

不过,无论誉衡生物的经营状况如何,均无法继续影响誉衡药业2024年度损益,这对于誉衡药业来说,或已解除心头最大的困扰。


做差异化管线,但不做创新药


经过誉衡生物一役,誉衡药业在布局创新药上变得谨慎许多。截至目前,誉衡药业尚未披露其他创新药布局。

在2024年12月发布的多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里,誉衡药业直言,“公司暂时对创新药研发持谨慎态度,后续将结合市场及公司情况,择机开展创新药业务”,其解释道,“创新药具有投资成本高、研发成功率低的特点,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研发体系暂时无法支持自研创新药”。

誉衡药业此言或许道出了传统药企转型时的困境。如何平衡创新药的投入产出比,又如何能保证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均是战略层面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

相比之下,具有临床价值的差异化仿制药、高壁垒仿制药、改良型新药等反而获得了誉衡药业的偏爱。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誉衡药业提到这些是短期内希望布局的方向。

对此,医药行业资深人士何家利(化名)告诉时代财经,“西药的创新药更多是从靶点的角度开发,仿制药则属于工业制造的思维,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如果一家传统的药企要去做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这个确实难度较大,从稳妥起见,他们肯定更倾向于去布局那些首仿药或者是其他非一类新药的产品。”

根据前述记录表,2024年,誉衡药业新上市的产品包括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商品名:誉平)、苯磺酸美洛加巴林片(商品名:得力静)、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等。另外,目前公司有20余个在研项目,预计2025年和2026年开始将逐步上市,形成业绩增量。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誉衡药业的研发费用为4875.54万元,上年同期为6033.44万元。

除了拓展产品线,从誉衡药业的布局来看,发力自身商业化优势已然成为其开源的另一个重要策略。

结合公告以及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目前誉衡药业除了推动自有产品销量提升外,也为第一三共等药企提供药品推广服务。

“公司与第一三共的合作产品已由2015年初期的单个产品逐步拓展到奥美沙坦酯氢氯噻嗪片、甲苯磺酸艾多沙班片、普伐他汀钠片等6个产品。其中,2024年9月,公司与第一三共就推广苯磺酸美洛加巴林片(商品名:德力静)达成合作。”誉衡药业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提到。

对此,北京百思力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告诉时代财经,“药品推广主要依靠‘学术+客情’。像第一三共这样的外企擅长的是学术,国内企业则在客情上擅长,大家的侧重点不同。誉衡药业和第一三共达成合作可以说是取长补短。”

结合当下医药反腐形势,王恒进一步对时代财经指出,“当前国内医药反腐高压态势持续,对于外企来说,减少合规方面产生的风险非常重要,但产品的推广、中国的市场是无法放弃的。而国内像誉衡药业这样的企业正好可以承接销售业务。实际上,包括誉衡药业在内,国内药企越来越往合规化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传统药企过去的产品不足以弥补因合规造成了利润减少,因此在合规化里拓展一些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图源:图虫

据时代财经了解,誉衡药业正在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包括创新药企。

“创新药企的主要精力在研发上,而自建销售网络的投入非常大。因此,选择合作推广会相对更有效率。仿制药的销售与创新药的销售有明显区别。仿制药是大家都有,所以在销售上侧重客情,而创新药是独一份的,销售上就更侧重学术,因为不做学术,那么你的产品创新就不会有人知道。”王恒告诉时代财经。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誉衡药业的销售费用为6.32亿元,同比下降27%。


有人及时止损,有人大举迈进


誉衡药业的发展或许是东北传统药企转型的一个缩影。在2015年以前,国内创新药发展的浪潮尚未到来,东北药企凭借中成药、仿制药,叠加强营销的方式一举发家,使得东北成为当时生物医药发展的高地。

然而,当2015年国内启动药审改革,并重新定义仿制药和创新药后,生物医药发展的逻辑开始出现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东北大部分药企“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显得难以为继,探索新方向、寻找新利润增长点成为必然。

誉衡药业入股共建誉衡生物或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只是这场投入并未得到预期结果。不过,在誉衡药业“瘦身”止损之际,也有人大举迈进。

2024年11月,东北制药披露收购北京鼎成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鼎成肽源”)70%股权的进展,称鼎成肽源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后续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并纳入其合并报表范围。

鼎成肽源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实体肿瘤细胞治疗产品的开发及转化的研发型企业,目前进行TCR-T、TCR蛋白药和CAR-T细胞治疗产品的开发。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鼎成肽源分别录得营收10.33万元、15.39万元,净利润则分别为亏损1.27亿元、0.53亿元。

根据公告,此次收购价款约1.87亿元,东北制药希望借此快速切入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临床应用。

“传统药企转型就会转向创新。当前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并购,业绩、现金流相对较好的药企会倾向通过并购方式来做产业的整合,这不只是针对东北的传统药企,在其他行业也是如此。”何家利对时代财经分析道,“但是东北制药的这次收购在东北出现有一定代表性,因为收购标的鼎成肽源尚未实现盈利。”

图源:图虫

从此前公告来看,2022年或是东北制药转型的起点。这一年,东北制药在上海成立了生物药研发中心,专注于抗体药和ADC药物的开发。这一年9月,东北制药与美国MedAbome公司签署《MAb11-22.1抗体项目转让、合作开发及技术服务协议》。两家公司就原创性抗体MAb11-22.1的转让及基于该抗体开发抗体偶联药物和CAR-T细胞治疗产品的合作开发,以及一项技术服务开展全面合作。

在公开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里,东北制药均表明了转型生物制药领域的决心,并提到采用自研和引进结合的策略。

当转型成为必然,不同企业采取了不同的策略,选择何种方式或成为这场转型的关键。自研需要药企一步步建立研发体制、组建研发团队等,引进则可以是直接买入创新药资产或是收购标的公司股权等。

2024年以来,并购愈发成为生物医药行业里的热词。有业内人士直言,越来越多资产等待被买走,而这也被认为是传统药企出手的好时机。

不过,无论是收购管线还是公司股权,都不只是“点击-支付-完成”这样简单的逻辑。

在2024年11月末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上,一位东北药企高管抛出了他的困惑,“过去我们做了很多并购,拥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对于并购创新药资产)从我们的认知来说,第一最大的问题实际是我们没法准确评估一个早期产品的价值和风险。第二个,对我们传统药企来说,如果并购企业的话,尤其是并购创新药企业,对我们来说整合难度非常大,因为我们现在的结构里面没有这种科学家,如果和创新药企业一起来发展的话,我们怎么更好地在工作上互动,怎么更好地激发这些科学家继续保持创业的激情,我觉得这会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欢迎转载,开白请添加微信,ID:rafe0101)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出品-


⚆_⚆八马茶业冲击港股,背后站着福建富豪圈
⚆_⚆重庆全域肿瘤医院破产,投资高达30亿
⚆_⚆4家钢企预亏53亿,八一钢铁亏损扩大
⚆_⚆金租第一股换帅,20年老董事长辞职


请看官点赞点在看,给小编加一杯奶茶↓

时代财经APP
聚焦于企业财经新闻,时代传媒集团出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