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 |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增进中华儿女大团结的智慧和力量

政务   2024-07-30 21:11   内蒙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如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观,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主张,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这些重要思想理念深刻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积淀成型的思考方式、处世之道和价值取向,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特别是其中蕴含着增进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哲学智慧,既是中华民族历代先贤在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过程中的实践探索、历史经验的光辉结晶,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和巩固中华儿女大团结、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根基、重要思想源泉以及强大精神动力。

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观,是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的思想源泉。自秦朝开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此后不管哪个民族入主中原,为政者都将“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观凝结为中华儿女共同的社会理想和政治追求,积淀了“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宝贵历史经验,这是世代中华儿女的集体共识。新时代新征程,要继续将大一统观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核不断升华并融合于现代政治文明中,持续培育各民族共同的情感和价值、理想和精神,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要正确认识多元与一体的辩证关系。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多元”铸就了“一体”,“一体”囊括了“多元”,它们是内在的统一、有机的联系,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包容性。

▲这是2023年5月拍摄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厅。新华社发

  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主张,是维护中华儿女大团结的重要保障。
这一治理主张警示历朝历代的为政者要重视百姓的力量,通过施行仁政德治,顺应民意、维护民利、团结民众、凝聚民心,实现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团结统一。施行仁政德治,客观上减轻了百姓负担,为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还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有力地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这一治理主张的升华发展。新征程上,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让各族儿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从而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

▲2024年4月7日,游客在山花盛开的八达岭长城观光游览。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是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精神动力。
深厚的家国情怀,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正是在家国情怀的感召之下立志报国,特别是在近代,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赴国难、共御外侮,各阶层有识之士全力探索救国救民之道。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要大力传承涵养。一方面,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宣传好、培育好、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凝聚起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大力弘扬家国同构的优良文化传统,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主动融家庭亲情与爱国深情为一体,将个人理想抱负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民族复兴伟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孝老敬亲的伦理道德走向济世救民、保家卫国的责任担当。

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是巩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重要手段。中华儿女在数千年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始终将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当作重要准则,着重强调“信”是交往处世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积极倡导人与人之间平等、真诚、友好相待,从而构建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良好关系。“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塑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准则,对于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中华儿女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构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发展环境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要深入挖掘这一交往之道的精髓要义,诠释好、宣传好蕴含的哲学智慧和时代价值,并创新宣传教育形式,使其入脑入心,推动各民族在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过程中,始终秉承和践行诚实守信、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守望相助的交往处世原则,以此加深彼此了解,消除隔阂误解,增进感情相通,推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互嵌式发展格局。

(作者单位: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学研究中心)


来源:中国民族报、内蒙古总工会微信公众号
编辑:赵   鑫
一审:赵   鑫
二审:周溪然
三审:杨   勇


石拐区职工e家
及时发布石拐区工会工作动态,竭诚为广大职工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