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大会刚刚结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9月12日到喀什大学讲授思政课。这是他在新疆讲的第二堂高校思政课,上一次是去年5月7日马兴瑞到新疆大学。
从新大到喀大,新疆南北疆最高水平的高校,马兴瑞讲的两堂思政课,虽主题不同、内容有别,但都传递着党和国家对新疆的关心重视,紧扣着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寄托着对广大青年学生在天山南北绽放青春之花的殷切期望。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事关广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其作用不可替代。
今年5月11日,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必须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对新疆而言,无论是增强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的自信还是廓清对重大历史问题的认识,无论是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还是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无论是增进认同还是凝聚力量、夯基筑本,都需要高质量开好学校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领导干部带头讲思政课的部署安排,马兴瑞连续两年到高校讲授思政课,其他自治区领导也相继到不同学校讲授思政课,示范带动意义不言而喻。
马兴瑞去年在新疆大学上的思政课,聚焦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这一方略是指引新疆工作在错综复杂中守正创新、在矛盾风险中胜利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新大授课中,马兴瑞详细梳理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形成过程,从总目标、战略举措、主要内容等方面,对其丰富内涵进行了深入阐释,对如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进行了具体讲解。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是做好新疆工作的纲和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疆各项工作的主线。
在今年喀什大学上的思政课,马兴瑞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与广大师生深入交流。
在思想认识上,我们要从重要地位、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工作方法、实践要求上深刻把握,努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学习得更深刻一些、理解得更透彻一些、贯彻得更自觉一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决不是简单的思想认识问题,而是事关新疆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
从历史的维度上,要清醒认识关于新疆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比如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等等,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
从政治的高度上,要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新疆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提供了强大支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从现实的角度上,要充分认识新征程上新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备的优势条件,比如党中央赋予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特殊重要的战略定位、出台一系列重大支持政策,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加快形成,开放的大门正越开越大等等,不断增强建设美丽新疆的信心决心。
马兴瑞连续两年到高校讲授思政课,不仅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对学校思政课的重视,也体现了对教育的高度关注。
从大处说,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根本在人,关键在教育。新疆科技创新、人才供给、高质量发展都需要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从小处说,每个群众就业机会的获得、家庭命运的改变,也离不开教育。
从连年召开自治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自治区教育大会、教师节座谈会,到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频繁到大中小学、职业院校调研,再到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会议多次研究教育议题,为的都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教育优先发展放在实现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战略高度,放在惠及民生、凝聚人心的战略高度,持之以恒加大投入,这一点须臾不可动摇。
马兴瑞的第二堂高校思政课放在喀什,也彰显了对南疆“棋眼”一以贯之、一如既往的重视。
制定出台《关于促进南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三次召开南疆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举行民营企业助推南疆发展大会……新疆对南疆工作重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南疆兴则新疆兴,南疆强则新疆强。当前做活“棋眼”还有很多欠账和短板,需要继续打破常规、特事特办,找准关键点和突破口,用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法宝”,集中力量破解南疆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确保南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落伍不掉队。
END
来源:新疆发布
编辑:陈晓康 姚辉
责编:徐万里
审核:张丽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