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这个地方,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痕迹,早在战国时期便有其踪迹可循。东晋时期,慕容永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了建兴郡,而高平正是建兴郡辖内的一处宝地。
尽管高平这名字或许许多人并不熟悉,然而只要提及那一段被载入史册的著名战役——长平之战,便无人不知晓高平的声名。自古以来,高平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诸侯驻扎于此,所以在后来的岁月里,我们总能在高平寻找到王侯将相的陵墓。
生活在高平的人民,大都保留着窖藏物品的传统习俗,许多家庭都设有地窖。曾经有位年迈的农民,打算挖掘自家的地窖,在地下不足一米处,却意外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塌陷深坑。
这个深坑四周非常规整,墙壁之上还隐约可见精美的图腾,尽管看上去空无一物,这位农民还是决定将它作为菜窖使用。
每逢冬日,他都会将蔬果储存在这菜窖之中,然而一次偶然间,他发现墙壁开始不断向外渗出水滴。本欲进行简单的修补以继续利用,没想到反而引发了墙体倒塌,揭露出一个更为庞大的洞穴。
他手持手电探照其中,只见洞内一片黑暗,墙壁上似乎绘有壁画。由于心中恐惧,他不敢深入探索,于是邀请同村的村民们共同前来查看。
几位大胆的村民走入洞穴,发现洞内满是壁画。考虑到此地历史上的诸多古墓,有人推测此处或许是一处古老的墓穴。众人在里面寻找了一番,毫无收获,转身离开之际,却惊见墙壁上用鲜血书写的十二个大字。
他们立即将此事报告给了相关部门,考古队伍迅速集结,赶赴现场进行勘察。专家们深入墓穴,发现墙壁上的血字并非诅咒,而是墓主人生前留下的劝诫:“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
进一步的勘查揭示,这座墓穴中并未发现任何遗体,整个墓室已经完全完工,实在令人费解。进入墓室内,专家们发现了前后两个装饰豪华的墓室。从装饰和墓葬规格来看,这座古墓应属于隋唐时期的高级官员所有,墓主人地位显赫。
然而,在墓葬修建之时,墓主人或许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无论是事业还是个人生活都遭遇了重大挫折,因此才留下了这句充满哲理的“真言”。
如今,由于道路建设的需求,那位农民的房屋已被征收拆除。为保护这座珍贵的古墓,有关部门已在周边采取了严密的防护措施,对古墓的研究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这座古墓中的十二字墓志铭引人深思,实际上,在封建社会时期,还有众多王公贵族们专门针对盗墓者制作了特殊的墓志铭,极具趣味性。
如西汉第六代楚王刘注与其夫人的合葬墓中,便有一块别致的塞石,其上的墓志铭既显得呆萌可爱,又充满真诚感:“葬棺椁,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后世贤丈夫幸视此书,目此也,仁者悲之。”
这种明显的“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使得后来的盗墓贼在发现刘注墓后,被这份真诚的墓志铭深深打动,紧接着便将刘注墓洗劫一空。
同样,三国时期的征南将军张詹墓中亦有如此特色的石碑,石碑上的表达之意非常直白:“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铜铁不入,丹器不藏。嗟矣后人,幸勿我伤。”
这位威风凛凛的将军在离世后竟向后世的盗墓贼发出恳求:“请勿伤害我”,实在让人忍俊不禁。据《水经注》记载,张詹墓在被盗掘时极为奢华,不仅有各类金银铜锡的器皿,甚至连棺材上的钉子都是用黄金制成,可见古人的智慧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