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闺蜜送我一首打油诗“儿时没有空调房,大树下面去乘凉,放张竹席当作床,烧堆艾草把蚊防,手摇蒲扇身清凉,数着星星入梦乡,蛙叫蝉鸣奏乐章,一觉睡到大天亮。”在夜深人静时,燥热把这份记忆唤醒,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仲夏。
那是六十年代初,家家都没有电风扇,空调更是孤陋寡闻。每到夏季,夜幕降临,人们都早早地吃完晚饭,带上“爬爬櫈”,为的是占领最佳乘凉位置。我家住在市区通仓桥附近,那时的桥面是木板拼成的。从桥面木板的夹缝中,可看见下面的潺潺流水。但这座桥却是人们纳凉的好地方。夜色朦胧,人们三三两两走出家门,聚集在桥上。任凭桥栏两侧,微风吹拂,省去了摇蒲扇的麻烦。更有甚者,从家里搬去木板,或躺椅,悠闲自在地享受大自然吹来的风。当然,他们这样做,会引起不少居民的不满,占据的地盘太大了,会影响其他居民纳凉的地儿。
我和姐姐也是乘凉队伍中的一员。吃罢晚饭,收拾好碗筷,也去桥上凑热闹。一是乘凉,二是听左邻右舍大爷大妈“搭呱儿”,爸妈和两个哥哥,没这个兴趣,则在家里天井内往地上泼水降温乘凉。妈妈特地关照我俩,只许听,不许多话,省得惹麻烦,我们连忙点头答应。坐在桥上,抬头仰望天空好像天上的星星离我们很近,看见满天的星星在眨眼,我和姐姐凭想象在猜测,哪颗星是牛郎,哪颗星是织女,繁星点点,到最后谁也没猜出来。我们一般都会乘凉到午夜时分,才会恋恋不舍地回家睡觉。
有时会突发奇想,我提议去捉萤火虫玩。姐姐一拍即合,瞒着父母,带上小玻璃瓶,到树丛或墙旮旯去寻找。捉到后,放在小玻璃瓶内,萤火虫闪闪发光,两人开心极了。
暑假期间,两个哥哥和姐姐便到家门口的稻河里去游泳。稻河仅有八米宽,水浅时不足两米深。农民伯伯的粪船每次从河里经过,都会搁浅,需人跳到河里推船通过。哥姐们游泳,我则帮他们看鞋子等物。他们在水里嘻戏打闹,哥哥游着“蛙泳”,姐姐则是“狗爬式”。我非常羡慕他们,无奈自己是“旱鸭子”。他们拿我开心,往我身上泼水,弄得我衣衫都湿了。我跟他们说,再这样,我回家了,不帮你们看东西了。于是,他们就不再拿我开心了。
夏季酷暑难当,但为了完成交渔网的工期,晚上我和姐姐搬张长櫈,到路上大树底下,借着路灯织渔网。一边观赏风景,一边织渔网。有时还看书,“一心三用”,我们成了当时名副其实的织网姑娘。
儿时的夏天,虽然没有空调,没有电扇,没有电视。可那是我人生中最纯真的年代,我们是快乐的,幸福的。弹指一挥间,当年的岁月已经过去了,留下来只有美好的怀恋。我们现在条件好了,却失去了儿时的那种欢乐,失去了邻里间的友情走动。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每个年龄段都有抹不去的烙印,特别是儿时的那些点点滴滴,倍感温馨美好,尤其是那些夏天的记忆,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