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凉如水,
小扇扑流萤。
持一把扇子,
扇面是风景,
扇后有佳人,
开是诗意,
合为美物,
中国古扇的美,
横看成岭侧成峰。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杜甫《秋兴八首》
古人制扇,
已有千年。
《古今注》里说,
舜帝做五明扇,
两扇合一,
形状像开阖之门,
作为天子贵族出行的仪仗,
用来纳凉遮尘。
周朝时,
障扇仪仗可知尊卑:
天子八扇,
诸侯六扇,
大夫四扇,
士二扇。
到了战国时期,
羽扇也流传开来,
宋玉曾以鹤尾做扇,
比诸葛亮的羽扇纶巾,
早了快五百年。
宋起,
折扇开始流行,
扇面的图案愈加丰富,
做扇材质也更加多样,
别于腰上,
颇为风雅,
折扇开合之间,
让持扇人气宇不凡。
扇的演进,
也是古人礼仪文化的演进。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
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
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
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
--白居易《白羽扇》
做扇需大巧,
寸寸雕琢,
能为器用,
更要能欣赏雅玩,
骨、柄、面、坠,
诗、书、字、画,
扇的艺术,
每一处都是学问。
用料
《长物志》有云,
扇,羽扇最古,
做羽扇通常用飞禽,
猫头鹰褐斑飞羽、
雪白色的仙鹤、
或白鹅的硬翎,
细毛硬挺,
状如匕首,
皆是上等材料。
关于扇骨用料,
有说法是,
吴中折扇,
凡紫檀、象牙、乌木,
作股为俗制,
惟棕竹、毛竹为之,
称怀袖雅物。
有奇石为贵,
可有竹的话,
就雅了。
而扇柄则多用竹木,
竹制扇柄多为玉竹、白竹,
若要让扇更显名贵,
则会使用湘妃竹等名竹,
《红楼梦》里贾赦抢来的扇子,
就为湘妃制成。
扇面
扇的风雅有十分,
扇面占七分,
扇的价值若有十分,
扇面一变,
十可变百。
扇上的书画,
可点石成金,
点金成玉。
从魏晋时代起,
扇上题字成为流行,
王羲之看卖扇老妇穷困,
便大笔一挥,
写下“清风徐来”四个大字,
题扇济贫成为美谈。
到了宋代,
扇上的书画更为丰富,
野草闲花、
草木水禽,
在扇子上,
可见万物灵动。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苏轼《贺新郎》
扇变至今日,
有四类扇子,
有如燕瘦环肥,
美得各有芳华。
火画扇
起于清代广东新会,
传说有位画扇师傅,
在潮湿的广东,
画扇的墨经常会受潮褪色,
只能用香火烤焦,
才能显出颜色来。
后来,
画师干脆把铁笔烙红,
在扇面上烙出诗画,
火画扇由此得名。
铁笔笔力绢细,
画的画颜色艳秀,
颇有古韵。
绫绢扇
江南吴中,
盛产绫绢,
用来做宫扇的扇面,
秀美婉约,
赠佳人最合适不过。
用铁丝做外框,
用绢绸做面,
扇面上饰以绘画、缂丝、刺绣,
美人手持绫绢扇,
轻掩玉面,
薄如蝉翼的扇面上,
千种风情,
万般况味。
檀香扇
顾名思义,
以白檀、紫檀木做扇,
所引风有阵阵香味,
扇存则香不消,
能保存十余年。
花式的檀香扇,
工艺更为复杂,
用檀香木扇片镂空雕琢,
再用金丝串联,
分层拉出,
有精妙的花纹。
竹丝扇
灿若云霞,
薄如蝉翼,
用纤细如发的竹丝,
编织成桃形,
一把竹丝扇,
纵横的纹路间,
皆是匠心。
不是什么竹都能入料,
要在山的阴面、
选取叶小节长、
春笋秋材的“一年青”黄竹,
用清水灌养,
匀花、刮青、起薄、清刮,
最后才能韧如丝。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班婕妤《怨歌行》
扇是明情之物,
能显玲珑之心,
西汉的班婕妤,
因不受成帝宠爱,
写赋自称秋凉后的团扇。
后来纳兰容若也说,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如果回到当初,
卿还是扇下佳人,
一切又会否不同?
秋扇之典,
都是女子的心酸。
秦淮名妓李香君,
爱慕心上人不做他配,
最后血溅定情扇,
后来有人在血迹上作画,
用红色点染成桃花,
这把象征爱情的桃花扇,
传为佳话。
女子与扇,
多为闺思情怨,
文人与扇,
多为才情故事。
除了王羲之题扇济贫之外,
苏轼在杭州做官时,
因为同情制扇匠人,
也曾在扇上作画卖钱,
帮其解决债务。
一方小小的扇子,
可传情浓,
可递风骨,
在夏蝉将鸣未鸣,
热浪渐浓未浓之时,
不妨买一把扇子,
感受一下,
清风徐来的滋味。
文章转自艺术设计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