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阅读的育人价值体现在,促进读者语言能力,提升社会认知能力,影响和塑造个体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激发积极情感和思想活力
充分发掘和利用我国故事文化的瑰宝,深入探究故事阅读在解决网络时代人们所面临的心理、行为等问题时的作用机理,充分借鉴和吸收西方的研究理念和方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阅读心理学研究体系
“在很久很久以前……”这样经典的句式,是很多人童年时代的重要标志。后羿射日、盘古开天、精卫填海等故事,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常用素材,在我国青少年成长中烙下深刻印迹。
故事是指真实或虚构的、有着因果联系的一系列事件,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伴随语言和虚构能力的产生而结出的文明成果。故事的创造和更新又不断反哺人类的成长和发展,塑造和影响人类的精神境界和行为品质。例如,《平凡的世界》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在贫瘠之中依然怀揣理想和激情的品质。在网络迅速发展普及的今天,深入挖掘中华文本故事阅读的育人价值及其作用机制,有助于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提升国民素养。
01
当下,信息交流呈现海量、多元、共享、便捷和高效等特征,无疑为人类生活和工作带来积极影响。然而,网络信息同时具有碎片化、感官化、质量参差不齐等特点,如果不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学生易形成浅层化、离散化的思维方式和被动接收信息的思维惰性,为良好思维习惯和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带来重大挑战。
在此背景下,故事阅读的优势尤其凸显。故事阅读是指阅读纸质或电子媒介故事作品的行为。故事阅读本身具备的特殊心理机能,增强了网络时代人类知识的系统性。
在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花园小学,阅读推广志愿者向学生推荐好书。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徐慧 摄
第一,通过故事阅读获取的知识经验是完整、系统的,读者能够清晰捕获知识经验的来龙去脉。例如,读《红楼梦》可以知晓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线路,厘清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史和封建制度的本质。而通过网络搜索、短视频等渠道获取的知识经验,常常是零散、碎片化的。这也提醒我们,故事阅读要精心选择具有文学价值的故事,避免一般性网络浏览的负面效应。
第二,故事阅读是一个深层次的认知加工过程,需要读者同时发挥基础认知和高级认知功能。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需要调动注意、感知觉、记忆等基础认知能力用于信息转码和语义加工,还需要发挥思维、想象和推理等高级认知机能。而通过音视频等网络媒介获取的故事信息往往更为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引发的认知过程较简单。
第三,故事阅读是一个主动建构意义的创造性过程。尤其在文学阅读中,读者不仅需要理解文本的字面意义,往往还需要根据自身知识经验建构人物形象,想象故事情节,揣测人物意图等。可以说,故事阅读就是读者主动创造自身知识经验的过程。相比而言,音视频信息由于其直观形象性和“快餐化”倾向,个体在接收和获取时,常常不需要深度加工,不易体现主动建构特征和创造性。
第四,故事阅读是读者个人内在的认知活动,充满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人们虽然能够通过各种网络渠道获取大量信息,但快速、泛化的网络浏览往往缺乏深度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深度故事阅读则能让读者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心灵栖息地,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在山东潍坊高密市第五中学,学生在校园图书室内读书。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李海涛 摄
02
研究表明,故事阅读的育人价值体现在语言能力、社会认知、价值观塑造和情绪调节四个方面。
第一,故事阅读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故事阅读能够显著提升读者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二,故事阅读提升社会认知能力。社会认知能力是依据准确感知,理解他人和自身的思想、情绪和意图等心理状态,并据此做出合理行为反应的能力。经典小说阅读有助于提升读者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力。比如,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金钱、权力关系,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儒林外史》体现了科举制度和等级社会对读书人身心的约束。这样的阅读能显著提升读者的社会认知能力,对于激发人们追求真善美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故事阅读影响和塑造个体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和行为。与说明文等非故事阅读相比,故事阅读呈现的信息具有更强的代入感,同时,故事的社会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和心理模拟过程。因此,故事阅读能够有效促使读者习得与故事中正面人物相一致的态度、信念和品格。这一效应在儿童道德观念的习得、亲社会行为的养成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第四,故事阅读能够减弱负面情绪,激发积极情感和思想活力。文学故事蕴含着悲剧、喜剧、壮美、崇高、优美等审美特征,可以起到净化心灵、消解负面情绪、升华精神和情感的作用。随着故事的起伏跌宕,读者与故事中的人物形成同感、共鸣,同时产生快乐、希望和美感,激发反思和创新。
在山东省高密市经济开发区冯家庄村宝德书院内,青岛农业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读书学习。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李海涛 摄
故事为何对读者有上述影响?心理学研究从不同层面初步探讨了这个问题。
首先,在故事文本层面,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等故事的社会性元素和陌生化、悬念、剧情反转等叙事技巧的文学性元素,是故事阅读影响读者语言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的重要因素。
其次,在读者自身层面,易沉浸特质、情感需求等个体因素是故事阅读影响读者态度、信念等的关键调节因素。
最后,在神经生理层面,脑科学研究确定了支撑故事阅读的诸多脑区。研究进一步表明,故事阅读会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让读者兴奋,并强化他们的阅读行为。
03
近年来,我国已有心理学研究者开始关注并尝试探究我国优秀故事的育人价值问题,如诗歌欣赏对创造力的影响等,致力于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阅读心理学研究。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充分发掘和利用我国故事文化的瑰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它蕴含着个人成长成才的宝贵育人思想。例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强调自我认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强调良好人格,“爱人利物之谓仁”强调道德观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又含有丰富多彩的故事文化。从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的上古神话到孔融让梨、塞翁失马的民间故事,从百听不厌的历史典故到经典的四大名著,等等,五彩缤纷的故事及其独特的以文化人效果,世世代代都是教化的重要手段,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在中国特色的故事阅读心理学研究中,应该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经典和优秀故事题材,科学揭示它们蕴藏的育人价值和具体的育人机制。
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学生课间在开放式“共享书廊”自由读书与交流。李阔林 摄
以现实问题为导向,深入探究故事阅读在解决网络时代人们所面临的心理、行为等问题时的作用机理。经济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社会转型引发的一系列个人心理、行为等问题,如焦虑、抑郁、社交恐惧等,亟待有效解决。要深入挖掘各类传统经典中的故事,梳理党史故事、革命文学故事,等等,探究故事阅读在解决这些心理、行为等问题中的作用和效果,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环城小学的同学们在思政课上聆听老师讲红色故事。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王石兵 王勇 摄
以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取向为切口,充分借鉴和吸收西方的研究理念和方法。为全面深入地解答故事阅读的育人价值及其本质问题,学科交叉的研究取向更为重要。从传统的心理与行为测量、行为实验,到神经影像学和大脑调控手段,再到计算建模、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这些来自不同学科的技术和方法可以从不同层面和视角,为故事阅读的育人价值提供科学探究的途径和手段。例如,借鉴人工智能技术来探究人类的思维、认知和行为特征,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挖掘大数据文本中个人和社会的心理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等等。中国特色的故事阅读心理学研究也应该秉持学科交叉的理念,全面深入地探明故事阅读的育人价值及其本质问题。
故事阅读虽是一个古老常见的行为现象,但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转型决定了当代故事阅读的特定内涵、表现形式和独特价值。我国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应立足国民现实问题,以学科交叉的实证研究,深入挖掘网络时代故事阅读的育人价值,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阅读心理学研究体系,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力量。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就给小编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