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
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最新评估结果发布
其中,我们注意到这样一条数据:
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连续6年
保持在90分以上
很多朋友都很好奇:
年度“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是怎么来的呢?
答案是:
一年一度的“全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
这项调查是中国气象局委托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通过全国社情民意调查热线12340开展的一项电话调查,旨在了解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满意程度和需求,通过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提高中国气象局的气象服务水平。
而一个更小众的“知识点”是:
这项调查被国家统计局
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小伙伴称为
“最难的电话调查”
这些数字背后经历了怎样的调查过程?
为什么会有“最难的电话调查”之称呢?
我们采访了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评价室副首席张晓美,为我们独家揭秘。以下是她的讲述——
1
猜一猜 调查人员的最强技能是什么?
如果在九、十月份的某一天,你接到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热线12340的电话,请你回答一些与气象有关的问题,会不会让你有些摸不着头脑:统计局为什么想了解气象方面的情况?
其实这“混搭”组合的背后,正是中国气象局长期坚持的一份努力: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委托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全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
在每年的9到10月,也就是主汛期接近尾声或刚刚结束之时,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就开始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43个重点大城市开展这项调查。
每年调查开始后,我们都会选择一至两个省份,去调查一线进行质量检查。今年9月24至27日,我们去的是广西。
广西质量抽查——现场监听
广西质量抽查——录音复核
广西质量抽查——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体验电话调查录音审核
说实话,每一次现场走访都让我们受到触动和震撼,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它的整体流程——
1
第一步,先上课
在调查开始之前,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首先面向各省级调查机构的项目负责人和督导员开展全国培训。
随后,负责执行调查任务的省级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机构会组织调查人员进行省级培训,比如结合实际访问场景,通过PPT逐题讲解访问要求、技巧等,非常细致。
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李晓荣正在进行2024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培训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场景A “您先别挂,这不是诈骗电话!”
现在很多公众都有接到诈骗电话的经历,其中一个诈骗手段就是以调查为名套取个人信息。调查员怎么表明身份?
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电访室组织培训
如果受访者怀疑是诈骗电话,调查员会耐心介绍自己身份和调查内容,打消受访者的顾虑;也会视情况告知受访者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工作人员的办公电话,请受访者拨打电话求证调查的真实性。
场景B “您再想想,这五个选项哪个更贴近您的感受?”
对于满意度类问题,有时受访者的态度不够明确,比如回答“还可以吧”。
如果此时调查员追问:“您说‘还可以’,是指‘比较满意’吗?”这种追问方式就不合适,因为它明显具有诱导性。
线上、线下培训和分组模拟
更科学的追问方式可以是:“请您再想想,在我们这五个选项里,哪种更贴近您的真实感受?满意、比较满意、一般,还是不太满意、不满意?”
场景C “谢谢您,后面没有几道题啦!”
有时访问过半,受访者却没耐心了,这就需要调查员“听音识意”适时化解。比如:“您是不是特别忙啊?要不然我们换一个时间再访问您?”(访问系统可以存档未完成的访问,通过预约回拨功能,在与受访者约定的时间完成后续访问)
山东现场培训
如果访问已完成大半,调查员也可以尝试安抚受访者的情绪,比如:“谢谢您啦,后面没有几道题了,只需要再占用您两分钟就结束了。”争取受访者配合,一次性完成访问。
场景D “我给您举个‘栗子’啊……”
调查中会有些“上难度”的问题,比如在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这部分:“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是多少”“避免多少损失”?公众可能不太好理解。
这时调查员就会用上举例法:“我给你举个例子啊,比如说你本来想洗车,但一看天气预报,发现明天下雨。你想洗了也是白洗,就先不洗了。这就是通过气象服务避免了‘白洗车’造成的经济损失。”
天津现场培训
通常经过举例解释后,受访者就能理解题目的意思了。
2
第二步,试访
培训完成后,要开展一定数量的试访。具体来说,调查员进行电话访问,与此同时,经验丰富的督导会对访问过程全程监听,判断访问过程是否标准,比如是否按要求读出了问题和选项,是否存在诱导性提问、是否准确解释了被访者的疑问等。
这些试访录音和督导意见还将统一上报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复核,经核查无误后,才能开始正式调查。
3
最后,大规模调查——开始!
在正式调查中,每一位受访者的调查过程都会通过录音存档,既确保每一份调查数据有据可查、真实可靠,也方便我们深入了解访问过程,不断改进优化调查工作。
电访现场
调查过程中,督导员会通过现场陪听和调查后录音复核的方式对调查质量进行抽查,只有质量合格的调查数据才能纳入最终统计结果。
现场监听指导
当发现访问过程存在诱导性提问或其他调查质量不合格问题时,相应调查结果就会被毫不犹豫地剔除。每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的陪听、审核比例均不低于总样本量的20%。
此外,为了确保能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公众意见,调查均采用异地交叉执行的方式开展,且每年会对执行机构及其负责调查的地区进行适当调整。
2
为什么这项调查被称为民意调查中的“最难电话调查”?
首先,从数量来看,每年会根据人口、经济等综合因素,在每个省份抽取约1100—2500人左右的样本,其中每个大城市抽取不低于400人的样本。各地区加总的调查样本数量每年多达约4.6万人,这也就意味着,调查人员要成功完成4.6万通电话的访问,而实际接触的电话数量更是高达百万次。
山东调查执行
与此同时,这份问卷大约有30道题,无论对受访者还是调查员,都是一项需要充分耐心和毅力才能完成的调查。特别是调查中不乏一些“上难度”的问题,比如“经济效益”这种需要受访者理解、分析、运算的“大题”。一般来说,完成一个气象服务评价的电话访问,平均用时在10分半左右,最长访问用时甚至超过30分钟。
四川调查执行
最后,为确保数据质量,调查会采用交叉执行的方式,比如广西的调查员使用“0771-12340”的电话来调查广东的公众,西藏的受访者可能接到来自北京调查员“010-12340”的电话。从结果来看,自然是更科学了,但也对调查人员的沟通能力提出了挑战。
3
15年来,我们从这份问卷中看到了哪些社会变迁?
中国气象局委托国家统计局有关部门开展全国公众气象服务评价调查始于2009年。回顾15年的调查历程,问题设置的不断优化和满意度结果的稳步提高,反映了气象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也见证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
比如,在防灾减灾效益评估中,调查发现农村居民通过接收利用气象信息挽回的损失明显多于城市居民。说明在创造经济效益方面,气象服务对农村地区的作用更显著。我们会据此分析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为农气象服务水平。
数据来自2021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
2013年以前,调查问卷中并没有气象预警相关问题。2013年6月10日,由中国气象局承建的“突发事件预警服务平台”正式上线,随后在该项调查中,气象预警相关问题迅速“入列”。比如:是否知道气象部门发布预警?能不能收到预警信息?接收预警信息是否及时?能否理解预警信号的含义?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气象局对气象预警服务推出了很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数据来自2023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
把视角进一步放大到整个社会,比如“接收气象服务的方式”这一问题。调查早期,电视是最主要的接收渠道,手机短信和网站分列第二和第三。随后几年间,手机等移动端接收气象服务的增长速度超过电视端。现在,手机APP已经占全部气象信息接收方式的70%,而电视端也由曾经的“No.1”后退到“小众方式”。
正是通过这些信息,气象部门在新媒体方兴未艾时就察觉到其应用潜力,很早就向新媒体气象服务布局发力。
看完这篇文章
会不会对公众气象服务评价
调查结果的那个数字有新的感受?
下一次
如果在某一刻接到电话
说是气象服务评价调查
还真有点小期待
也许
自己期待的某个气象服务
会因为这通电话而出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