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大学 2024年10月08日 20:32 宁夏
2024年10月,北方民族大学将迎来40华诞。40年来,北方民族大学传承因党而生、为党而立、跟党而行的红色基因,始终与党的民族工作休戚与共,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发扬踏实、坚韧、执着、自信的“骆驼精神”,恪守“团结进取、砥砺成才”的校训,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奋力推进各项事业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书写了民族高等教育的辉煌篇章。当前,正在昂首阔步迈向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的新征程。
2024年10月8日,《光明日报》09版刊文《四秩芳华传薪火 弦歌不辍育英才——北方民族大学40载硕果累累 》《校长寄语:聚焦主线转型升级 实现高质量发展》,整版聚焦北方民族大学,介绍学校建校40年来的光辉发展历程和办学成就。
全文如下:
贺兰巍巍,黄河汤汤;巍巍学府,煌煌上庠。北方民族大学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坐落在“塞上江南”——宁夏银川市。四十载笃力奋楫,看今朝风鹏正举。2024年10月10日,北方民族大学迎来40周年华诞,40年来,学校传承因党而生、为党而立、跟党而行的红色基因,始终与党的民族工作休戚与共、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伟大事业中诠释北方民大人的责任和担当,成为高等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师生参观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
因党而生,跟党而行。自1941年延安民族学院建立以来,民族院校探索出了一条为党的民族工作大局和为国家战略服务的独特办学路径,培养了一大批各民族优秀人才,他们成为祖国统一、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坚定捍卫者、忠诚守护者。民族院校生动见证了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生动谱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丽交响曲。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1984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民委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北方民族大学在一片盐碱滩、芦苇丛中开始筹建。一大批矢志于民族高等教育理想的民大人,因共同的梦想从五湖四海会聚于此,走上了立足中国大地探索办好高等教育的新征程。经过艰苦创业,1994年学校正式挂牌成立,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2019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获批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成为镶嵌在贺兰山下、黄河岸边的一颗璀璨明珠。团结进取,初心领航。学校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时代之问、教育之问,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办学宗旨,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加快改革步伐,创新体制机制,全面内涵式发展,创造了“北方民大速度”“北方民大奇迹”,发展成为涵盖博士、硕士、本科、预科多层次学历教育和多学科协同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综合大学,创建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校成为北方民大人坚定的决心和行动。薪火传衍,报国振邦。40年来,学校植根宁夏、立足西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办学,在长期的办学治校过程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40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团结进取、砥砺成才”的校训,继承“艰苦奋斗、同舟共济”的创业精神,发扬踏实、坚韧、执着、自信的“骆驼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自强不息”的办学理念,坚持“因材施教、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欣逢盛世,继往开来。今天的北方民族大学院士领衔、名师云集,环境优美、团结和谐,风华正茂、步履铿锵,聚焦主线、转型升级,已经发展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研究的重要高地,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学校、文明单位、依法治校示范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等荣誉,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工作的生动体现。
▲北方民族大学万名师生同上“旗帜——学习新思想 奋进新时代”主题思政课。
人才培养,桃李含芳。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招生,现有博士生、硕士生、本(预)科生2.3万余名在读,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8万余名毕业生扎根祖国边疆和民族地区,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践行者,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捍卫者,谱写了各民族团结进步发展的宏伟诗篇。
学科建设,彰显特色。学校聚焦主线系统布局和优化调整学科专业,构建文理兼备、理工融合、以工科为特色的多学科协同发展格局。建成10个学科门类的77个本科专业;民族学、数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省部级一流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部级优势特色专业,7个省部级“十三五”重点专业(群),5个省部级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个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筑巢引凤,会聚英才。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着力造就一批“经师”“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现有教职工近1500人,聘任院士4名,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或获得荣誉称号10人次,入选省部级人才项目及荣誉称号200余人次;“图像处理与智能计算教师团队”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5个团队入选国家民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2个团队入选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4个团队入选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个团队入选自治区人才小高地。科研创新,盈车嘉穗。学校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用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对接自治区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立项一大批重点科研项目,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宁夏“三区”建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粉煤灰无害化和定向选择性活化后用于盐碱化土壤改良、粉体材料与特种陶瓷研究、工业废弃物循环再利用、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技术、贺兰山生态修复治理、兴边富民与乡村振兴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合作办学,拥抱世界。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与交流格局。与国内100余家单位开展合作,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和“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获批3个教育部/国家民委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项。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所高校、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为22个国家培养近400名留学生,邀请700余名外籍专家和教师来校交流,选派1400余名师生赴国外交流,积极为高等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部分,学校聚焦答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北方民大何为”的必答题,系统架构、顶层设计、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构建形成“五大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建设迈出铿锵步伐,“共同性”的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大思政课建设,学校党委宣讲团开展宣讲200余场次,3.4万余人次参与;“石榴籽”大学生宣讲团队开展宣讲3600余场次,5.7万余人次参与;举办“旗帜”“石榴花开”两堂主题思政课,60万余人次线上线下观看,被媒体誉为“网红思政课”。师生用真情真心唱响了“共产党好、黄河水甜”的时代最强音。加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学校把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作为绩效评价的最根本导向,把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贡献率作为最根本标准,把建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贡献率挂钩的绩效调控机制作为最根本机制。深化选人用人机制、绩效管理机制、项目运作机制、资源整合机制改革,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效、“三全育人”工作成效、教书育人工作成效、师德师风建设成效纳入绩效评价体系。大力推广“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建设虚拟教研室,开发“铸牢”新课程,探索建设本硕博一体化“铸牢”课程体系和教育体系,把主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各方面,把学校建成开展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的模范高地。系统打造铸牢宣传教育载体。学校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等重大节庆日为契机,组织开展全体师生参与的大型主题思政教育活动,让师生接受“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系统设计和打造“两展两中心一长廊”,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和文创产品展览,编排情景舞台剧,打造“石榴花开”大思政品牌,出版《文化里的中国》,深度服务“道中华”平台,各族学子与“宁夏妈妈”结亲的故事感人至深。“四个共同”主题展、“东归·西迁”主题展接待区内外150余家单位、4万余人次参观学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全面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学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办学治校最鲜亮的底色,在增进“共同性”和“融”的导向上精耕细作,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深入推进转型升级,积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发展,系统重塑民族学学科,调整优化文理科结构,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营造利于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浓厚文化氛围,促进各民族师生共居共学、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着力培养更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金种子”,奋力书写新时代服务国家战略和党的民族工作的精彩篇章。
▲学校精心编创“石榴花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思政课。
四秩芳华,薪火不息;抚今追昔,开创未来。40年来,北方民族大学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书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方民族大学将坚守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为建成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高歌前行,为民族复兴、强国建设伟业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