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指出:“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具有学会学习的能力,乐于提问,敢于质疑,学会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专家讲座 提纲挈领
3月29日下午,全体教师齐聚多功能厅,聆听了普陀区教育学院小幼教研室原主任颜欣玮老师带来的讲座《践行“双新” 改进教学》。颜老师首先帮助大家梳理了相关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导向以及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关键要点,接着颜老师以语文学科为例,用生动的例子,从“开展单元教学的一些思考”、“加强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三方面告诉大家如何在践行新课程的过程中进行教学行为的改变。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干货满满,为教师们带来了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和工作方法。
课堂实践 落地生根
围绕“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探索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各教研组开展了“三个一”系列活动,通过“一节随堂课”、“一次研讨活动”、“一节指导课”,以点带面,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道德与法治》学科
理论联系实际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原则。在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第七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学什么?怎么学?是教学研讨的重点任务。经过组内研讨,以“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来聚焦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此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随堂课上,赵老师针对课标内容的学习,巧妙借用新闻热点,结合生活情境,创设自主学习方式, 逐步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在学法中对辩题进行多维度分析,达到提高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的能力。
“我可以不要发票吗?”虞校长走上讲台,结合本课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提问。
“不可以,这是商家逃税行为。”
“不可以,这样我们就没有保障了。”
……
一问一答,两分钟的互动,引出了以社会发展和生活为基础的课程理念,也为之后的第二课时,抛出了教学研讨的主题。
随后,在执教第二课时的辩论设计环节,赵老师通过个人、小组论点陈述和现场对辩,实现了学生以辩促学、以辩识法、以辩用法,推动了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接受到主动、个体到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了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
语文学科
3月6日下午,一年级青年教师徐晨晓,围绕“双新”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一主题,在年级组内开展了《我多想去看看》的随堂课。
校领导深入课堂,全程参与听评课。
在评课环节,虞校长强调了立足“双新”背景,提升课堂品质的重要性,他指出作为一线教师,要了解学生,清楚学情,用启发式的教学来开拓孩子的思维能力,让孩子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3月19日,朱教导在语文组教研活动上,面向全体语文教师,开展了“双新”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微讲座,明确了今后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向——落实“双新”,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3月20日,朱教导带领一年级组语文教师再次齐聚一堂,围绕“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大家集思广益,力求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一步落实“双新”,打造出更加优质的课堂。
精研获成长,磨砺促花开,在校领导的悉心关怀引导下,经过组内老师的全力共同打磨,3月26日上午,徐晨晓老师进行了《荷叶圆圆》指导课的展示。
学校领导及全体语文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课堂中,徐老师新颖的导入、充满亮点的环节设计、精彩的表扬语、点评句将课堂气氛点燃,孩子们个个全情投入。在徐老师“教-学-评”一体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切实的提升。
课后,校领导和全体语文教师来到三楼会议室,开展评课活动。老师们各抒已见,紧紧围绕“双新”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一主题,谈收获,提建议。
活动上,虞校长肯定了语文教师在探索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上的努力,并希望大家能够以课堂为抓手,深化育人方式的变革。
数学学科
3月19日上午,虞校长亲临数学课堂,在分管教导顾老师的陪同下,和二年级数学教师一起听了一节由郭老师执教的随堂课——《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课后,虞校长给予这堂课高度的评价。虞校长指出:整节课以游戏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经历猜测——辨析——探究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虞校长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希望教师在练习设计中,能朝着高阶思维的方向努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3月21日上午,郭老师在数学教研组进行了第二次实践,本节课获得了组内教师的一致好评。大家都认为:这节课做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值得学习,也为我们今后课堂教学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英语学科
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徐洪副校长带领英语组全体教师积极开展教研,并指导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探究主题意义的情境和空间,设计由浅入深、关联递进、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成为意义探究的主体和积极主动的知识构建者。
除了日常理论学习,我们的老师们也勇于进行课堂实践和创新。根据三年级学生富于想象,乐于表现,又善于绘画的特征,王嘉珺老师在三年级开展了关于clothes的探究。一开始,王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服饰的四季搭配上,但服装除了保护和装饰的作用,它还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因此,在徐校长的指导下,王老师创设了为班级设计班服的情境,引导学生从舒适性、美观性和实用性的角度,设计一套能体现班级特色的服装。在活动中,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探究,积极分享了各自设计的班服,并阐明了设计理念。有趣的探究活动,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使孩子们不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
音乐学科
《2022新版音乐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指出音乐听赏能力是音乐学习中最为重要的能力,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围绕这个学习任务,陈喻音老师就四年级第一单元《欢乐的火把节》对黄峤老师进行了教学指导。以彝族“撒尼人”的传统节日“火把节”为切入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通过不同乐段的欣赏引导学生从乐曲的速度、力度、演奏乐器、情感表达等多维度感受、思考乐曲那如歌般的音调及其抒发的内在情感;并通过想一想、说一说、敲一敲、唱一唱、跳一跳等多种学习方式,体验、感知乐曲悠扬的旋律及少数民族热闹的节日欢庆场面。
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参与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价,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作为宝山区未来学习多样态的成长校,我校积极参与研究。本学期我们以学生学科素养培育为视角开展项目化学习,通过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四门学科的听课、课后评课研讨、校长引领指导,使老师们逐一清晰如何确定有价值取向的驱动性问题、如何挖掘学生需要探索的真问题、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下阶段,老师们将继续积极参与项目化学习研究,立足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立足教师的研究力提升,立足学生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发展”、从“教师主导”转向“学生自主”,积极推动落实项目化学习的探索。
《劳动技术》学科
自《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劳动技术》学科正在向劳动教育转型。在原有的劳动技能的培养下,新的课程标准对于“创新劳动”“科学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张晓岚老师的指导下,陆寅老师尝试在五年级《劳动技术》第四单元《套“银蛇”装置》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去解决发现的问题,用太阳能板替换原有的电池,使“银蛇”装置更耐用、更环保。
“双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需要我们勇于尝试,不断探索,坚持不懈,相信世外中环实小的老师们定会紧跟“双新”步伐,茁壮成长,绽放光彩!
统稿:教导处
制作:凌晨
审核:虞宏逸